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從事管理財會工作論文

時間:2022-06-01 03:29:00

導語:依法從事管理財會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法從事管理財會工作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依法理財的重要性;如何做到依法理財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依法從事財會工作,依法管理財會工作,依法監督財會工作、依法理財所依據的“法”,是指與財會工作有關的一切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依法理財既是有關法律法規賦予財會人員的神圣權利和職責、財會人員在處理財會問題時,需要協調各種財務關系、依法理財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依法理財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證國民經濟良性運行的需要、做到依法理財,就是要求財會工作的當事人、利益關系人和監督者等做到有法可依、會計核算是一項基本的財會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依法理財貫穿于企業財會工作的各個方面,反映了會計管理活動的基本特點和基本要求,是財會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本文論述了依法理財的重要性,并就如何依法理財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依法理財,就是企業在財會工作中,要依法從事財會工作,依法管理財會工作,依法監督財會工作。依法理財所依據的“法”,是指與財會工作有關的一切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如公司或企業法律制度、金融法規、財政稅收法規、會計審計法規等;所謂的理財,不僅含有聚財、生財、用財之基本含義,還包括企業在理財活動中所做的一切記錄即理財軌跡。依法理財貫穿于企業財會工作的各個方面,反映了會計管理活動的基本特點和基本要求,是財會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依法理財的重要性

依法理財作為企業財會工作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對財會人員本身、企業和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依法理財既是有關法律法規賦予財會人員的神圣權利和職責,也是財會人員規避風險、維護自身權益的有效手段。財會人員開展各項工作所遵循的相關法律、

法規和制度,是經過法定程序對人們經濟利益關系進行協調的規范性文件。這些法規制度一般都對依法理財原則的具體做法作出了明文規定。所以,依法理財既是財會人員的一項權利,也是財會人員履行其職業責任的必然要求。

財會人員在處理財會問題時,需要協調各種財務關系,必然涉及各種利益關系。財會人員面對這些利益關系,只有做到依法理財,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地辦事,并就某些人對自己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刁難、阻礙和打擊報復財會人員的現象,能找到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依法理財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有的財會人員認為,為了本單位利益,做點越軌的事是應該的,甚至在所難免。出現這樣的錯誤認識,與我國目前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嚴、處罰過輕有關。如果違法亂紀行為的“成功率”大大降低,處罰嚴厲的話,“依法理財”這個游戲規則就會被廣泛認同,因為一旦被查處,不僅當事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企業的社會形象也會受損。所以,依法理財是與企業的根本利益一致的,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3.依法理財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證國民經濟良性運行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財會工作承擔著企業價值管理的重任,更不能脫離法制化軌道。黨和國家制定的許多經濟政策、法規和制度,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財會工作中。反過來,財會工作因承擔對微觀主體進行價值核算的任務,理所當然地成為宏觀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會計資料、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合法,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預測與決策。財會人員和企業只有依法理財,才能保證整個經濟活動依法、有序地進行。

二、如何做到依法理財

從廣泛的意義來講,做到依法理財,就是要求財會工作的當事人、利益關系人和監督者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理財不單是財會人員的事,可以說,單位負責人的支持是依法理財的關鍵,財會人員是依法理財的主體,企業員工的理解和配合是依法理財的基礎,企業內外部的有效監督是依法理財的保證。

會計核算是一項基本的財會工作,但會計核算的對象即經濟交易事項是由企業的廣大員工完成的,財會人員依據這些經濟交易事項的書面記錄來進行會計核算,雖然財會人員享有會計監督的職權,但事實上卻難以保證其真實性,所以對企業員工要進行必要的財經法規制度的教育,對弄虛作假的員工進行嚴厲的處罰。企業內外部的監督,包括企業內部的審計監督和外部的社會審計、國家審計、財政稅務的監督等,是企業依法理財的重要保證。至于企業財會人員,則處于上述各環節的中心,直接影響著依法理財的效果。財會人員做到依法理財,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有法可依。有法可依,首先要保證財會人員手中有“法”,不斷完善法規體系,保證企業和財會人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財會人員頭腦里要有“法”,認真學習相關的經濟、金融、財政稅務、會計、審計等法律法規。財會工作不只是單純的記賬、算賬、報賬工作,財會工作時時、事事、處處涉及到執法守規方面的問題。財會人員要做到依法理財,必須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在處理各項經濟業務時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關守口。同時,財會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僅是為了依法做好本職工作,做到自己遵紀守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增強自己的法律觀念、政策觀念和紀律觀念,通過向單位領導和企業員工宣傳國家的有關法規、政策以及財會人員的權利、職責,以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從而促進單位其他人員懂法、守法。

2.有法必依。有法必依,就是財會人員在工作中,如審核各類開支、編制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申報納稅等,一定要按照既定的法規制度去做,不要想當然地主觀行事。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會計法規體系,對會計工作的各個領域都有嚴格的規定。作為財會人員,要模范遵紀守法,就得從點滴做起,從細微處著手,劃清是非界限,時時、事事、處處嚴于律己,自覺地用各項法律法規和紀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才能逐步形成依法理財的習慣。

3.執法必嚴。執法必嚴,就是要求財會人員嚴格依照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規制度去做財會工作,不能片面追求“靈活”,更不能按職務的高低、關系的親疏去辦事。執法必嚴,首先要求財會人員做到廉潔自律。俗話說:“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財會人員整天與錢物打交道,在工作中時常會碰到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經濟現象,沒有“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道德品質和高尚情操是不行的。如果財會人員自身不廉潔,很可能喪失原則,為了所謂的“業績”和一些“好處”,隨心所欲,踐踏法律,不僅自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企業或單位負責人也要程度不同地承擔相應的責任。

4.違法必究。違法必究,就是要對任何違反財經法規制度的行為和人員,堅決予以糾正,必要時追究其責任。一般來說,對違法亂紀行為的查究有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財會人員依法行使會計監督權,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定: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弄虛作假、嚴重違法的原始憑證,在不予受理的同時,應當予以扣留,并及時向單位領導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追求當事人的責任。第二道防線是企業內部對自身會計行為的監督,如上級主管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對本單位財會工作的監督檢查,這方面要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切不可走過場。第三道防線是有關單位和部門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財政、稅務等對企業財會工作的監督,這些外部監督一般具有強制性,企業財會人員應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通過外部監督檢查促進本單位會計工作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