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下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探討

時間:2022-09-30 11:15:17

導語:鄉村振興下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下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探討

【摘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工商資本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出發,對于可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農業項目,工商資本可參與投資,來打造產業共同體,促進互惠共贏目標的實現。就工商資本下鄉帶來的沖擊以及鄉村的回應進行闡述,就案例開展分析,并在鄉村振興視閾下就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提出可行建議,旨在通過工商資本作用的發揮,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鄉村振興;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

工商資本、黨委政府以及鄉村這三方,是工商資本下鄉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當前研究主要側重于工商資本和黨委政府,而在鄉村視角方面的研究有所不足,在工商資本下鄉方面,鄉村的態度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基于此,對鄉村振興視閾下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開展探究,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

1工商資本下鄉帶來的沖擊及鄉村的回應

現如今農業生產中農民收入比重下降,主要依靠二三產業來實現增收。廣東、浙江等地區的農村發展良好,富裕群體主要通過農業之外的產業獲得財富,可以說,工業化、城鎮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鄉村的發展。工商資本來在帶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時期下有必要優化對于工商資本下鄉的回應,提升其現代化進程。1.1工商資本對鄉村帶來的沖擊。工商資本下鄉的正面效應在于,能夠對農村誰來種地、鄉村振興資金缺乏等問題加以解決,提升農業技術水平,促使農民走向城市。在工商資本下鄉的整體條件下,能夠保證經營的規模化與規范化,就現代生產要素進行整合,向農村引進,土地生產效率能夠得到明顯提升。在項目發展過程中,資本與農戶之間新型合作關系得以建立,這就促進了農民就業,無論是村集體還是農民,都能夠有所收益,即便是農民離開了鄉村,也能夠以資產財產化的方式有所收獲,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至城鎮,農民具備基本的城鎮生活能力,城鄉得以融合化發展。工商資本下鄉的模式下,能夠促進鄉村當中融入現代化的文化與理念,賦予了鄉村傳統文化內涵以新的生命力,農村法治觀念也得以增強,這就有助于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格局的順利構建。工商資本下鄉的負面效應在于,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條件下的鄉村治理格局產生一定沖擊,農村土地權利主體背離農村治理主體,此種情況下,鄉村自治的合法性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自治效率也無法得到保證。在工商資本下鄉后,重要鄉村資源的掌握,是通過土地或農房的部分流轉而實現的,此種情況下,村集體與農民被動的參與到工商資本中,在收益方面的話語權缺失,并且所獲得的投資回報率不高,實際回報周期也比較漫長。若工商資本下鄉選擇第一產業進行投資,則回報率較小,一般情況下,投資于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項目,能夠獲得巨大的回報,但實際周期也比較長,此種情況下工商資本極易將土地用途改變。通過研究發現,工商資本下鄉的風險性在于,部分工商資本有可能打著資本下鄉的旗號而圈地、毀壞林木,對永久性農田占用,甚至違規違建等。工商資本下鄉過程中,對于農民的雇傭也存在年齡等諸多限制,一旦存在經營性風險,極易出現毀約情況,農民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運行。1.2鄉村對工商資本下鄉的回應。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民居于主體地位,基層黨組織發揮著領導作用。在工商資本下鄉階段,村集體以及農民出于自身利益的維護,積極應對工商資本下鄉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從利益分享模式來看,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村集體與村民的增收并未因工商資本下鄉項目的推進而發生明顯變化,土地流轉會產生一定租金收入,除此之外無其他相關收入,因而部分農民在工商資本下鄉項目方面的滿意度不高。工商資本下鄉項目的特征之一在于外部性,村民能夠實現“搭便車”,此種情況下即便是集體利益受損或者村民存在利益方面存在更多的訴求,也不會輕易的出頭表達不滿。村集體與村民利益的維護,需要村集體發揮代表作用,積極發聲,以確保在工商資本下鄉模式下,村集體與村民能夠獲得良好的增收。從村莊治理格局來看,工商資本大多來源于本土走出如今回歸的企業家,或者是落戶鄉村的外來戶,其與鄉村原本并不存在實際聯系。在鄉村治理過程中,工商資本若想要參與其中,必須要對鄉村進行全面的了解,以社會關系、倫理關系、社會結構等為基本要素,彼此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確保具備參與鄉村治理的基本條件。鄉賢工商資本的優勢顯著,在當地鄉村中的融入更易于實現。在“三權分置”條件下,縱觀土地使用權,其表現出多元化的狀態,為確保村民自治框架中新土地利益主體得以納入,需要把握土地使用權的多元特征,對自治權利主體資格認定加以科學調整,建立自治權利主體資格,強調戶籍與土地之間協調作用的發揮,在鄉村自治方面,工商資本也享有了主體權利資格。

2相關案例分析

假說:以利益分享型的合作模式為支持來推進工商資本下鄉,或者由鄉村來對鄉賢工商資本項目進行選擇。案例一:Y鎮X村為本地鄉賢返鄉投資的項目,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在2016年之后,X村黨組織領導下,村集體向M公司流轉了4000畝土地經營權,所采取模式為保低收益+贈送10%股份+利潤分工。Y鎮發展中,對附近300多名村民產生了吸引,帶動了就業,60-70歲員工占比達到70%,每年工資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這一模式下,發展共同體得以構建,企業與農民之間聯系更為緊密。案例二:A村積極響應鄉政府號召,村中土地得以流轉至縣外的S公司,土地600畝用于水果種植和觀光旅游發展。部分村民對項目經營前景存在質疑,保持觀望態度,而種糧大戶等村民則就土地流轉持拒絕態度。S公司以非法手段促使村民就土地流轉簽訂合同,待土地流轉后,雇傭村干部親屬開展種植,村民并未享受到增值收益,心生不滿,暗地破壞果樹。S公司后期主動讓步,修建道路,就工人社保進行完善,以邀請戲班等方式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彼此之間關系得以改善,沖突得以化解,在項目發展過程中給予互相支持。通過就案例進行研究發現,假說的結論得以論證。政府部門必須要對村集體、村民的利益進行保障,發揮自身職能作用,與工商資本之間開展平等的協調,切不可違背村民意愿而盲目開展項目。對于工商資本的選擇,以鄉賢工商資本或者本縣域工商資本為最佳選擇,二者在當地鄉土社會中的融入難度較小,易于與村集體和村民建立聯系。在工商資本下鄉項目中,需要對利益分享模式進行合理化構建,確保工商資本下鄉項目發展中所產生的增值收益能夠為村集體和村民所享有,這就能夠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相符合,對于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3針對鄉村振興視域下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提出的若干建議

3.1對分享型利益聯結模式加以完善與優化。在把握“三權分置”改革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可發揮工商資本及村集體的積極作用,開展股份合作,以部分農用地、農房流轉、村莊等為對象,統一化、整體化的交給工商資本經營,打造分享型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田園綜合體,此種機制下可實現保低收益與股份分工相結合,對于工商資本下鄉的收益,村集體以及村民也能夠進行分享,這就有助于現代化的利益共同體的順利構建,鄉村振興因工商資本而賦能。3.2強化政府外部賦能。在工商資本投資過程中,所選擇項目盡管具有良好的發展,但相對偏遠,管理及技術類人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不足。為改善這一情況,政府部門可對工商資本下鄉相關政策加以完善,包括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激勵政策等,以政策為支持來推動工商資本下鄉,對人才積極性加以調動。對于地處偏遠山區的鄉村或者空心村,在獲得群眾集體統一的情況下,采取連片開發的方式,實現聚集提升,異地新建,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創造條件。通過政府職能作用的發揮,為工商資本下鄉搭建平臺,促進產權交易、信息交流以及服務等活動的順利開展。對于參與到工商資本下鄉項目中的人才,可給予一定補貼,以滿足其租房及購房需求,通過生活補貼來改善其生活質量,也可提供公共服務,比如子女就學等。為促進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的順利構建,需要就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積極爭取,獲得資金方面的支持,發揮銀行的積極作用,對工商資本下鄉項目進行扶持,以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得以順利實施。應當注意的是,在工商資本下鄉方面,必須要保證準入機制的完善化,對工商資本下鄉資格進行嚴格把控,對非農經營范圍進行限制,全面監督并管控工商資本下鄉進度,堅決不允許存在違規用地的情況,以確保工商資本下鄉項目建設得以有序推進。3.3對鄉村治理格局進行適當的改進。在鄉村振興視閾下,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的推進,需要就鄉村治理了格局進行積極優化完善,為工商資本下鄉項目建設效益的維護創造條件。在這一方面,需要重視鄉村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給予工商資本下鄉的正面沖擊以配合和支持,就工商資本下鄉的負面沖擊則進行有效回應。在土地流轉、項目引進的過程中,要重視民主法治作用的發揮,保證工商資本下鄉相關程序的規范化。在工商資本下鄉項目中,需要重視工商資本利益的合理化保護,尤其是對于小農戶的利益,應當采取可行的保護措施,在土地流轉、農戶租賃等過程中,對于農戶的差異化意見與訴求,要給予尊重,并落實保障,盡量避免“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切實對農戶的權益進行保障,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得到科學化實施。

4結語

鄉村振興中,鄉村居于主體地位,工商資本下鄉所涉及內容眾多,必須要從鄉村角度出發來把握工商資本下鄉的可行性,探尋工商資本下鄉的最佳模式,在相關案例中積累經驗,以促進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的順利構建,為鄉村振興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鐘宇紅,黃紅衛,楊仁連.值得冷思考的“資本下鄉”[J].農村經營管理,2019(8):29-30.

[2]羅敏.工商資本下鄉折戟,這鍋該由誰背?[J].新城鄉,2019(8):64.

[3]張天任.建立資本下鄉準入和監管制度[J].農村工作通訊,2019(6):34.

[4]蔡恩澤.工商資本下鄉:“活水”莫變“渾水”[J].中國老區建設,2019(8):56.

作者:劉加偉 單位: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