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綜合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8 12:55:00
導語:睡眠呼吸綜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斷調波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AS)合并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并探討斷調波對SAS合并高血壓病的作用機理。方法選擇SAS合并高血壓病患者7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采用皮膚接觸式斷調波脈沖治療儀(自行開發研制)刺激關元、氣海穴治療;對照組口服卡托普利50mg.日,分2次口服。療程均3個月,觀察2組療效及治療前后睡眠呼吸紊亂指數(AHI)、血壓變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8.6%,對照組總有效率51.4%,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AHI及血壓治療前后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斷調波無不良反應,易被患者接受。結論斷調波治療SAS合并高血壓病療效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睡眠呼吸暫停;高血壓;斷調波;孔穴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是指成年人每晚7h睡眠中,呼吸暫停反復發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5次,老年人>10次[1],目前臨床上多以睡眠呼吸紊亂指數(AHI)≥5作為診斷SAS的依據。由于夜間反復出現呼吸暫停及低氧血癥,久之可影響患者全身各臟器功能,出現與全身各臟器功能損害有關的各種遠期并發癥,如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高血壓病等[2]。2003—2006年,我們用皮膚接觸式斷調波脈沖治療儀(自行開發研制)刺激關元、氣海穴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高血壓病35例,并與口服卡托普利治療35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符合SAS診斷標準[3],有睡眠時打鼾、呼吸暫停、白天嗜睡、心律異常等病史及肥胖、頸圍粗大、下頜畸形、肢端肥大等體征。同時符合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
1.2一般資料70例均為河北省優撫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均為男性;治療組年齡37~77歲,平均51.8歲;病程最長14年,最短1年。對照組年齡35~74歲,平均50.7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1年。2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應用皮膚接觸式斷調波脈沖治療儀(自行開發研制)治療。取關元穴、氣海穴,用溫水清潔穴位皮膚,將電極黑色面凸點對準穴位后直接接觸皮膚,在患者入睡前15min開始治療,刺激強度為清醒狀態下患者微有傳導感,患者睡眠停止后結束治療。同時配合一般措施(包括控制體質量、避免服用酒精和鎮靜劑、改變睡眠姿勢等)。3個月為1個療程。
1.3.2對照組予卡托普利,50mg.日,分2次口服。療程同治療組。
1.4觀察指標治療前后經多導睡眠圖(Auto-set診療系統,R170-305型,ResMed公司)監測整夜7h以上睡眠過程,計算睡眠呼吸紊亂指數(AHI,即平均每h睡眠中的呼吸暫停低通氣次數);并每日4次使用臺式血壓計(健陵,GB3053-93,丹陽市健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量血壓。并觀察臨床癥狀變化。
1.5療效標準[5]治愈:臨床癥狀消失,AHI<5,血壓控制在17.3.11.3kPa(130.85mmHg)以下;好轉:臨床癥狀減輕,AHI較治療前降低,血壓控制在18.7.12.0kPa(140.90mmHg)以下;無效:臨床癥狀無減輕,AHI較治療前無降低,血壓無明顯變化。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2組療效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前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
2.22組治療前后AHI及血壓變化比較見表2。
表22組治療前后AHI及血壓變化比較(略)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治療組治療前后AHI改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治療前后血壓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2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組無1例不適反應。對照組服藥10日后出現輕度干咳13例,皮疹2例。
2.4隨訪情況治療組35例經3個月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或消失,未發生嚴重不良發應,患者均能長期使用該法治療,無明顯不耐受表現。停止治療后,雖然部分臨床癥狀又復出現,但程度均較治療前有所減輕。
3討論
我國SAS發病率高達7%~13%,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較中年人群高2~4倍;男女患者比率大約為2∶1,進入圍絕經期后,女性患病率明顯升高[6]。傳統分類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CSAS)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MSAS),其中OSAS最常見[7]。目前,臨床認為SAS的發病機理為呼吸中樞控制功能異常和上氣道塌陷。SAS是多種全身性疾病獨立危險因素,每年數萬人死于睡眠相關性呼吸疾病所致的心腦血管疾病,其與高血壓病發生的因果關系是獨立于年齡、體質量、飲食、遺傳等因素之外的;目前認為急、慢性低氧血癥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使交感神經活動增強,作用于腎上腺髓質、心臟和阻力血管引起血壓的升高;壓力反射敏感性下降,壓力反射功能曲線重新調至較高水平,也是慢性血壓增高的原因[8],因此隨著SAS患者的增多,SAS合并高血壓病的患者也在逐漸增多。
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的藥物主要有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其中以ACEI(代表藥物卡托普利)可平穩降低24h血壓及睡眠各期血壓,且可使AHI從40下降至27,但無統計學意義[8]。在服用卡托普利的過程中,可發生皮疹、瘙癢、味覺障礙;有些患者出現蛋白尿,伴有腎病癥狀或腎衰竭,偶可發生中性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癥和血鉀升高,減量或停藥后可消失或避免[9]。
中醫學認為,心主神明,肺主氣司呼吸、肺氣通于鼻,“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故本虛標實是SAS的主要病機特點[1],主要病理因素為痰濕、血瘀、氣滯。而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為肝陽偏盛、肝腎陰虛、陰陽兩虛3型[2],故治療上和本虛標實可以同治。
SAS合并高血壓病屬慢性全身性疾病,治療上應采取中西醫和康復醫學相結合的方法,從中醫學的病機關鍵入手,以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疏利氣機為根本治療大法;從現代醫學角度出發即從調節呼吸中樞的功能入手,調整呼吸運動,改善上氣道塌陷,調節神經、體液因子,整合血壓調節諸多因素。
調制中頻電流(包括斷調波)具有低頻電和中頻電2種電流的特點,斷調波尤有鍛煉骨骼肌、提高平滑肌張力的作用,并且作用于神經節或神經節段時可產生區域作用、反射作用,調節自主神經功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10]?,F代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充分表明,腧穴處的感受器有相對密集的趨勢,并且它與周圍非腧穴比較具有電阻偏低、電位和電容偏高的特性[11]。故使用斷調波在腧穴部位治療療效顯著。氣海、關元均為保健要穴,同屬任脈,可回陽、固脫,有強壯作用。氣海是人之元氣聚匯之處,為肓之原穴?,F代研究表明,艾灸關元對實驗家兔有抗休克作用[11]。刺激關元、氣海穴可扶正固本,振奮元陰、元陽,相互交替刺激,更能發揮交通陰陽、行氣通經、清熱除濕、平潛肝陽的作用。另外,斷調波脈沖刺激關元、氣海穴可刺激迷走神經,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壓力反射敏感性以及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預防和改善SAS患者繼發血栓及高血壓的形成。
根據臨床觀察,我們發現斷調波穴位治療SAS可迅速改善癥狀,有效降低AHI,還可平穩、安全降低SAS合并的高血壓病。本法將西醫臨床理論、中醫腧穴學說和康復醫學中的治療技術科學地結合在一起,目前未發現不良反應,綜合效果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韓明向,李澤庚.現代中醫呼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09,411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787,1532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4):195-198
[4]張宇清,劉國仗.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試行本摘要)[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2):140-144
[5]朱文玲.內科疾病診斷與療效標準[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6:30-73
[6]郭繼鴻,張萍.動態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48-949
[7]施毅,陳正堂.現代呼吸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651
[8]田蓉,平芬,馬俊義.降壓藥物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療效及對睡眠呼吸的影響[J].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4,24(4):207-209
[9]龍火昆.臨床藥物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458-459
[10]南登昆.康復醫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1-142
[11]羅永芬.腧穴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7-3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