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事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26 10:59:00
導語:審計事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內部環境方面
1.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審計市場競爭不公平。有些本屬注冊會計師審計咨詢范圍內的業務,由于某些主管單位的干預而無法執行。注冊會計師承辦的業務不斷分割,各項業務要由不同的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分別核定其資格。有些主管單位唯恐失去權力,以確保業務質量為名,以控制審核“執行資格”、審批“立項”、質量“認定”等名義直接插手。還有些主管單位直接與少數事務所達成合作協議,壟斷業務,形成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局面,這些必然導致市場競爭的不公平。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必須對會計師事務所改制,實施資產重組,向股份制、合伙制過渡,在條件成熟后向民間化過渡。當前,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的主要形式應著眼于有限責任的股份制形式,合伙制雖在世界范圍廣泛采用,但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尚不具備推廣條件,只能選擇有限的試點。二是打破條塊分割局面,實行兼并、聯合,重組跨地區、部門的大型會計師審計組織,嚴禁濫設有違獨立性的分支機構,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不僅應與會計師事務所脫鉤,而且不得以行政手段干涉其工作。
2,注冊會計師協會建設滯后。注冊會計師協會是由注冊會計師組成的自律性的社會團體,在行業建設和發展中擔負著服務、管理、監督、協調的責任,是注冊會計師聯系政府、社會的橋梁。因此,針對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建設滯后的情況,提出以下對策:
(1)制訂并嚴格執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格規范,避免政出多門,各自為政。
(2)完善并嚴格執行《獨立審計準則》,加強監督力度,制訂、完善并嚴格執行會計事務所及執業注冊會計師的獎勵和懲戒規范,確保提高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有效制止會計師事務所之間不正當競爭;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透明度,建立相應的公告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3)制訂、完善并嚴格執行注冊會計師的考試及后續教育,保證注冊會計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和隊伍的壯大。
(4)注重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年輕化、職業化、知識多元化,以適應社會對該行業人才的需要。
二、外部環境方面
1.政治環境。在政治環境方面,我國現階段的獨立審計主要受政治體制和政治環境影響,當然,政府領導對審計的重視程度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2.經濟環境。審計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濟體制必然會影響審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改善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環境的根本所在。
(1)理順產權關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改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執業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成為自覺行動,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成為企業的自身需要,這樣,審計執業環境的改善才有深厚、牢固的基礎。
(2)培育和發展包括中介市場在內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是改善審計執業環境的基礎。市場是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賴以生存的土壤,良好的社會中介又能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要充分發揮其對資源配置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市場與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組織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作為要素市場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市場是社會大市場系統的一個局部,一個分支系統,培育和規范大市場,必定帶動注冊會計師審計這個小市場。
3.法律環境。總的來說,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制建設是滯后的。法規不配套以及較長時期以來“兩師”、“兩會”并存的局面,導致規章制度上的混亂、矛盾。如,《注冊會計師法》頒布實施后,《實施條例》尚未出臺,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及時、不完善,“法律空隙”的現象時而發生;現行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執行的規章制度是由財政、審計兩個主管部門的,有的規章制度相互矛盾或不完整,造成注冊會計師執業操作上困難;企業在執行《會計法》和財務制度等履行會計責任方面固然存在不少問題,但有關主管機關對自己制訂約法規在執行和解釋過程中也有許多隨意性,這就更加使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產生不少困惑。
因此,當前應盡快制訂和完善規范市場主體(含企業、社會中介組織)和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承擔市場風險的法律,尤其是規范企業提供正確會計信息的法律;制訂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調控、轉換政府職能、規范政府行為的法律;制訂懲處政府、國家機關及其人員瀆職或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的法律;制訂嚴格執法和規范執法檢查的法律。
4.社會環境。(1)業務主管部門諸多腐敗行為嚴重影響著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作用的有效發揮。大量事實表明,行業內部許多不合規問題和執業風險與政府不同的業務主管機關的腐敗行為有著直接的關系。如:利用行政手段干預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或本部門辦的事務所壟斷業務、利用手中的權力要回扣、搞提成等。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行業的形象,降低了獨立審計的社會信譽,給行業的發展設置了障礙。面對這種情況,要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利益并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
(2)國際同行的進入與競爭,縮小了本來就很脆弱的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生存空間。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6家中外合作所,3家國際成員所和22家國際、外國會計師事務所代表所,盡管他們僅占全國6千余家事務所的0.5%,從業人員(含外籍和聘用的中國專業人員,外籍人員僅占3%)僅占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12萬人的7%,卻控制了國內127戶上市公司的B股、H股和N股的全部審計業務和進入我國跨國公司、國際金融集團80%的客戶,業務收入已占國內全行業總收入的六分之一。這種局面的形成,無疑給剛起步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步履更加艱難,所以,國內的事務所更應從改革管理體制,拓展服務領域,走規模經營道路,改善執業手段等來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3)律師業介入非訴訟領域,給注冊會計師行業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面對這種情況,注冊會計師應通過法律或其他專業資格的取得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優質、細致、全面的服務,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爭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5.科學文化環境。隨著會計電算化的不斷發展,無疑對傳統的審計技術提出新的挑戰。對此,應盡快適應現代審計工作需要培訓一批復合型人才,把計算機技術與審計相結合,并貫穿于審計執業過程的始終,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審計質量,也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6.國際環境。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打破了閉關自守的封閉型經濟模式,也促進了審計的國際交流。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現代會計制度、現代審計制度,我國制訂會計準則、審計準則也要借鑒西方會計、審計科研成果;為適應國際經濟交流,適應跨國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審計工作的需要,審計業務的處理原則和標準也應和國際慣例接軌。和諧的國際環境,有利于國際間的審計交流,互相取長補短,推動審計事業的發展。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