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10-11 03:41:05
導語: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
德育的知行轉化需要兩個過程,第一是對德育內容的思想認同,第二是根據自我的德育思想樹立或者糾正德育行為,對于大學生來說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強化。但是在調查中發(fā)現,普通高校缺乏有效的德育評價機制。在對教師的訪談中,教師表示學校對于學生的評定基本呈現以學生成績?yōu)閰⒄諛藴剩詫W生的活動參與度為參考,很少與學生的德育認識和德育行為相聯(lián)系。學生對學生道德行為的評價,只是在學生有突出的道德表現時,在公布板上公布。但是這只是德育一個很小的方面,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著德育,不說臟話、不隨地亂扔垃圾、樂于幫助學生、有禮貌等等,這些并沒有有效的監(jiān)察機制。普通高校學生的德育知行矛盾,源于高校德育教學的開展途徑單一,在德育內容的開展過程中只注重理論的教學,而缺乏對道德認知的認同以及促進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轉化的機制,筆者認為德育的開展應該與不同的學科教育相結合,在不同的學科教育中不斷滲透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呈現出連續(xù)性。作為高校英語教學的承擔者,本文主要探討在高校英語課堂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2在高校英語課堂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
2.1以行動導向為核心設計教學
德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道德認知到道德行為的轉化,這就要求我們把這個轉化過程通過動態(tài)的方式進行呈現和分析。以學生的日常行為為核心設計英語教學是突破這個難點的重要途徑。這要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分析本節(jié)課英語課程的主要內容,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為相聯(lián)系,圍繞主題選擇學生典型的日常作為,作為課堂開展的主要案例;第二,促進學生對道德行為的分析和討論,對道德行為是否需要改正進行討論;第三,確立本周的道德養(yǎng)成行為。例如,在“sayyes”的單元教學中,配合的課文中心思想是人的極限是不斷突破的.圍繞此主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當代大學生不易堅持,容易半途而廢的特征,滲透“堅持去做,努力突破”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引導學生使用生活中通過堅持取得勝利的故事進行句子練習,其次引導學生設計近期的目標,并設計具體實現的步驟,通過一二百字的英語課堂小短文進行表達,第三,引導學生互相監(jiān)督將目標予以執(zhí)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枯燥的講解課文中設計的語法和復雜句子,而是將語法的學習和短語的使用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并潛移默化的進行堅強的思想道德教育。
2.2以情境教學為途徑開展教學
道德行為的轉化需要學生道德思想的情感認同,這個過程只有在同伴的交流中才能實現,因此在英語課堂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強調以情境教學推動學生的同伴交流,促進道德認知的情感認同。道德情境的設計以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為素材,將學生的各種道德行為進行綜合或者典型化的凸顯,通過學生的話劇表演或者PPT的展示,引起學生作為旁觀者對自己行為的自我省視,與同伴對道德行為展開討論。
綜上所述,目前的高校道德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認知方面基本實現了道德教育的要求,學生的道德認知處于較高的發(fā)展水平,但是關于道德思想的情感內化和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和糾正,則處于弱勢地位。
作者:王艷霞單位:通化師范學院大學
- 上一篇:高校教師體育教學論文
- 下一篇:高職高專學校英語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