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畜肉消費水平分析
時間:2022-06-03 03:33:31
導語:居民畜肉消費水平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運用問卷調研的方式,對吉林省居民畜肉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當前,吉林省居民雖然畜肉消費總額大,但占家庭食品消費比重較低,同時,豬肉、牛肉、羊肉三者之間的消費存在差異。從城鄉結構來看,城市與鄉村間在消費量上差異較小,在消費額上差異較大。從居民的消費行為來看,其購買行為愈發精細化。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肉類消費;消費結構;吉林省研究
吉林省的居民畜肉消費情況可以反映出東北地區居民飲食結構狀況,這有利于對以吉林省的調查數據作為模板來研究東北地區居民的畜肉消費水平,也對畜類養殖有規劃和預測作用。
1研究區域概況
1.1吉林省基本情況。2017年吉林省常住人口2717.3萬人,男性占比50.6%,女性占比49.4%,老年人口占比12.2%。城市人口為1538.9萬人,占吉林省人口總數的56.65%,農村人口數量為1177.9萬人,占吉林省總人口數量的43.35%。全省居民的民族結構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8%左右,有強烈飲食偏好的人口占總人口0.4%,分散分布于全省各地。目前,吉林省居民消費總額為16759.58元,居民人均消費15631.86元,其中食品消費支出占吉林省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的10%左右。1.2調研基本情況。本次研究分成為前期項目準備、資料收集、原始數據調查、數據整理及分析和最后的總結分析五個階段,在整個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共發放了33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30份,其中,城市人口占88.81%,農村人口占11.19%。15歲到60歲的青壯年人口占95%。在查閱了相關資料,進行了幾次資料的補充收集后,結合實際情況得出了這份報告。
2吉林省畜肉消費的基本情況
2.1畜肉消費總額大,占家庭食品消費比重較低。通過調查發現,在吉林省內,居民對于畜肉的消費量較大,消費額也很高,但是與其他食品相比,畜肉占家庭食品的消費額的比重較小,僅占到20%左右。并且相較于以前還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吉林省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逐漸下降,說明吉林省居民在食品上的支出逐漸減少。特別是對于畜肉支出消費的減少,可以說明吉林省居民膳食結構更趨于合理化和多樣化。說明吉林省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日趨合理,消費類型日益多樣。2.2城市與鄉村間在消費量上差異較小,在消費額上差異較大。從畜肉的消費量方面來說,城市居民對于畜肉的消費量大。而農村對于畜肉的消費量較少,但與城市人口的畜肉消費量差距并不大。其次,對于畜肉的消費額來講,城市人口的消費額較農村人口來說更大,相差較多。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對于畜肉的消費額的差距大于消費量的差距,也說明了城市的畜肉較農村相比價格更高,成本更高,品牌肉類更多。2.3對豬肉、牛肉、羊肉三者之間的消費存在差異。對于豬肉、牛肉、羊肉這三種家庭中經常食用的肉類,豬肉的消費量最大,其次為牛肉,最后才為羊肉。但相對于豬肉消費量的差距,牛肉與羊肉消費量差距較小。據2017年的全國調查分析,吉林省人均肉類消費量為24.6公斤,其中豬肉消費量14.2公斤,占比57.72%,牛肉消費量2.1公斤,占比8.5%,羊肉消費量1.4公斤,占比4.07%。近年來,雖然豬肉的消費量在三種肉類中保持最高,但豬肉的消費量卻在不斷減少,牛、羊肉的消費量在不斷提高。說明吉林省居民獲取肉類蛋白質的途徑愈發多樣化,不再只依靠豬肉來獲取,居民更傾向于提高飲食營養和生活質量。同時,增加了對于肉類制品的消費,例如,火腿,熟食等,這也說明了人們對于肉類消費的選擇日趨多樣化,更加注重口感、方便以及飲食的多樣性。2.4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愈加精細化。從購買地點上看,以前人們多在農貿市場或者肉類食品批發市場購買畜肉,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嚴格的監管制度以及肉類產品精細化、品牌化的發展,人們多在超市以及專業的肉類品牌實體商店購買畜肉,通過對圖3的分析發現,超過75%的居民愿意去超市以及肉類食品的專營店購買畜肉產品,這些地方的畜肉產品來源正規,經過國家層層質量檢驗,質量有保障。同時,銷售人員服務態度好,產品劃分精細,專業化程度高,增加了居民的購買意愿。從購買的行為上看,現在的消費者在進行畜肉購買時都可以準確說出想要的部位,說明居民已經認識到了不同部位的肉質、口感以及烹飪方法的不同,如圖4。
3原因分析
3.1城鄉人口分布因素。吉林省的人口總量決定了畜肉的消費量。畜肉是家庭飲食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吉林省的人口基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畜肉消費總量。并且,人口結構也對吉林省畜肉消費量產生影響。城鄉人口數量的差異是導致城鄉間畜肉消費量差異的根本原因。在年齡結構方面,老年人的人均畜肉消費量一般要明顯低于青年人。白軍飛的相關研究表明,人口老齡化會顯著影響肉類消費量,家庭中60歲以上老人的比例每增加1%,將導致家庭人均肉類消費減少0.5%[1]。在家庭結構方面。在城市中居住的多為包括父母、孩子在內的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家庭人口結構合理,為了均衡營養以及合理的飲食結構,自然比孤居在農村的兩口之家畜肉消費量大。從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來看,吉林省內長春市、吉林市、延吉市這三個成年的居民受教育程度較高,為高等大學所在的地區,青年學生較多,他們對于牛肉、羊肉的需求量要比其他地區高很多。同時當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較高,營養意識強,合理膳食水平提升,不再只依靠豬肉獲取肉類蛋白質,增加了對牛、羊肉以及其他肉類的消費[2]。3.2區域物價水平因素。造成城鄉間肉類價格差異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城市居民的收入較高,導致物價水平較高[3],相關研究得出“隨著收入增加,人們對肉類產品的消費需求也不再單一”的結論[4]。同時,大型養殖場一般在農村,運輸費用、冷鮮費用、人工費用等一系列附加費用導致城市畜肉成本提高,銷售價格提高。例如,德惠市、松原市、白城市等周邊的縣城及農村中大部分居民家中就會飼養豬、牛、羊等牲畜,以實現自給自足,或低價賣給周圍居民,這也使農村居民的畜肉消費額度降低。3.3食品安全的認知程度提高通過圖5可以發現,吉林省居民對畜肉質量的關注度是很高,超過98%的居民都會關注畜肉的質量問題,并且有超過70%的居民是十分關注的。經過對圖6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吉林省居民所關注的購買畜肉的關注點中,畜肉的安全以及新鮮程度占有很大的比重。這說明消費者的安全認知程度的提高。同時,經過調查發現,人們會通過合格的檢疫標志以及通過畜肉的色澤、新鮮度等方面來辨別其質量。
4結論
4.1強化質量監控。對于畜肉產品的質量監管力度不能松懈,尤其是對于疫情的監察和控制一定要嚴格。對于已經發生疫情的,要及時采取措施,嚴格控制,防止疫情擴散,決不能讓有問題的產品流通到市場。經銷商在經營的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尤其是對于原料的選擇更要按照嚴格的質量標準,在加工的過程中也要按照標準進行生產,保證讓消費者買到安全健康的產品。同時,質監部門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肉類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對于發現問題的產品一定要嚴格處理,決不能流通到市場。消費者在發現有質量問題的產品時,應及時舉報,交給質監部門處理。4.2控制畜肉產品價格。政府可以通過控制養殖數量和進入市場的數量來控制價格。政府可以進行宏觀調控,并利用之前的調查數據,為下一個年度的養殖做好計劃,穩定產量,保持價格。按照質量標準嚴格定檔,嚴禁以次充好的現象。政府可以鼓勵發展規模化經營,提高養殖效率,可以采取資金或技術扶持措施發展規模化經營。在發展規模化經營的同時,要注重養殖效率的提高[5]。4.3提高群眾對畜肉產品的安全意識。一是國家和政府應大力宣傳各種安全防疫標志,讓居民了解各種有關的安全信息,及時更新有關信息,讓人們真正認識每個標志所代表的含義,了解什么是高質量的安全肉類;二是從居民的角度來說,居民在購買畜肉時有意識地詢問產品的來源地,是否有防疫標志,主動去了解產品的安全信息,及時了解政府新公開的有關信息并普及。從目前來看,吉林省城鎮居民畜類消費量已逐漸趨于飽和狀態并且隨收入增長,消費量趨穩,甚至呈現下降趨勢,但從消費結構上看,收入越高,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越合理,城鎮居民對肉類的需求已經發生了由“量”到“質”的轉變[6],但農村還有可以發展的市場,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白軍飛,閔師,仇煥廣,王曉兵.人口老齡化對我國肉類消費的影響[J].中國軟科學,2014(11):17-26.
[2]李娜,楊鈺瑩,王明利,等.北京市城鎮居民肉類消費分析[J].農業展望,2016,12(09):82-89.
[3]夏曉平,李秉龍,隋艷穎.收入變動與城鎮居民畜產品消費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10,26(05):17-20,24.
[4]陳瓊,呂新業,王濟民.我國禽肉消費及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2(05):20-28.
[5]崔姹,王明利.中國肉類消費發展分析及未來展望[J].農業消費展望,2016,12(10):74-80.
[6]高奇,程廣燕.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特征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6,22(08):45-48.
作者:陳亞男 趙玲 田露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 上一篇:STEM教育理念電子商務本科教學研究
- 下一篇:農產品物流金融風險評價及防范
精品范文
10居民消費結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