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分析

時間:2022-06-07 11:00:13

導語: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分析

摘要:在“雙一流”背景下,以應用經濟學學科為例分析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財經類高校普遍存在應用經濟學多建設單位共建的情況,而共建模式存在的弊端較多,阻礙了學科發展。本文擬從學科發展的基本邏輯出發,探討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構建思路,為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優化提供建議。

關鍵詞: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應用經濟學

一、以應用經濟學為例研究學科組織模式,對當前財經類高校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應用經濟學是財經類高校的傳統優勢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財經類高校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中央財經大學的應用經濟學與北京大學并列排名第2,進入前5%,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及西南財經大學分別位列第6、12、18、6,排名均進入前25%。此外,在“雙一流”背景下,應用經濟學將成為財經類高校學科建設的重點。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在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五所財經類高校中,有三所將應用經濟學作為擬建設學科。應用經濟學是各財經類高校的傳統優勢學科,也將是目前“雙一流”背景下各財經類高校學科建設的重點,各財經類高校必然會在經費、師資、政策等方面向應用經濟學學科傾斜。對于學科建設而言,基層學科組織是高校學科建設的具體實施者,任何學科發展規劃都將最終落實到各基層學科組織上,而學科組織模式則是聯結學校整體學科發展與基層學科組織之間的橋梁。因此,研究應用經濟學的學科組織模式對于各財經類高校學科建設具有重大意

二、應用經濟學現有學科組織模式

1.多建設單位共建模式在財經類高校,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由多個建設單位共建的模式比較普遍。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18個,其中目錄內二級學科9個,學校自主設置學科9個,涉及18個有招生資格的建設單位。上海財經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應用經濟學學科有6個建設單位共建,西南財經大學有11個建設單位共建。從應用經濟學建設單位在學校學科建設單位總數占比上,應用經濟學建設單位占中央財經大學學科建設單位總數的75%,其余三所高校的占比分別為40%、55%、35%。在不同的財經類高校,學科共建程度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二級學科的共建上。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18個二級學科中,有10個二級學科屬于多個單位共建的情況,產業經濟學涉及4個建設單位,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均涉及3個建設單位,另外還有6個二級學科涉及2個建設單位。西南財經大學的優勢學科金融學有4個建設單位,自設的金融工程有2個建設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產業經濟學有2個建設單位,上海財經大學沒有二級學科多單位共建的情況。2.少數建設單位共建或單一建設單位模式在應用經濟學學科評估排名靠前的綜合類大學中,學科建設單位共建的情況比較少。例如,在第3輪學科評估中排名第1的中國人民大學,共有26個教學單位(23個學院,3個研究院),其中應用經濟學的建設單位主要有5個,占其建設單位總數的19%。而在更加綜合性的大學,學科建設單位共建情況更少。例如,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主要涉及經濟學院和國家發展研究院兩個建設單位(不包括跨學科學院),占其建設單位總數的不到5%;在五道口金融學院并入清華大學以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單獨建設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學與工程等4個跨學科門類一級學科。當然,這與綜合類大學學校規模大、學科門類廣有關。

三、多單位共建模式對于財經類高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一,從學校規模而言,財經類大學普遍規模較小,涉及學科門類較少,而各校學科建設單位總數普遍在20個左右,因此財經類高校往往按照應用經濟學下的二級學科設置學院,如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均設置金融學院。應用經濟學下設9個目錄內二級學科,各財經類院校大都又在應用經濟學下自主設置多個二級學科,由此形成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多單位共建的現象。第二,從學科內涵和范疇而言,應用經濟學學科研究對象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其中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內涵更為豐富。為強化學科特色、擴大學科優勢,財經類高校中的非財經類學院往往會將學院的主體學科與應用經濟學相結合,建設應用經濟學下的某個二級學科。例如,中央財經大學的信息學院與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均為二級學科產業經濟學的建設單位。第三,從爭取資源的角度,學院具有成為應用經濟學建設單位的激勵。財經類高校的應用經濟學排名普遍靠前,在我國當前教育行政部門資源分配與學科排名直接掛鉤的體制下,財經類高校的院長們往往希望能從應用經濟學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在高校內部,應用經濟學的建設學院也更便于向學校爭取人員編制、資金支持以及職工福利等。

四、應用經濟學多建設單位共建模式的弊端

我國大學的學科組織結構一開始是簡單的學校—系層級,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由于學科數量增多,大學的擴招后系的規模增大,大學的系紛紛升格成學院,在學院下面再分成幾個系,學術權力和行政管理權利則多集中于學院,由此形成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在?!簝杉壒芾眢w制下,多學院共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科發展。首先,二級學科由多個學院共建,學科建設單位分散,學科責任無法落實,學校整體學科建設規劃往往難以落地。其次,極度細分的院系結構導致學科組織間壁壘森嚴,阻礙了學科交叉融合,不利于跨學科人才的培養。第三,對于應用經濟學下某些共建現象嚴重的二級學科,學科碎片化、同質化現象突出,學科重復建設問題嚴重。

五、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選擇

1.高校學科組織模式設置邏輯從符合學科發展的角度,一方面,在知識專門化的基礎上,以大學學科分化為發展趨勢設立學科組織機構,專門開展有關本學科的教學和科研活動,對專門化的知識進行探究和管理,這樣便形成了基礎學科組織“學院”和“系”。另一方面,在知識綜合化的背景下,以學科交叉融合為發展趨勢,設立若干跨學科組織機構,打破學科間的藩籬,促進不同學科或是相近學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高校學科的組織模式既要滿足知識專門化的需要,也要兼顧學科綜合化發展的要求;既要保持各個學科組織的相對獨立性,也要使學科組織之間相互交流,增強不同學科或相近學科之間的融合。這是高校學科組織模式設置的基本邏輯。2.綜合類大學學科組織模式改革借鑒基于此邏輯,國內許多綜合性大學已進行學科組織模式改革。北京大學于1999年初成立了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信息與工程學部四個學部,后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目前北京大學有五個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信息與工程學部,醫學部。中國人民大學也依據學科大類設置了人文學部、社會學部、經濟學部、法政學部及理工學部等五個學部。從北京大學來看,除了醫學部之外,校本部的四個學部沒有行政管理權,只有學術機構,負責研究本學部的發展計劃,探討學部內不同學科院系的交叉融合與協作,審查職稱晉升和違規處理等;并就有關學術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咨詢,展開調研探討,反映教授的意見,對行政管理起某種監督作用。因此,學部基本上是一個虛化的學科組織,沒有行政權力,只有學術權力,是不改變我國高?,F行校院兩級行政管理體制下的改革。3.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改革思路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的改革,既要遵循學科組織模式設置的通用邏輯,即順應學科分化和融合的雙重要求,同時又要充分考慮財經類高校的特點。此外,學科組織模式的變革往往是推及全校各個學科的,但由于應用經濟學對于財經類高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分析財經類高校學科組織模式改革時,高校尤其需要考慮應用經濟學學科發展的需要。4.在學院的基礎上設置學部(學科群)在已有的院系結構不改變的情況下,高校可以在院系之上建立一個學部(學科群),統籌相同學科門類或者相關學科門類下不同一級學科的發展。例如,建立以應用經濟學和理論經濟學為為主的經濟學學部(學科群),同時可結合學校自身優勢特色,統籌建設統計學、管理學或法學等一級學科。當然,無論是“學部制”還是“學科群”,都需要考慮學術權力及行政權力在?!浚ㄈ海喝壷g的劃分,使“學部”或“學科群”這個虛體型組織能逐步具備實體化特征,從而真正保障和促進學科的統籌發展和交叉融合。5.優化院系設置,統籌學科建設由于財經類高校一級學科多單位共建的情況難以避免,高??煽紤]在一級學科的范疇內,通過第三方學科評估,對一級學科下的所有建設單位建設情況進行摸排,依據評估結果,結合學校整體學科發展規劃進行學科整合,優化院系設置,統籌學科建設,解決多單位建設模式下學科重復建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譚鏡星,曾陽素,陳夢遷.從學科到學科群——知識分類體系和知識政策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7

[2]王珍.學科語境的大學學術組織結構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6

[3]胡成功,田志宏.我國高校學術組織結構現狀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3

作者:葉菲 馬國燾 金青林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