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如何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時間:2022-02-24 09:28:32

導語:鄉村振興如何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如何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摘要:新時期農業發展速度加快,在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樣也提醒人們重視我國農業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結合基層農業發展情況,分析鄉村振興政策下影響鄉村經濟發展的要素,深入分析發展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發展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就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甘肅省臨夏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積極施行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構建以特色為主導,以“五小”為產業補充的體系,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延長產業鏈與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造專屬于農村的電商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為農民在家門口務工創設良好環境,促成農民工資收入的持續增長。臨夏市強化農村產業發展,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性

鄉村振興更像是新時期農村發展的新征程,鄉村振興需要產業作為支撐,產業發展是勞動力深化發展的結果。因此,要想促進農村經濟取得良好成績,就要讓農村經濟參與到市場經濟當中,通過優化資源調整農村發展方式,轉變農村產業結構。在過去的發展中,人們錯誤地認為農村發展只有農業,這種認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產業發展。因此,現階段的農村要想獲得突破性的發展,要實現這一步就需要認識到城市化快速發展對農村帶來的影響。鄉村的衰落也影響到農村的發展,在發展中需要做好整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協調,實現鄉村現代化發展,做好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銜接。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實現成為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途徑,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不僅僅為農村經濟賦予了全新的內容,夯實農村發展情況為鄉村經濟繁榮做貢獻,更主要是解決當前農村發展存在問題[1]。

2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要素

2.1產業結構單一

立足當前現狀,雖然我國重視農業經濟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推出了諸多支持政策,但是在農村經濟的實際發展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要解決。比如,國外產品大幅度涌入,內部產品嚴重滯銷等。這些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國際化趨勢加快的背景下,全球化經濟貿易發展速度加快,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臨夏地區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在現有改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調整地方產業。我國單一化的農業產業結構無法滿足當前市場需求,我國農業產品市場明確不穩定,價位幅度大,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導致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城市發展。

2.2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問題比較嚴重。近年來,我國對農業基礎設施改善方面作出的努力很多,但是受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農業機械化、科技化、高產化進度緩慢,基礎設施建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部分農業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甚至阻礙了農業發展,導致農業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損失。據調查,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籌措為主,農民并沒有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當中,積極性不足,資金不夠,一旦出現問題資金鏈就會切斷,必然給整個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造成影響,導致整個農業基礎設施存在問題,制約了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

2.3農業科技推廣并不通暢

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經濟發展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在這個過程中,農業科技創新必然影響到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快技術推廣創新同樣也是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F階段,農業經濟科技轉化率低,科技含量、成果普及率低,相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成本,在農業科技創新、服務期間內出現很多要素影響到經濟發展。比如,信息交流不暢,農業科技創新很難滿足農業的創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制約了地方產業的健康發展。另外,農業科技、技術服務創新與需求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區域內的農村經濟發展[2]。

3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

3.1積極促進產業的升級轉型

從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出發,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需要創新發展途徑,無論在任何時候農業生產都要圍繞農村發展需要出發,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業更是制約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因此,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農業經濟發展,要重視農業發展,強調農業的升級轉型,切實提高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新時期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對癥下藥,制定出符合地方農業發展相配合的發展戰略,從而推動農業的建設,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堅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來科學合理設計,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鶎愚r業在發展中借助現代農業科技手段和地方資源優勢打造屬于地方的特色農業體系,構建屬于地方的農業項目,構建地方的農業加工企業,實現供、產、銷為一體的生產鏈,從而保證地方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充分借助網絡信息打造地方的農業產業服務體系,根據社會發展形態,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升級,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2協調城鄉發展

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協調城鄉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依靠地方資源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縮小城鄉差距為目標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改變當前城鄉經濟衰落的現狀。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由地方政府牽頭,對當地城鄉規模較大、生產經營良好的企業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加快城市企業帶動農村企業發展,從而刺激農村產業的升級轉型。一方面,讓農村富余勞動力能夠發揮價值,留住農村年輕勞動力讓農戶不至于過度損失。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農村經濟收入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基層應該充分利用金融機構密集這一條件給予農戶在產業、經濟方面的支持,在政策支持方面向農業傾斜,鼓勵大型企業投資農村,且在農村地區打造規?;a業集聚區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地方應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經濟的優勢,以城市為中心輻射鄉村地區,提升產業附加值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資源實現共提供進步。

3.3保證農業增收

保證土地糧食產品穩定增收不僅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舉措。進入21世紀后,我國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城市經濟不斷增強的基礎上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糧食產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農戶種植農業發展農產品積極性。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任何時候耕地都非常重要,都必須要保證國家糧食生產的穩定,保證耕地可行。

3.4提高農業經濟人才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鄉村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人力作用,重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地方科技輸出做貢獻。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引進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推動農業科技發展。在農村地區組織專門的知識講座和崗位培訓,做好農業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傳遞給廣大農民群眾,豐富農民群眾的知識結構,幫助農業科技成果轉換效率的提升,引導農民積極使用科技來創新當地農產品發展模式,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臨夏鄉村振興成效與發展

4.1堅持脫貧防治返貧

近年來,臨夏市牢牢把握“三農”建設目標,以全局視野、系統性思維、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防治返貧、聚焦防治返貧動態監測,推進提檔升級,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臨夏通過優化農業布局與調整農業結構,在全市內掀起由農業結構調整攻堅戰,通過政策獎補、改革示范活動刺激州內農戶的生產積極性,發展高原蔬菜,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傳統農業變成支撐當地產業支柱,農民收入從單一種植朝著土地流轉收入、就地務工、入股分紅收入。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圍繞打造魅力花都,建設宜居宜學、宜商宜游公園城市的發展理念。新建折橋祁牟、枹罕王坪、南龍鳳凰山3條鄉村旅游環線,打造集觀賞花海、餐飲休閑、垂釣采摘等內容的河州花之約花卉博覽園項目、南龍碧水苑項目、江牌芍藥花海項目等一批特色鄉村旅游景點。共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9個、萬村整潔村16個,省級旅游示范村4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個,鄉村旅游景點9處,農家樂382家,今年已接待游客776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6億元。

4.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發展滯后大部分原因受到基礎設施的限制,臨夏市立足現狀著眼長遠發展,紛紛統籌基礎設施建設與設備完善,科學合理謀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大規模推進鄉村行動,補齊農村設施方面的缺陷,在短短幾年之內臨夏完成了醫療設施與道路覆蓋,農田水利與民生教育等一系列與群眾實惠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覆蓋鄉村。人們享受到了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便利,并且也從高中意識到經濟發展的優勢。農村水利建設完善,高速道路延伸到各國地區,天然氣入村管網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入向更偏遠的鄉村推進,農村生活質量有顯著改變,以園區建設為依托,大力推進“高精尖”農業。因地制宜打造休閑康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休閑靜謐園林化的鳳凰山主題游樂園、牡丹文化產業園、花卉產業園、牛羊文化產業園“五大園區”,折橋樹莓基地、百益億農國際鮮花港、牡丹產業園科技園、鳳凰山文旅景區等重大農業項目起勢良好,新建倉儲保鮮庫冷鏈項目9個,走出了一條發展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的新路子。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累計流轉土地1133.9hm2,種植西瓜、樹莓、高原夏菜等特色作物1667.5hm2,均產值超過5000元/667m2。建成牛羊養殖加工企業、合作社197家,年交易量達230萬頭(只),交易金額達80億元。

4.3積極開展農村生態治理

鄉村振興戰略將鄉村環境整治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常態化工作,做到視線之內無垃圾。鄉村的美麗在于綠色、健康和無污染。因此,在新農村的發展中臨夏市統籌鄉村規劃進行風貌改造,力求打造更美的鄉村。全維度治理農村生態環境,在“十大生態項目”中提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建設標準,發動群眾在河堤與公路沿線大規模種植鮮花,真正做到處處見綠,人在花中。

4.4扶持農村電商發展

臨夏市農產品推廣、銷售模式也在現代技術支持下得以創新。傳統的模式很容易導致農產品銷售不及時而耽誤農產品最佳銷售時間。為實現農產品的高效流動,可以借助各種購物平臺來增加銷售渠道,如淘寶、拼多多、微博、微信等,也可以借助短視頻來拓展流通渠道,增加特色農產品的推廣與銷售額,推動農產品自身質量的優化來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率。地方通過積極構建產業鏈打造屬于地方的電商體系,找尋最佳的農產品流通服務平臺,在基層干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建立起采購平臺與商品加工中心,通過企業與基層、與農戶合作的方式實現集中配送。這種方式有利于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在借助網絡優勢基礎上構建農業產業鏈體系,將農產品放在網絡上提升整體影響力,通過發展流通型體系,一條龍營銷,從供給、加工、存儲、銷售、物流、售后等環節出發,成功升級農業產業鏈來提升農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3]。

5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數量非常多,農村地區面積廣闊,村鎮多,導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發展種存在的問題,全面推動農業與農村的深入發展,推進“三農”工作的持續深化。

參考文獻

[1]姜紅,黃和平,盧道典.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支持研究: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J].中國食用菌,2020,39(2):1.

[2]趙洪丹,陳麗爽.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農村經濟發展差異的視角[J].2021(2018-11):123-126.

[3]王莉琴,胡永飛.鄉村振興戰略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0(4):2.

作者:宋小霞 單位:中共臨夏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