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英語課堂發問藝術

時間:2022-04-13 02:15:00

導語:談論英語課堂發問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英語課堂發問藝術

課堂提問是英語知識訓練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下面就此談點體會。

一、針襯性一一所提問題要有針時性,注意對象的選擇

由于學生群體中總有好、中、差之分,班與班之間同樣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不僅應該在備課時認真備教材、備學生、選“對象”,而且還應該注意根據所提問題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確定不同的提問對象。對基礎知識的內容進行提問時,應主要面向中、下學生,而對知識難點提問時,就應該主要面向中、上學生。為此,作為教師,每一節課都應該對自己準備提出的問題精心設計,由淺入深,溫舊知新。提問時既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征,也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經常交換著不同的語言,誘發學生學習欲望。

二、靈活性一一提問時應注意靈活性及時調整討象

雖然教師通過課前準備,甚至已經選定某個對象,但是由于教師主觀判斷有時會出現誤差及學生個體情況的千變萬化,特別是心理因索的影響,往往導致教師判斷失誤。即原來認為某某同學準能回答的問題,卻出現了“問而不答”或“答非所問”。為了防止“雙邊活動”出現“冷場”,老師在課堂提問時定要“察言觀色”,注意隨時調整提問“對象”。對被問及的學生絕不能言詞粗暴,冷言冷語,甚至埋怨學生在家不復習,或指責他們上課不專心。否則將傷害學生的自薄心,從而產生反感、對立情緒,對教師的提問產生恐俱感。

三、過渡性一一過渡性的提示能消除學生緊張心理

如要針對某篇課文的內容提問:“Whon15motherin9Sunday?H0wdoyoulearnaboutMother,5Day?Whostarted,Mother,FriendshipDay?,,等I’ed題時可以先提問aDoyouloveyourmother?When15yourmother,5birthday?Whatkindofpresentdoyouususliysendtoyourmothet?When15allthemothers,b,rthday?”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熟知感興趣的問題逐步過渡到新的較為陌生的問題,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消除由于在“大庭廣眾之下”回答問題的緊張心理,輕松愉快地獲得新授知識。

四、激發性一一激發性的提示能消除學生的等待心理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如當一位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之前,或許在提出了一個問題之后,緊接著說“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搶答”。學生們聽了“搶答”兩字的激勵,一種強烈的白我表現欲望會油然而生,他們會沖動地排除其他心理障礙,產生一種“這個問題我米回答”“我得在別人前頭把問題先想出來”的念頭。這種激發手段往往可以使知識難點在輕松的氣氛中為孩子們所接收。

五、鼓勵性一一鼓勵性的提示能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有的老師也許考慮時間的利用或為了不冷場往往不加思索地用:al’msorry,Sitdown”來應付學生。然而我卻認為教師應該多使用積極的鼓勵性的語言,這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開拓。有時盡管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全面,但他畢竟是經過了一番思考。而且孩子們使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要比老師講的更容易明白,哪怕問題再難,他們也記得牢固。因此,學生的回答即便僅有微小的“閃光點”,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因為,表揚做得好的比懲罰批評做得不好的更能激勵學生把學習搞好。

六、獎動性一一誘發和培養學生的自我衣現欲望和求知欲望

當老師提出一些較有思考性的問題時,可以加上一句:“這是某次升中考試的思考題,有一定難度,誰能回答,期末考試加1分。”當然,這種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方式只是一種手段,而且加1分也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有經驗的老師一定是言而有信的。他們往往備有課堂提問登分冊,隨問隨記,并保證做到把加分計入期考總分,以此誘發學生們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的表現欲,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教師必須注意提問的速度、廣度、角度和坡度,使之能更好地配合課堂教學的其它各種方法和手段,確保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l速度一一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就要充分利用好40分鐘(一節課)時間。從低年級就要注意著手培養學生(口頭、筆頭)快速回答問題的習慣。采用。nebyone或‘roupbygroup的方式,訓練學生解答深淺度不同的問題。對于難度不大的題目,一個人確實答不出來,無需等,可以讓下一個學生回答,待答過后讓前一個重答一遍。抓緊分分秒秒,讓學生反復操練。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緊張、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敏捷的思維能力,流利的口語能力,發揮課堂提問的優勢。2廣度一一進行課堂提問練習,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應為大多數學生創造練習機會。千萬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不要為了片面追求提問速度,而把提問都集中到少數優秀生身上,而把中、下學生“甩”到“被遺忘的角落”里。因此,老師在提問時,一定要隨時檢查提問的廣度,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人人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助于形成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的風氣,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還能使學生時時處于積極的備問狀態,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3角度一一一般說來,課堂的提問都是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單邊活動”的模式不僅使老師的思維長時間處于疲憊狀態之中,而且也減少了學生練習的機會,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果教師能注意經常轉換問題的角度,有意識地把“單邊活動”轉變為師生“雙邊活動”,這樣就可以避免上述的各種弊端,而且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學生可以從配角變主角,從被動變主動。隨著教學的進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還要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提問、置疑、解釋以及復述的能力。4坡度一一課前教師應認真鉆研并熟悉教材,問題的設置也應注意其深淺度。既不要簡單機械地提問、也不能過于標新立意,否則會使效果適得其反,同時還可以借助情景教學或句型教學等多種手段、降低學習的難度,提高新鮮感。

綜上所述,一位教師只要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掌握好課堂提問,就能幫助學生逐步排除畏懼心理,從而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