財經類高職院校德育理念創新探討

時間:2022-02-05 03:13:30

導語:財經類高職院校德育理念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經類高職院校德育理念創新探討

摘要:社會道德失范問題折射出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過程中,道德價值標準的紊亂和學校道德教育的低效。財經類高職院校培養的財經人才的道德水平高低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厘清道德失范背后的經濟原因和學校道德教育理念存在的問題,并據此重塑財經類高職院校的德育理念

關鍵詞:道德失范;財經類高職;德育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社會道德領域卻屢現道德失范。所謂“道德失范”,是指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道德評價標準的紊亂以及道德調節人們活動力量的衰落。道德失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德育,即學校道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科目之多、時間之長舉世罕見,可謂“全程化”德育;另一方面是日益嚴重的道德失范現象引致道德教育有效性飽受爭議,“去道德化教育”的傾向使學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合理性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公眾最痛恨的道德失范現象中,經濟領域的道德失范日益嚴重,如食品安全、貪污受賄、不正當競爭、信用缺失等;其他領域的道德失范背后也有經濟利益方面的誘因,如學術造假等。財經類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財經專門人才的搖籃,面對經濟領域道德失范的嚴峻形勢,必須究其原因,重塑德育理念。

1道德失范背后的經濟原因

市場經濟在為中國帶來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的同時,在道德層面,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首先,作為市場經濟基石的個人理性主義,推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為個人選擇的金標準。其次,市場經濟的擴張實現了高度商品化和貨幣化,其結果必然是對商品和貨幣的追逐替代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市場經濟中的個體作為理性經濟人是自利的,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必然導致道德失范。亞當•斯密認為,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也促進了社會利益的進步。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過程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盛行的現象并非中國獨有,其實質是道德評價標準未能及時更新而引致的混亂。市場經濟對我國道德領域的沖擊在于,對經濟價值的過度追求挑戰了我國傳統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由此出現了道德價值標準的迷失。因此,道德失范現象頻現表面上看是學校道德教育失效的結果,但論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在經濟基礎發生深刻變革時,作為上層建筑的道德領域的認知、思維、判斷嚴重滯后的結果。

2當前學校道德教育理念存在的問題

2.1學校對道德教育的功能定位不清晰,追求“大包大攬”

傳統的學校道德教育備受爭議的重要原因是其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造成了學生對道德教育的厭倦。因此,學生表現出的知行脫節、功利主義傾向、精神空虛和行為失范的問責對象首先就是學校。在我國,在學生的整個學業過程中,德育課程從未缺位,教師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一點與歐美國家有很大區別。不僅整個社會,就連學校自身也認為學校具有道德教育的“正統性”,而忽略了其他教育主體,比如家庭、社會在德育方面應發揮的作用。學校在道德教育方面應定位為品德教育,即強化道德領域的認知、思維和判斷能力的培養。家庭和社會作為實踐場所應發揮在道德價值觀內化方面的作用。三者合力才能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道德人格。

2.2學校的道德教育內容龐雜,追求“大而全”

亞里士多德時代的道德教育是“美德袋”教育,即將社會成員應具備的美德裝入一個“袋子”中,美德通過“袋子”傳遞給學生。這種“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實際上就是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式道德教育模式的形象化。時至今日,我國的道德教育的主要模式依然是灌輸式的,只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美德袋中“美德”也與時俱進,內容日益增多,最終使美德袋成為一個沉重不堪的大袋子。當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美德袋包羅萬象,既有傳統道德教育的道德條目,也有社會主義新道德觀下的道德條目,缺乏整體性和針對性。

3財經類高職院校對德育理念的重塑

3.1目標定位

根據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道德發展是連續的,按照順序由低到高逐步展開的構成。人的道德發展可以被分為“三水平、六階段”。前習俗水平包含懲罰服從取向階段和相對功利取向階段;習俗水平包含尋求認可取向階段和遵守法規取向階段;后習俗水平包含社會契約取向階段和普遍倫理取向階段。柯爾伯格根據大量數據研究認為,大部分青年和成人處于習俗水平,只有少部分人能夠達到后習俗水平。目前,我國社會道德失范問題頻現反映出我國很多人的道德水平僅處于前習俗水平,需要靠嚴格的獎懲機制來約束其內心的功利主義的傾向。同時,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定位太高,德才兼備,“四有”新人、甘于奉獻等大學德育目標定位偏向后習俗水平的道德要求。所以,在制定財經類高職院校德育目標時,應考慮為習俗水平、第四階段——以法律和秩序為準則的定向階段。

3.2財經類高職院校德育理念的“品質包”

財經類高職院校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培養財經類高技能的職業人才為己任,其德育理念應與這一培養目標保持一致,同時考慮到習俗水平的德育目標定位,應樹立務實的德育理念。因此,為了加強財經類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現將財經類高職院校學生應具備的品質設計成一個三層次的“品質包”。第一層次為基礎品質:社會人品質。旨在培養理解感恩、重信守諾、敢于擔當的社會人。第二層次為特定品質:青年大學生品質。旨在培養自信樂觀、健康向上、仁愛務實的青年大學生。第三層次為核心品質:財經人。旨在培養誠信篤行、革故鼎新的財經人。在經濟活動中,財經人才,較之其他專業人才更容易受到金錢誘惑,所以,財經類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應有針對性地強化“財經人”的核心品質的培養,以防范經濟領域的道德失范。

參考文獻:

[1]李永華.道德失范以及制度倫理思考[J].山東省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5,(1).

作者:楊晶 單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