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2 02:56:00
導語: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往今來,人類文化史就是一部創造史。人類科技的進步,文化的創作以及社會制度和人際關系的發展,都是人類創造能力具體表現的成果,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所獨有的稟賦,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原動力。英國科學家霍伊爾(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國家,則明日將淪為落后國家而羞愧”。因此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本文將從創新思維的內涵、創新思維的特點、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幾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創造性思維的內涵及特點
人的創造力,其核心是創新思維能力。所謂創新思維是進行全新的構思、聯想和創新設計的一種思維方式,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獨創性。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所想不出來的觀點,拿出別人拿不出的意見,亦即和別人看同樣的東西,卻能想出和別人不同的事物,指“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獨特新穎的能力。表現為思路開闊、靈活、新奇、獨特、有豐富的想象,善于聯想,長于類比,在心理上還表現為有強烈的創造愿望。
2.廣闊性。創造性思維雖然也有思維方法和思維程序可循,但在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時候,不會把視線盯住在一點、一線、一面上,而是會擴展思維的空間范圍,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間掃描。從對事物的單向的因果關系分析,發展到對事物整體結構及其功能的研究。從單值的考慮發展到多值的考慮,既對事物作縱向比較,又作橫向比較。
3.敏捷性。指敏于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對問題的敏感度。隨著信息的傳遞、加工、儲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時間”、“效率”已經成為人們最珍惜的東西。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里,要求人們對急劇變化的情況作出敏捷的反映和決策。
4.流暢性。指創造者在創造過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如對問題的出現產生許多反應,則說明他的思維具有流暢力。所謂“思潮如涌“”一氣呵成”便是思維敏捷者所表現出的特有的思維能力。
5.靈活性。所謂靈活,即機智。它要求人們多謀善斷,主意多、點子多、辦法也多,且能在多種主意中選擇出最好的主意,釀成最佳的方案。思維的靈活性還表現在應變能力強,對問題能及時進行反饋,隨機應變地進行追蹤決策和隨機處理。總之,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的思維活動,它是一種在人的心理活動中的高水平上實現的,是多種思維形式協調活動的綜合性思維[1]。它不僅存在于想象、靈感及潛意識活動之中,還普遍存在于聯想、歸納、分析、抽象、概括、類比等思維形式之中,是一種集獨創性、連動性、多向性、跨越性等特征的綜合性思維。
二、創造性思維與人的關系
創新思維能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品質,是人們創造力的核心。創造性思維通常是人腦在認識客觀對象時,不受程式化的邏輯模式約束,不經嚴格的邏輯推理和演繹的過程,而基于相關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深切的主觀感受,通過潛意識的頓悟直接把握認識對象,對其作出迅速識別、敏銳洞察的思維方法,是一種高度發展的最可貴的人類思維形式。其本質是人類的思維革新,因而創造性思維又稱為創新思維,是由聚合思維、發散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組成的綜合性思維。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好一切事務。因為,第一,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思維活躍,思路開闊、思維敏捷。第二,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胸襟豁達、積極進取,對萬事萬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想象力豐富、判斷力強、洞察力敏銳、定論把握正確。可以認為,具有上述思維品質的人就是現代社會所迫切需要的創新人才。這類人突出的特點就是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提出超常的構想,提出不同凡響的新觀念,事事處處都能有勝人一籌的見解和獨到的處事風格。處理工作,有膽有識、拿捏正確,能深入問題的實質,切中要點。處人處事,憑借敏銳的直覺,能洞察人心,對思維客體的言語行為能作出閃電式的反應,并迅速在頭腦中進行信息處理,作出準確的定論,從而采取相應的策略手段。這種思維能力使得思維主體往往能處于主動、領先的地位。
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是靠大腦解決一切問題的。”人腦中的創新思維活動是人的創新實踐活動中的“骨髓”“、基石”。沒有思考中的創新,就沒有實踐中的創新。因此,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高標準不再是考試成績而是能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是關鍵。因為,教育的過程是實現知識轉移的過程,即從教師身上、教科書和文獻資料中轉移到學生頭腦中,這個過程充滿著記憶、理解、想象、創新,這些都與人們的思維活動緊密關聯。教育得法,思維的潛力就能得到很大的發展,反之會使思維遲鈍。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懂得教育與思維發展的辯證關系,采取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培養創新人才。
1.擴展創新思維視角
創新視角就是用不尋常的視角去觀察尋常的事物,使得事物顯示出某些不尋常的性質。所謂不尋常的性質,并非事物新產生的性質,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中,只不過以前人們從未發現罷了[2]。有位曾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說:所謂發明創造就是,觀察到的事物與別人相同,構想出的事物與別人不同。例如,畢加索有一輛放在墻角很長時間的破舊的自行車。有一天,他對著這輛舊自行車凝視片刻,頭腦里便浮現出一幅構思巧妙的藝術畫面。他立即動手,把自行車的坐墊和把手拆下來,重新拼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牛頭:坐墊的前部是牛嘴巴,后部是牛額頭,車把手則是兩只牛角。這兩個原先破舊的自行車部件,換了個角度重新觀察,便產生了新的形象,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又如:有個男孩在入住沒多久的新房子的墻上畫了幾條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蠟筆線。孩子爸發現后,掄起巴掌就打了男孩,事后問男孩為什么這么做?他委屈地說幼兒園里的墻就是彩色的,他想把家打扮得和幼兒園一樣漂亮。從孩子的角度來衡量,他這樣做非但不應挨打,還應受到表揚。這一點上,大人們應換位思考,孩子表面看似調皮搗蛋,令人頭疼,實質卻論文可能包含著許多潛能。以上例子告訴我們:人一旦打破思維定勢,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現象,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因此我們觀察和思考外界的事物,不能總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目的、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態度、自己的價值觀、情感偏好、審美情趣等等作為“標準尺度”去衡量外來的事物和觀念。凡與自己這個“標準尺度”相符合的才是“對的”,“好的”,“美的”,凡與自己這個“標準尺度”相違背的便是“錯的”,“壞的”“,丑的”。這無疑會束縛人的思想觀念、思維定理。實際上,每個人由于先天的稟賦不同,后天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經歷不同,各自的心目中便都有一套由獨具個性的觀念、價值、情感等要素所組成的“標準尺度”。但每個人卻不應只在自己的獨特世界里用自己的“標準尺度”去衡量萬事萬物,而應沉下心來,深刻認識自己,沖破“自我視角”,從“非我視角”看待萬事萬物。從創新思維的領域來看,思維中的“自我視角”會使眼界狹窄,有害于創新思維。而“非我視角”卻能超越“自我”,不斷地破除“自我”,充分發揮思維主體的“視角轉換功能”,從他人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并能體諒和寬容與己相異的人、事、物,以開放的心靈接納整個世界。也只有打破“個人自我”,才能理解別人的觀點和行為也同樣具有某種程度的合理性。在某種狀態下,我們不但要“知己”還需要“知彼”,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然后制定出相應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穩操勝券。
2.激發創新思維潛能
創造性思維是高級的復雜的思維活動,但決不是神秘莫測和高不可攀的,決不是只有少數“天才”和科學家才具有的東西。它存在于創造活動中,是思維發展過程中比較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其最顯著的特征是突破性創新,即面對問題表現出一種思維突破。如突破一般性思維的常規慣例,突破已有的陳腐觀念和陳舊的理論框架,突破科學上的未知王國的層層設防,經過思維的創新,能夠給出新概念、新判斷、新假說、新思想,提出新的方法。例如:一次音樂課,老師拉著手風琴,全班同學跟著節奏唱著歌,不經意間,音樂老師邊拉手風琴邊慢慢走到了坐在第一排的晴前面。對于這一最正常不過的現象,晴腦中閃過了一個念頭:“老師是聽到這邊傳出的歌聲好聽才走近過來的,目的是想聽清楚是誰的歌聲”。兩周后的又一堂音樂課,老師提出請幾個女生一起唱首歌,其中晴在被請之列。晴的瞬間反應是:“老師肯定想聽我唱,以檢驗我的嗓音,但又擔心女生害羞不好意思唱,所以點了另外幾個女生一起唱”。事后證明,晴當時的思維活動及心理反應和老師的意圖和想法完全吻合。以上事例顯示,晴有著很強的直覺能力。別人所思所想她都能覺察到。其實,人都具有直覺能力,但又不是人人都能發揮出這種直覺能力。只有當人腦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下,養成隨時隨地對萬事萬物作出應有的反應的習慣,思維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筆者認為,通過冥想與自我交談的方法,創造性思維的潛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激發。首先展開想象的翅膀,超越邏輯思維的束縛,超越已有的知識經驗,任由心靈探索遼闊的空間,任由幻想隨意馳騁,讓思維進入新的境界。在冥想的過程中,把自己意識中的內容印入無意識的層面,使思維中潛伏的能量運作起來。愛因斯坦說得好: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就像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是保證思維暢通的重要條件。豐富的想象使人的思維富有連動性和流暢性。其次,應用“自我交談”的方式,即自己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激發思維潛能。因為人的發展、變化都遵循著腦中所思所想。思維決定命運。進行自我交談時,反復對自己說的任何話都會決定自己的觀念和自我形象,從而對行為發生影響。晴就是一位愛冥想和進行自我交談的人。走路、騎車,做家務,凡是體力勞動時,晴的腦中永遠沒有休閑的時候,始終都處在冥想和自我交談之中。而且冥想和自我交談的內容具體而生動,與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多年的冥想與自我交談使得晴:思維活躍,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判斷力強,洞察力敏銳,并能憑借敏銳的直覺洞察人心,對思維客體的言語行為能作出閃電式的反應,并迅速在頭腦中進行信息處理,作出準確的定論。
由此可以看出,人可以通過“冥想”和“自我交談”即自我鼓勵來開發內在的潛能,使之產生無限的勇氣,這種勇氣可以令人迎難而上,通過調動智慧、創造性和靈活機智地應用條件,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3.運用創新思維方法與藝術
創新思維有許多技術層面的問題,為了打破思維枷鎖、為了擴展思維視角、為了激發思維潛能,我們還需要一定的思維方法與藝術。(1)運用質疑思維法。對每一種事物都提出疑問,對每一種現象都有適當的反應,這是許多新事物新觀念產生的開端,也是創新思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著名哲學家笛卡爾認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思考能力,這種能力人與人之間并沒有多少差別,即思維能力極強或極弱的人都很罕見。但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在思維和知識方面卻有明顯的差距。笛卡爾進一步認為,那是因為有些人沒有正確運用自己的天賦,他們犯了方法上的錯誤。方法錯了,思維的路徑就錯了。因此,我們對萬事萬物都應運用質疑的方法。質疑就是思考、思索。人生疑問最重要,有疑便有答,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人的心靈就會得到激勵,個性也會在疑問中被一次次推向高潮,達到高超的境界。
(2)運用發散思維法。創新思維最基本的方法之二是發散思維法。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根據問題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規,廣開思路,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維方式。換言之,發散式思維要求我們在思考過程中,破除思維定勢,增加各種可采用的視角,擴大觀察范圍,把思維對象放在更廣闊的背景里加以考察,從而發現它更多的屬性。我們發現,有些人在思維過程中跨度很大,能夠海闊天空地聯想,在既定的探索領域里任意馳騁。而有些人則缺少應有的思維廣度,只會在一個問題的圈子中繞來繞去,思路總是打不開。其實,在許多場合,只要擴展思維的廣度,便能引出一連串的創意。而這一點就需要發散式思維。
發散式思維主要是通過社會思維的協同作用來體現的。它可以有利于創新者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迅速升騰,從而產生有效的創造性思維結果,又可以使創造個體在社會思維的協同下,使創造激情、創造沖動、創造智能達到互相啟迪、互相補充、互相影響的效果。所以,發散式思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邏輯思維方法與藝術。
(3)運用直覺思維法。直覺是一個人對他所從事工作的一種自我判斷性思維,是個人或集體實踐經驗的升華[3]。直覺思維也可理解為直接得出思維結論的思維,在創新思維中占據重要位置。在某一創造性工作過程中,一般都是先從粗略的思索中尋找明智的思路,從模糊的印象出發導出清晰的思維,進而從含蓄趣于明朗,從紊亂歸諸條理。這主要是靠直覺思維。在大量的案例中,有許多一時難以理清的問題,往往都是先抓住思路,順藤摸瓜,最終才能解決問題,這也靠直覺的啟示。這種啟示自始至終地貫穿于思維發展的全過程。只要我們緊緊抓住對全局有啟發的關鍵,在記憶中留下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并把它們組合起來,加以調整、聯系、改造、發展,那么就能恰如其分地做出判斷。
直覺思維總是突如其來,瞬息即逝的,我們應在念頭產生的一瞬間,機敏地捕捉它,這是至關重要的。運用直覺思維方法和藝術,思維將會變得十分敏捷,思維會自由奔放、暢通無阻。創新者運用直覺思維方法與藝術,必須善于學習,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積累創新工作經驗。也只有具備相應的綜合素質,包括相關的知識背景、經驗積累以及對問題的特定感受,才能獲得正確的直覺。
(4)運用調動潛意識思維法。調動潛意識法,就是根據人腦存有的大量潛意識功能及基本創造過程中的突破作用,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顯意識去沖擊、刺激和誘導潛意識,實現突破創新,獲得一舉成功的思維方法與藝術。它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運用潛意識、發揮潛思維功能、開發人腦潛在的智能。運用調動潛意識法首先要選定明確的目標,依靠顯意識去收集、篩選信息,論證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并對相關信息縱橫交叉組合。信息密度越大,顯態功能和潛態功能交流的信息量就越大,發揮潛功能的效率就越高。其次,科學有效地運用聯想的作用,使人們更深刻地理解潛意識,更多地開發人腦潛在的智能。
四、堅持創新思維訓練與實踐
要提高人的創新思維能力,關鍵在于發掘人的潛思維能力,從創新工作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系統訓練。公務員之家
1.創設問題的情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安排學習情景,鼓勵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去領會或發現事物間的聯系,啟發、協助學生主動、獨立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行為,激發學生去多路思考,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避免注入式的灌輸死知識。任何思維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而告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遵循“疑—問—思”這一規律。有疑才會有問,有問才會有思,多疑才會多問,多問才會多思。經過思,疑則漸解,以致融會貫通[4]。也因此培養了良好的思維習慣。
2.提供豐富的表象和語言。無論是表象還是語言,都是信息,是知識,是思維的原料,只有原料豐富,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思維活動。只有知識面廣,思維的領域也才廣闊。所以,訓練思維,不能忽視知識。知識雖不能取代思維,卻是思維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中介。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包括創造力在內的各種思維能力以及培養他們敏捷、靈活、深刻、獨創的思維品質。
3.發展思維形式。概念、判斷、推理是抽象思維的形式,善于掌握概念,是發展思維形式的首要條件。概念的掌握過程是通過學習活動把社會已形成的概念變為學習主體個人的概念過程。它對學生知識掌握、智力發展乃至一般發展關系極大。學校里學習的各種知識,包括理論、原理、原則不過是概念間的關系或概念系統。學習一門科學知識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這門學科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的充分和概括的程度。不掌握有關概念,學生就不能對事物作出一個哪怕是極簡單的判斷。形成正確的概念系統,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判斷和合乎邏輯地推理,才能發展思維。思維形式發展了,思維能力就得到提高。
4.遵循思維規律。思維活動是一個多層次的活動。正確的思維必須是遵循思維規律的思維,同時,思維訓練的過程也必須遵循自身的規律。人的思維力發展的總趨勢是由具體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由動作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有形象思維發展到辨證思維。在學習與訓練思維的過程中必須把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等多種思維綜合訓練,使之相互作用,彼此促進。因為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各種思維總是在某一種思維的主導下,共同配合而發生作用的。遵循思維規律、合乎思維的邏輯順序才能真正推動思維力的發展。
5.掌握思維方法。思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運用思維方法去認識客觀現實的過程。訓練思維應從訓練思維方法入手,把分析、綜合的方法,歸類、比較的方法,抽象、概括的方法,歸納、演繹的方法,系統化、具體化的方法等綜合加以運用,促進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另外還應指導學生學會用系統方法去思考問題,發現事物之間的多重聯系,學會逆向思考,多路思考,善于聯想、比較,打破常規去思考。只有具備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術活化地運用到生活實際和客觀世界的改造之中去,才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隨著思維科學的普及,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訓練思維,開發智慧潛能之路將會越走越寬廣。
- 上一篇:創新思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探討論文
- 下一篇:剖析文化和學理外斥內援佛教理念論文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