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創新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25 10:31:25

導語:中學語文創新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創新教育研究

摘要:創新能力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歷史前進的動力,且現代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因此,創新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的要求。對此,我們需要在各個學科中滲透創新教育,語文教育更應該如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將創新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語文;創新;教育;思維;能力

一、突出主體,激發學生創新活力

(一)創設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氣氛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的權威,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要想有效進行創新教育,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一種平等參與教學的新型師生關系。新課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要以平等的態度去和學生交流,要消除學生畏懼老師的心理,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暢所欲言。其次,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創新學習,同時還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狀態發揮到最佳,實現師生、生生互動。

(二)注重教學的人文性,為學生提供創新動力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對待生活的態度,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通過對學生的人文性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為語文知識的學習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內在的動力。

(三)營造語文創新氛圍,激勵學生積極創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為學生的創新學習創造一定的環境氛圍。例如,可在教室里張貼一些名人名言,與學習園地、學習專欄等相互映襯,使藝術性與文學性相結合。在課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看一些報刊雜志、討論一些佳句妙語。教師還可組織一些語文知識搶答賽、辯論會等活動,為學生營造一種語文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語文氛圍中生活,從而從內心深處樂意去學習語文,善于去學習創新。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體驗成功的喜悅,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造成功氛圍,為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注意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讀書筆記展評、默寫比賽、書法比賽、背誦比賽、查字典比賽等活動。通過這種競爭,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而且,學生通過努力取得成功,能再感到成功喜悅的同時,保持創新的熱情。

二、強調個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一)精心設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傳統想教學都是傳授式教學,學生只要按照教師講的去記憶,根本不去問為什么。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得很用功、很吃力,但學習效果不好。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有了疑問,才會產生困惑,才會激發探究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因此,教師要善于設疑,精心設置疑問,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然后以教材為依據,選擇恰當的切入點,設置恰當的問題。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要培養學生敏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鼓勵學生樹立自信,不盲從的品質和批判精神。

(二)訓練求異思維,促進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協調發展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語文教師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看同一個問題。在學生閱讀各種教材內容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只要學生能給出合理的理由,自圓其說就行,不必要求答案統一。在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一些有多個意向的題,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根據自己的理解,選取一種意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三、注重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注意語文教學的拓展延伸,擴展學生實踐的空間

新課改倡導開放式教學,學生的學習場所不能局限于課堂,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而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多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通過生活的體驗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立足課堂,走向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空間里開闊視野,學習語文知識,豐富情感。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語文知識,應用語文知識,才能學會學習,才能有所創新。

(二)開展語文活動,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進行開放式教學。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開展語文活動。因此,教師要充分利于課外時間開展語文活動,通過各種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讀書活動,指導學生進行期刊、報紙的摘抄、粘貼等活動,也可以通過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日積月累的自我訓練提高語文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投身社會實踐,展望未來,讓學生充分展示創新才能

教師可通過社會調查、游覽、訪問、報告會、展覽會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生活、培養學生創造、拼搏、開拓精神,同時讓他們思考人生,關注社會,勾畫未來的美好前景。通過實踐,學生充實了課本知識,訓練語言實際操作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創新能力。

作者:姚永霞 單位:甘肅省臨潭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王俊玲.初中語文創新教育初探[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0).

[2]任若穎,龍柔師.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創新教學初探[J].速讀旬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