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產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31 08:42:00

導語:老齡產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齡產業發展論文

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詳細闡述了我國老齡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相應地提出了發展對策,以助于今后我國老齡產業的健康發展和逐步完善。

關鍵詞:老齡產業;問題;對策

1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關于老齡化國際上的定義標準是:60歲以上的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例超過了10%,或65歲以上的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例超過7%。根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數據,到2000年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7.0%,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0.3%,可以認為我國已經進入了老年型社會,我國人口已經面臨老齡化形勢。2006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1.43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11%。據我國學者預測,到203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達到3.1億,占總人口比重20.42%;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高達4.37億,達到人口總比重的31.2%。“未富先老”的老齡化形勢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老齡人口的迅速膨脹以及社會化和市場化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在不斷增長,日益膨大的老年消費群體為老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老齡產業的發展將不僅有刺于老齡問題的妥善解決,而且更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而研究目前我國老齡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我國老齡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老齡產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嚴重滯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老年消費群體的巨大需求。

(1)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指導。

市場的有效運行,需要一系列基本制度作支撐。盡管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都認同老齡產業必須走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路子,但到目前為止,針對如何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推進老齡事業的產業化發展,還缺乏一套全面系統的戰略思路和行業規劃。老齡產業涉及到我國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包括生產、流通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涉及工商、民政、老齡委員會、財政、勞動、社會保障、計委、國稅、地稅、物價、銀行等許多部門,這樣就導致在老年保障服務的實際工作中,存在著政出多門,難以協調統一,缺乏互補與合力的問題。費用征收、銀行貸款、財政資金支持等具體規定在實施過程中難以落實,社會企業、個人興辦老齡產業投資審批手續繁雜,優惠政策不落實,投資者在財稅、金融、地稅、信貸等方面很難得到相應的支持。政策與資金的雙重缺位,造成目前老齡產業發展后續乏力,使當前老齡市場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在規模和結構、數量和質量等方面均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2)我國現行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養老保障程度低,覆蓋率低,社會養老概念差,家庭養老概念重等因素嚴重影響了老齡化產業的發展。我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一種“低工資,高福利”,由政府和企業“包攬”的社會福利制度,是一種低水平的全民福利制度。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它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相比進展相對緩慢和滯后。因此,盡管改革以來我國城鎮職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均有顯著提高,城鎮職工的退休金和養老金也隨之增長,但由于與老齡人口密切相關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一些制度和舉措尚未落實并實施,個別地方在政策執行中又存在一些失誤和偏差(如退休金、養老金的拖欠,醫療費用報銷難等),都無形之中增大了老齡人口的后顧之憂,嚴重抑制了老年人的消費欲望,使相當一部分現實購買力轉化為儲蓄,老年人口有支付能力的現實消費需求相對不足且增長乏力,成為老齡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3)老齡人口消費結構單一和消費需求不足。

首先,我國老齡市場具有其特殊性,老齡人口的消費行為具有平穩化和退行性特征。老齡人口消費模式多為理智型的消費類型,大部分支出是用于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而教育、文化、休閑、娛樂等精神生活消費支出比較少,因此拓寬老人消費結構是中國老年產業發展的關鍵。其次,傳統觀念影響老齡消費需求不足,這主要表現在消費觀念陳舊、落后,消費結構不合理和消費社會化程度低。老齡消費重積累、輕消費。高層次需求不能有效滿足,精神文化消費較少;重子孫,輕自身,很多老年人的消費支出大部分都用在子孫身上。老年人的消費主要集中于生存資料消費、物質資料消費,而享受性、發展性資料的消費、精神文化消費、生態消費、服務消費比重太小。

(4)老年用品、服務及休閑文化領域發展滯后。

首先,老年用品供給短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墊、手杖、輪椅等以及輔助商品如老花鏡、助聽器、假牙、假發等,即使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也很難找到老年消費品專賣店,即使有一些,適合老年人特點的保健型、方便型、舒適型商品也少之又少。其次,在老年服務業領域,目前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項目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老齡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是滯后中的滯后。再者,在老年休閑文化領域,日前我國老年人的娛樂場所主要是在家里、馬路上和公園里,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閑暇時間充裕,可自由支配收入高,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和個人文化發展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專門針對老年人休閑娛樂市場的潛力巨大。(5)養老機構缺少行業規范問題頗多。

①報批程序不到位,便急于倉促上馬,留下隱患。②入住率低,經濟效益低,虧損面廣。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急需老齡機構的擴展,但現在市場供給與社會需求相差甚遠;另一方面,老年公寓建好后都大量閑置,造成浪費。更重要的是,低入住率及其他原因造成政府投入的有效回報率降低,投入效益得不到實現。進而迫使許多社會力量撤出或不進入社會福利服務領域,嚴重影響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③將老年公寓集中在遠離人群的偏僻郊區,不利于老年人的養老生活及參與社會的發展。許多老年人產生“已被隔離”、“打入另冊”的感覺。加上這樣的老年公寓價格一般都比較昂貴,一般老人住不起,致使一些已建成多年的老年公寓至今無人問津。④缺少統一行業標準,服務人員素質尚須培養和提高。許多省市的養老機構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對其服務質量無法測評和監督。大多數老年機構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都沒有經過系統的或專業技術培訓。這在護理老年人,特別是護理生命脆弱的高齡老人時是非常危險和不負責任的。

3推動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的對策

3.1建立并不斷完善扶持老齡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

從國際經驗看,老齡產業的興起和發展,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政府都起著扶持、指導、催化作用,建立扶持老齡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是老齡產業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完善的立法規章制度,必將為老齡產業順利發展提供法律依據。政府有關部門應盡快制訂相關的法律文件,為集體、個人以及港、澳、臺地區和國外組織及個人在我國國內興辦為老服務機構提供政策依據,也使負責這項工作的老齡或民政部門有章可循,便于操作。

同時,應在調研、試點基礎上,盡快制訂統一的政策、措施和具體實施辦法,為各地方制訂和實施老齡產業政策提供參照依據。政府有必要在老齡產業發展初期,根據老年人需求的成熟狀況和老齡產業領域的發展特點,將老齡產業的發展加以正確定位,分階段適時出臺有關政策和措施,制定出促進老齡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以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使得老年人的大部分需求盡可能通過市場機制加以解決。

3.2完善養老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口的購買力

制約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的基本障礙之一,就是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購買力有限,“未富先老”。老齡人口收入的增長有賴于老年人口保障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保障機制的健全,提高老年人購買力水平的一個根本舉措就是要加快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程,保證并提高老年人收入保障水平,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加大對老年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把商業醫療保險定位為對基本醫療保險的一種重要補充,多元化運作醫療保險基金,發展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加快經濟發展,協調好代際之間的分配關系,促進尊老敬老的精神文明建設,保證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得到合理的經濟贍養,解除老年人消費的后顧之憂。

3.3加強消費教育,引導老年人轉變消費觀念

老年人消費觀念更新與否,也關系到老齡產業是否能夠持續發展。要促進老年人消費觀念轉變,必須讓老年人意識到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適度消費是必要的。今后不僅要加大老齡產品和服務的宣傳力度,還要擴大老齡產品和服務的宣傳范圍,積極引導老年人更新消費觀念;同時應加強消費教育,提高老年人消費能力。其中包括:第一,加強基礎教育。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和終身教育,提高老年人自身文化水平,如開辦老年大學等。第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增強維權意識,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犯。第三,通過多種形式,向老年人普及消費知識,幫助老年人科學消費。

3.4積極培育老齡用品、服務和休閑文化市場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消費群體,不同年齡段的老人在衣、食、住、行、用、醫、娛、學、樂、為等方面,對消費產品和社會服務有不同要求,而這些要求又隨地域、性別、文化、習俗、家庭、收入等背景的差異又有不同,這本身就構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多元、豐富多彩的老年人需求市場。老齡產業的發展應充分考慮老齡人口的特點。同時還需加強老年人活動設施建設,改善銀色消費的人文環境:在城市,重點建設適量的老年公園,這是一種集多功能于一體的老年綜合活動設施,它包括室內和露天場所。室內場所主要供老人們聊天、下棋、打牌等,而露天場所往往是用來安排健身,如跳舞、打門球、練氣功等,在這里,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充分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之間需求差異;在農村應以村為單位,設立老年公共文化活動室,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內容。此外還可以社區、單位為基礎,組建各種老年人業余愛好組織,如老年書畫協會、老年京劇協會、老年象棋協會等。

3.5制定統一標準,強化服務意識

國家對養老機構中的居住標準、居住環境、管理規則、服務內容等,應制定出統一而具體的標準,制止在興辦養老機構中的隨意性,保證老年人能在達標的養老機構中舒適而放心地生活。同時,應加強對養老機構中工作和管理人員的培訓。使他們自覺執行國家的相關管理規定,提高為老年人服務的意識。對參與服務的人員,應進行必要的上崗培訓學習,授予相關的醫療護理、家庭照料、環境衛生、電器使用等方面的專業技能。教育他們樹立起“今天的老年人,就是明天的自己”,“為老年人服務光榮”的思想。各地政府、涉老部門應不斷地組織檢查、監督。適時地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推廣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