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充滿情趣的水墨畫世界
時間:2022-06-11 05:58:00
導語:漫談充滿情趣的水墨畫世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水墨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在兒童美術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多年的兒童水墨畫教學實踐中,以引導學生體會和表達水墨畫的筆墨情趣為切入點,通過名作欣賞、趣味性聯想、巧妙地題款和創新繪畫題材等方法,將水墨畫的藝術特點與少兒美術教學規律相結合,逐步探索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水墨畫教學方法,努力使孩子們走進一個多彩的水墨世界。
關鍵詞:水墨畫小學美術教育情趣
水墨畫教學在兒童美術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為發散兒童的思維,培養兒童的想象,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健全兒童的個性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孩子的審美、創新能力。然而在實際水墨畫教學當中,一些教師過分地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難以激發學生興趣。有的則采用依葫蘆畫瓢的教學方法,學生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沒有生機和童趣,嚴重阻礙了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美國教育家羅杰斯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在近幾年的兒童水墨畫教學實踐中,筆者結合水墨畫的藝術特點及少兒美術教學規律,探索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水墨畫教學方法,努力使孩子走進一個多彩的水墨世界。下面筆者談談兒童水墨畫的教學體會。
一、觀察筆墨,感受情韻
兒童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他們對色彩斑斕的物體有著自己的理解。而中國水墨畫基本上是以黑白為主,有時他們體會不到水墨之美,在繪畫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用起了五顏六色,比如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紅的花、綠的草。因此,讓學生在水墨畫中體會到水韻墨趣是初級美術教學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如在欣賞齊白石《七子》畫時,學生一開始會被畫家寫實的雞所吸引,筆者就以此引導學生:畫家除了畫雞之外還表達了他什么樣的心情?很多學生茫然不知。看得出他們除了對畫中的“雞”有所了解外,對其背后深意沒有了解。接下來筆者提醒大家注意題款“七子”,學生似有所領悟,畫面中是一只母雞和七個小雞,細心的學生還體會到站在母雞身上的那只小雞肯定是最小的,因為最小,媽媽最疼愛它。這樣,學生不僅了解到畫家是通過畫母雞和小雞來表達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之情,還懂得可以從題款來表達畫中之意。隨后,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墨的濃淡變化,哪些地方用了濃墨,哪些地方用了淡墨。學生睜大圓溜溜的眼睛仔細觀察,“母雞的背上是濃墨,腹部用淡墨。”“尾巴用濃墨。”“我還發現小雞的翅膀有濃淡墨的變化。”瞧,這些孩子多會觀察呀。筆者趁熱打鐵,讓他們討論為什么要畫得有濃有淡呢?“這樣畫出的小雞是立體的。”“畫面更生動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最后,筆者總結說:“對呀,你們看畫家沒有用顏色也能把雞畫得栩栩如生,通過墨的濃淡變化產生了奇妙效果,這就是水墨畫的魅力,所以,你們畫的時候也要試試這種墨的濃淡變化。”在啟發式的欣賞過程中,學生覺得水墨畫也挺好玩,對水墨畫產生了興趣。經過多次的水墨畫欣賞熏陶后,學生逐步感受到了水墨畫是用水和墨來表現多彩世界的。在隨后的作業中,他們的繪畫作品也體現出水墨的濃淡變化,《葡萄圖》中用墨的濃淡區分葡萄的遠近層次,在《金魚吹泡泡》中用墨的濃淡區分魚的年齡,《斗牛圖》中墨的濃淡使畫面立體生動,頗有韻味。
二、激發趣味聯想
為學生創設輕松、活躍的互動空間,讓學生在繪畫中發揮趣味性聯想,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當他們掌握了最為基本的技法,和水、墨、筆、紙的習性后,教師應該讓學生自由大膽地繪畫,這時學生就成了天生的繪畫“大師”。為此,筆者經常在講解完水墨畫大致的布局理念、主題和對象后,就讓他們自由發揮。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做得很好,有時甚至超出筆者的想象。
如上《螃蟹》一課,課前筆者讓學生跟著父母去菜場觀察螃蟹的外形和爬行特點。在課堂上,先請學生回憶各自所看到的螃蟹長得怎么樣,爬行有什么特點,并讓他們模仿螃蟹的爬行動作,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被激發出來。接著,由筆者示范螃蟹的基本畫法。在筆墨技法上,筆者從一只螃蟹的墨的濃淡變化,到整幅畫的墨的濃淡變化開始講解,隨后介紹枯濕用筆、中鋒側鋒用筆的變化。等學生基本掌握螃蟹的畫法后,筆者引導他們畫出各自所觀察到的螃蟹,特別注意螃蟹的各種姿態,隨后在他們作業時,根據他們所畫的形象加以引導和啟發。如《快樂的小蟹》,學生剛開始畫的螃蟹姿態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畫面布局得比較滿,筆者提示他們能否把畫面表現得更有趣呢?學生看著畫,撓著頭,感覺得出他們不知如何下手。接著筆者就問:“這些螃蟹在那干什么?”“在哪兒爬呢?”“它們是在毫無目的地爬還是在散步、賽跑呢?”“那它們心情怎樣?”學生們說:“它們好像在參加模特表演。”“心情很高興,快樂。”“說得多好呀,原來是快樂的小蟹在模特表演。”經過筆者的啟發,學生馬上拿起畫筆加上紅、黃顏色作為背景,整個畫面一下閃亮起來,有了生機,那些稚嫩的小蟹一搖一擺看起來好像真的在表演(見圖1)。教師通過尋找生活中的支點,在學生繪畫過程中恰到好處地點撥、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富有創意。在他們的筆下,有的螃蟹憨態可掬,有的則張牙舞爪,有的慵懶中不乏警覺……真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如《燒烤》,一開始,畫的魚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很呆板,通過引導,學生跟生活相聯系加上燒烤架,使原本毫無生機的畫面變得富有童趣。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通過給一個支點,發揮學生擴散性聯想,學生就不會有一種拿起筆無從下手的感覺,他們在趣味的聯想中,越學越有興趣,越畫越好。孩子同水墨的親密無間出乎筆者的想象,(轉第153頁)(接第135頁)他們的眼光和筆法雖不那么有規矩,但情致趣味卻是難能可貴的。
三、巧借題款,表達水墨意境
題款是中國傳統書畫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是書法、繪畫結合的重要形式。清代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云:“款題圖畫,始自蘇、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題語位置畫境者,畫亦由題益妙。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這就是說,巧妙的落款位置可以完善畫作構圖,精彩的題款內容可以彰顯畫作的意境,延伸畫家的思想。在一堂以畫鴨子為內容的課上,筆者先布置學生畫鴨子。不一會兒,有位學生興沖沖跑來說:“老師,我的鴨子畫好了。”“你畫得真棒。”筆者表揚說,“可是一只鴨子站在這兒會不會太孤單了?”經筆者的提醒,學生拿起筆又畫起來了。兩只神態一樣的鴨子居于畫面中央,沒有背景,顯得單調。于是,在筆者的引導下,他在畫上添加了石頭和竹葉來豐富畫面,但修改完后還是不滿意,畫面布局也比較滿,很難再添加新的背景來完善畫面,這時筆者想也許可以通過題款來補充,就讓大家一起給畫取個有趣的名字。大家議論紛紛,突然有個學生說:“鴨子像閱兵的解放軍叔叔在敬禮。”仔細一看,還真有點意思,大家都非常贊同,覺得很形象,于是作品以《敬禮》作為題目,該題款一掃呆板,畫面立刻鮮活起來,富有情趣(見圖2)。這個例子說明妙趣橫生的題款會使作品鮮活,能非常好地引導學生來體會和表達水墨情趣。
四、創新題材,開拓學生視野
在題材選擇上,筆者常常尋找與學生生活經驗有關的感興趣的切入點,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滿足兒童審美心理。傳統的水墨畫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多去描摹梅、蘭、竹、菊等。誠然,作為欣賞課,“梅、蘭、竹、菊”的教學內容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這四種植物都被人格化了,人們賦予它們高貴的品質,所以幾千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如果要作為小朋友們繪畫的題材,由于缺少生活,缺少體驗,很難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回應,畫出來的只是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東西,不會有好的作品產生。因此,筆者在選擇內容上做了些大膽的嘗試,如用水墨的方法畫城市、畫臉譜、畫戲劇人物等,取得比較好的繪畫效果。在孩子們的《魅力城市》作品里,水墨變化豐富,美麗的琴橋跨波橫臥兩岸,鱗次櫛比的大樓競比天高,孩子們的水墨畫把三江美景表現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機。在戲劇人物畫中,他們的色彩運用合理,線條流動,旖旎多姿。
通過上述教學實踐,筆者感到水墨畫教學中,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讓孩子們親近水墨畫,喜愛水墨畫。在充滿情趣的水墨畫世界里,他們奇異的想象、天真的情趣和無拘無束的天性才能得到盡情的發揮。
- 上一篇:小議民間年畫的圖式意義
- 下一篇:小議英語電影中的文化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