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8 12:45:00
導語: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lumbardischerniation,LDH)癥是常見病多發病,其主要癥狀是腰腿痛。但是有腰腿痛的病人不一定是LDH。腰腿痛是一廣泛述語。能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可找到明確病因者就是腰椎腫瘤、結核、化膿性脊柱炎、陳舊性骨折、LDH癥和腰椎管狹窄癥等。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在他所說的腰腿痛范圍內,其X線平片絕大多數無陽性發現,放射科醫師報告稱“腰椎退行性改變”。有的學者稱其為腰椎小關節綜合征或者腰肌、韌帶勞損或腰筋膜炎。如疼痛位于臀部,則稱其為臀筋膜炎等。其實,很大一部分病人所訴腰痛、腰骶部痛、腰臀痛或腰臀大腿后部痛與脊神經后支受累有關。因此,有必要就此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1腰神經后支的解剖概要
腰神經根出椎間孔后即發出一返支—椎竇神經經神經根管回到椎管內,分布于該段硬脊膜囊、后縱韌帶、纖維環背側、小關節囊腹面以及血管周圍(郭世紱編,骨科解剖學)。主干分成前、后兩支,前支組成股神經(L2~4)和腰骶干(L4、5),后支主干長約0.5~1.0cm向后行走,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上腰段后支分支處約在椎間孔外1.5cm處,下腰段分支處約在椎間孔外約2.0cm處。內、外側支都是混合神經。外側支較粗,沿橫突上緣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側走行。在發出點有小分支到同位和下位小關節,然后進入骶棘肌,其肌支支配該肌中外份。下降約3個椎骨平面從骶棘肌外緣穿深筋膜到皮下形成皮支。在皮下繼續下行供應范圍較廣:L1至髂嵴以下,L2、3越過髂嵴經臀部至股后,L4、5越過髂嵴、臀部、骶髂關節后面到骶尾部。
內側支較細,越過橫突后繞小關節外緣進入由乳突與副突之間的骨纖維管,出管呈分支狀,其肌支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內側份。皮支供應小關節、棘突和棘間韌帶。主干繼續下行約3個椎骨平面,在后正中線附近穿出深筋膜到皮下供應該區皮膚。
內、外側支分布規律:內側支分布于小關節連線與后正中線之間,起始段緊貼橫突根部,并向同位和下位小關節、棘突、椎旁肌發出小支。外側支分布于小關節連線以外,下腰段和臀、骶部區域。內、外側支之間,后支與內側支、外側支之間都有交通支。
“臀上皮神經”教科書中稱其由L1~3后外側支組成。邵振海教授研究,此神經可由T11~L4組成,其中T11~L3最恒定。它不僅分布于臀部,還可延伸到股后部甚至腘窩平面,個別病例下降到膝外側下方。
2腰神經后支性腰腿痛
腰神經后支區域(范圍)的腰腿痛原因有二:(1)由于小關節增生肥大、骨纖維管狹窄、肌肉韌帶創傷、勞損等刺激或卡壓出現的癥狀——直接原因;(2)由于椎間盤退變、不穩等原因,刺激椎竇神經,經過腰神經后支反射性地引起腰腿痛——間接原因。2種原因所致癥狀基本相似。據作者觀察,臨床上以間接原因最多見。癥狀是持續下腰痛,痛區可以是后中線、腰骶部、髂嵴部或臀部,有的可串到大腿后外側,腘平面,甚至小腿上外方。腰椎向某一方向活動可引起疼痛加重,嚴重者不能站立行走。主訴區有壓痛。如系直接原因,受累后支發出平面(內/外側支)的棘突、小關節突、橫突有壓痛或肌痙攣。間接原因者在骶棘肌止點處(髂后上棘)、臀部多有明顯壓痛。而腰部叩擊無疼痛或放射痛。如行CT/MRI檢查,除椎間盤退變外,有一部分病人顯示腰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于是,有的醫生就給于手術。
作者在2003年1~7月內,就遇到26例后支癥病人,由于CT/MRI顯示LDH,醫生診斷為LDH,其中9人接受手術而結果不佳。
典型病例,男,46歲。主訴右側腰痛2年,右腿痛半年。于2003年4月在某醫院行CT掃描,診斷為LDH。同月手術,結果癥狀同前。7月11日來本門診,仔細詢問右腿痛位于右臀部、大腿后外側到腘窩平面。膝以下不痛。檢查:右髂后上棘、臀緣中部(相當于臀上皮神區)和外側有明顯壓痛。右側直腿抬高(-),伸母肌力,跟腱反射對稱,無痛覺區。院外CT示L4、5右后方確有明顯髓核突出。
分析本例臨床表現為典型的腰神經后支癥。其腿痛沿臀部大腿后外側到腘窩平面,膝以下不痛。如果是L4、5LDH,壓迫L5神經根,屬坐骨神經,疼痛應到小腿下端或足背外側。伸母肌力↓(已半年)。而實際上本例神經根癥狀(-)。大腿外側痛應想到股神經受壓迫,那么同時應用膝反射↓、CT/MRI示L4以上突出。其手術依據推測是CT。這種例子太多。值得強調,如CT/MRI示腰椎有LDH,應作仔細物理檢查,如無相應體征,不要冒然手術。腰神經后支癥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3LDH與腰神經后支癥臨床鑒別要點
LDH臨床特點為:(1)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兩者或同時發生,或先或后。腰痛是因椎管內椎間盤突出引起炎性刺激,通過椎竇神經反射到后支支配區。除突出部位有壓痛放射痛外,一般腰部無其他體征。腿痛是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放射到下肢,L4、5,L5S1為L5或S1神經根受累,腿痛一般到外踝、足背外側或足底,有的病人有足麻木。腰神經后支受損,腿痛最低在小腿上端外側。(2)準確的定位體征:如伸母肌力減退系L5神經根受損(L4、5間隙突出),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為S1神經根受累(L5S1間隙),膝反射減弱,說明股神經受損(L1、2、L2、3、L3、4間隙)。(3)伴隨癥狀與體征:如咳嗽、解大便,使腹內—顱內壓增高的動作,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病。行走時癥狀加重,休息好轉。檢查有的病人有脊柱側攣。直腿抬高<70°引起患肢放射痛,這些都是腰神經后支受損沒有的。
總之,要想作出正確的診斷,詳細詢問病史,認真的體檢仍是基本的,無論有什么新儀器,最終還得靠臨床醫生去分析。
- 上一篇:ECM修復研究論文
- 下一篇:嬰幼兒先天性斜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