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研究

時間:2022-03-17 11:16:20

導語: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研究

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國家陸續出臺《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等諸多有利于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區塊鏈等技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和根植下,我國農產品電商取得了迅速發展。根據《2019年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統計數據可以發現,農產品電商物流交易額和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雙雙取得躍升,我國農產品電商物流總額由2014年的2.6萬億快速增長至2018年的3.9萬億元,各類農產品大宗商品實物交易額超過20萬億元,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達到777家,占到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31.5%(全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為2461個),農村淘寶等電商交易平臺覆蓋全國所有縣域,通過農村淘寶等電商平臺將農產品輸送到城市居民和餐桌上。從交易模式來說,B2B、O2O、C2C、B2C等各種電商模式被廣泛應用于農產品電商,促進了農產品電商的不斷轉型升級,其中B2B交易模式已成為農產品電商交易的主要模式,并涌現出了一大批農產品B2B交易平臺,通過B2B農產品電商交易模式的創新,對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各種環節和分散的市場資源進行了有效整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產品電商供應鏈體系。但與此同時,當前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農產品電商企業低、散、亂現象依然突出,農產品電商平臺規模較小,標準化程度偏低,農產品安全質量認證仍然缺乏足夠的保障,農產品流通所依賴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導致農產品物流配送時效性不高,成本收益矛盾比較突出,農產品電商運營專業化人才隊伍和專業化運營知識仍然不足等現象普遍存在,影響到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體系的穩定性,亟待解決。

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實證研究:微觀層面檢驗

(一)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實證檢驗指標設定。本文從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之間信息傳遞通暢程度、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程度五個維度,15個指標設置問卷,具體指標設定如表1所示。(二)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實證檢驗假設的提出。政府政策支持對于農產品電商企業的發展、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具有重要的影響,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補貼、農產品電商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有利于農產品電商企業做強做大。實踐中,農產品源于偏遠農村,許多從事農產品電商的企業規模較小,政府對農產品企業的準入門檻決定了農產品企業的參與積極性,金融資源的可得性等要素是影響農產品企業能否穩健經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變量,因此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對于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必然會產生重要影響。據此,提出假設1:假設1: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會直接影響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收益,繼而影響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決策行為,因此一定范圍內的農產品生產、銷售價格波動會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運作性能和穩健性產生一定的影響。據此,提出假設2:假設2: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具有負向的影響效應。農產品電商架構起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變化相互制約,一方面,氣候、農產品交易突發事件的發生等因素都會對農產品市場供給和需求產生沖擊,使得中間交易環節變得更為復雜,繼而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產生干擾。另一方面,在當前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追求下,農戶、農產品電商企業等農產品供應鏈成員往往面臨越來越復雜的交易不確定性,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脆弱性越來越顯著,農產品生產加工等環節質量參差不齊,導致農產品品質容易出現變化,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產生不利沖擊。因此,提出假設3:假設3: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具有負向的影響效應。農產品電商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信息傳遞通暢程度,以及對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市場供求信息變化的傳遞反饋速度是決定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低,信息傳遞效率則越高,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之間較高的信息溝通頻次必然能夠形成農產品電商企業對供應鏈知識和信息的共享,實現信息的互通,并且企業只有時刻知曉市場供求信息的變化,并將及時捕捉到的信息在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間進行快速傳遞,才能保障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因此,提出假設4:假設4: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之間信息傳遞通暢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具有正向的影響。農產品流通是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重要環節,農產品自身特性對快遞物流運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快遞物流市場的低散亂、設備設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昂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成為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重要阻礙,甚至出現了農產品“賣不了、運不出”等現象。農產品從生產到運輸、到銷售貫穿整個流通過程,環節多、時間長,對農產品流通過程的管理帶來重大挑戰,發達完善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降低農產品流通過程中農產品的損耗風險、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電商供應鏈運行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提出假設5:假設5:發達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效應。(三)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實證檢驗樣本說明。根據表1中五個維度15個指標的設定,選取我國農產品生產大省河南、廣東、山東、浙江和安徽五個省份農產品供應鏈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成員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每一個指標,采用Likert五點式量表進行打分),完全贊同為5分、比較贊同為4分、不確定為3分、不是很贊同為2分、完全不贊同為1分。樣本調研時間為2019年1-3月,作者通過電子郵件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向河南、廣東、山東、浙江和安徽五個省份350個農產品電商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發放問卷350份,收回問卷313份,剔除不合格問卷28份,最后剩下有效問卷28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1.43%,能夠符合實證研究所需。(四)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實證檢驗模型估計與分析首先對調研得到的數據進行擬合優度檢驗,得到SEM擬合優度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擬合優度分析結果顯示,模型與樣本數據能夠較好地擬合,因此采用stata軟件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影響因素路徑進行模擬檢驗,得到實證檢驗估計結果如圖1所示(估計系數為相應維度變量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的路徑依賴系數)。根據圖1的路徑依賴估計系數,得到相應的假設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的實證估計結果表明,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因素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影響的路徑系數為0.173,在1%顯著性水平顯著,意味著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農產品電商準入門檻和監管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驗證了假設1。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和供求變化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影響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322和-0.264,分別在1%和5%顯著性水平顯著,驗證了假設2和假設3,假設檢驗結果表明,農產品生產和采購,以及銷售的價格不穩定會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產生負面沖擊,突發事件引發的農產品供求市場發生劇烈變化,以及居民消費者對農產品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追求導致市場供求較大幅度變化均不利于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信息傳遞的通暢性和發達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影響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106和0.382,且都在1%顯著性水平顯著,驗證了假設4和假設5,這表明緩解農產品電商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暢通農產品電商企業間信息傳輸渠道,提高信息傳遞速度,通過完善農產品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農產品電商企業的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配送時效性,有利于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

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影響效應研究:宏觀層面分析

(一)實證模型設定及變量說明。本文構建實證模型如式(1)所示:Stablet=α+β1Govt+β2Pricet+β3Gapt+β4Internett+β5Foundationt+μ  (1)式(1)中,Stablet為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變量,Govt為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變量,Pricet表示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變量,Gapt表示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變量,Internett表示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信息傳遞通暢程度變量,Foundationt表示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程度變量,α為截距項,μ為誤差項。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Stablet):采用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規模)予以近似衡量,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保持穩步持續增長,說明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能夠較好地運行,農產品電商交易額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實證研究時對農產品電商交易額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Govt):采用虛擬變量表示。政府在某一年是否出臺了激勵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譬如對農產品電商企業進行的政策補助、金融資源支持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傾斜政策等(以國務院及商務部、財政部等部委發文為準,不包含地方政府對地方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政策),數據根據作者對國務院及其相關部委發文的統計。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Pricet):我國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數據采用中國人民銀行統計的農產品價格指數予以近似衡量,數據來自于wind數據庫,對該數據同樣進行取對數處理。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價格波動是農產品市場行為的最好反饋,價格波動越劇烈,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沖擊就越大。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Gapt):采用我國對國外農產品的進口額數據進行近似衡量,當我國進口農產品規模越大,說明我國國內農產品的供給越不足,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說明國內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較好,反之,說明國內農產品市場供過于求,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產生負向沖擊。我國農產品進口額數據來自于海關統計,實證研究時對該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信息傳遞通暢程度(Internett):采用我國農產品電商互聯網信息化程度予以近似衡量,農產品電商互聯網信息化程度是一個綜合性概念,農產品電商本身就是通過網絡渠道實現銷售,因此采用農產品電商企業數量予以近似衡量。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程度(Foundationt):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影響最主要的表現為農產品企業物流運輸成本和農產品配送及時性,而物流運輸成本和農產品配送及時性取決于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越發達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越有利于農產品電商企業的發展。本文采用我國快遞物流業集聚程度予以近似衡量,快遞物流業集聚程度采用公路里程數、鐵路里程數、快遞物流業從業人數三個維度,以變異系數法確定權重予以近似測算,測算得到我國2009-2018年快遞物流業集聚程度指數如表4所示。表4的測算結果顯示,我國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2013年互聯網電商快速發展年份開始出現急劇上升,集聚指數由2012年的78.12快速上升至2013年的82.43,且在后續的5年中,一直保持快速提升態勢。(二)實證模型估計及結果分析。基于2009-2018年我國宏觀層面的經驗數據,采用stata軟件對式(1)進行估計,得到模型估計結果如式(2)所示:(2)根據式(2)的估計結果可知,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效應,表明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的政策扶持作用顯著,發達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壓倉石”,驗證了微觀層面的假設檢驗。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具有負向的沖擊效應,不利于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的擴大,這表明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穩定性和市場供需的穩定性有利于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而劇烈的價格波動和市場供需會導致農產品電商企業難以較好地適應外界沖擊的變化而及時調整農產品的供需,導致農產品電商發展(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對于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的穩定帶來不利影響,這也驗證了微觀層面的假設檢驗。但式(2)的估計結果卻發現,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信息傳遞通暢程度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的影響效應并不存在,原因可能在于農產品電商企業本身都是依賴于網絡渠道實現農產品的銷售,而本文選取的變量農產品電商企業數量可能難以較好地反映出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內部信息傳遞的通暢程度,而僅僅只能反映出農產品電商企業采用了信息化的交易渠道。但總體而言,宏觀層面的實證研究仍然較好地印證了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的具體影響機制。

結論

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政策支持、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農產品市場供求變化、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之間信息傳遞通暢程度、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穩定性均會產生顯著的影響,且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支持力度越強、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之間信息傳遞越通暢、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越發達,則越有利于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而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和市場供求變化越大,則越不利于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會對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產生較大負向沖擊,繼而導致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脆弱性。宏觀層面的經驗研究同樣驗證了微觀層面的假設檢驗,但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之間信息傳遞通暢程度對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的影響效應不顯著,這可能與本文僅僅選取了農產品電商企業數量來衡量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企業互聯網信息化程度有關。顯然,宏微觀實證研究結果提供了很好的啟示,若要確保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促進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的穩健可持續擴大,政府決策部門需要加大對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政策、資金、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當農產品價格和市場供需出現大幅度波動時,政府需要采用“有形的手”進行積極干預,維護好農產品市場的價格穩定,確保農產品市場的供需穩定,并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流通渠道密切相關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促進農產品流通的順暢,幫助農產品電商企業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繼而促進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的穩定性。

作者:閆西木 秦娜 單位:1、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2、河北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