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與鄉村集市功能的一項探究

時間:2022-12-04 09:34:21

導語:公共空間與鄉村集市功能的一項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空間與鄉村集市功能的一項探究

一、非正式公共空間

W集市功能分析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公共空間,本文界定為社會內部業已存在著的一些具有某種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間相對固定下來的社會關聯形式和人際交往結構方式。根據村落公共空間的型構動力不同,可以將公共空間劃分為正式的公共空間與非正式的公共空間兩種理想類型。傳統社會,集市作為傳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調劑余缺、互通有無;近代它又被融入近代意義的市場體系之中,承接國家計劃經濟末梢,實現資源汲取的功能;新時期的集市作為基層市場不僅是物品交換和集散中心,也是國家治理鄉村社會的行政中心,還是農村社區的社交和文化娛樂中心。集市以貿易為聯結,以社會交往為人際結構方式,是鄉村社會非正式公共空間。作為基層市場的集市成為了地方社會的公共空間,基層市場也借助空間的拓展、物資的集散、信息的交匯、話語的傳遞、情感的調試和公共的娛樂,對鄉村社會起著國家不可替代的整合作用。這種整合則以集市承擔社區政治的接點、基層貿易節點、閑暇生活熱點三重功能而存在。

1.社區政治的接點徐勇提出“接點政治”的分析框架,他認為群體性事件的擴展是歷史和體制變遷的結構性問題,是不同社會和政治要素銜接過程中最為脆弱部分的“接點”問題。位于集鎮的鄉村集市也是一個“接點”:是現代國家與鄉土社會的接點,國家治理與鄉村自我規范的接點。處于接點,不同社會和政治要素銜接過程中最為脆弱和不穩定,最容易爆發沖突。從新世紀推行村民民主自治以來,行政力量對鄉村支配逐步減弱,國家行政權力在形式上止步于鄉鎮一級。形式上國退民進,然而國家行政力量并非退出,而是以另一種威懾性形態影響著鄉村,由過去的主動控制轉變為被動觸發,而與集市重合集鎮的作為村莊與政府之間的結點,是政府與村莊之間非正式權力運行的一個重要場所。集市首先是政治中心(W集市就是鎮政府和其他國家機關所在地),然后其才能逐步發展為經濟中心,集政治、經濟為一體。因此集鎮上政治設施和市場設施的總是同級別建設,也是基于政治管理市場的考慮,因為“從歷史上看,政府一直存在著干預市場的沖動,因為市場是一種集會場所,而任何集會對政府都有潛在的威脅”。這種經濟行為集會,一旦碰上突發事件,公眾的從眾心理和起哄心態造成人員大量聚集圍觀,阻礙交通,擾亂市場秩序。根據W鎮派出所和工商所民警講,每到農歷的正、臘月以及每年舉辦社火時是W集市最為繁華熱鬧的時候,這一時期地攤搶貨、交通事故、買賣糾紛等突發事件明顯增多,小偷也一度猖獗,由于警力有限,這一時期集市的治安讓他們十分頭痛。因此政治設施為監管市場而設立,市場的發展又反過來強化政治設施,集市既是貿易場所,也是政治中心。在W集市上,鎮政府以制定、實施一系列市場規范和收取相關稅費而存在,實現監管調控。鎮干部上班的時間與集市周期的節奏一致,鄉民也往往利用趕場天到政府部門辦事,過會也是村干部們匯報工作和聚會、交流的機會。除非出現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或其他的突發事件,否則政府不會參與集市活動。在W集市上,一些基本規范如先來后到、誠信買賣、尊老愛幼是為人們所普遍遵守。買賣雙方發生了一些小沖突,當事雙方在周圍人的勸解中或者罷休或者和好,很少有人訴諸法律,尋求司法救濟。公眾輿論和集體教化在這里起到了一定的規范和教育的作用,習慣法在一定范圍內能夠做出使雙方一致接受的價值評判。由此看出,當下在W集市上國家對鄉村社會的監管整合與經濟社會自我規范整合實現相互耦合。

2.在“耕稼紡織,比層皆然”的傳統社會,市場發育與自然經濟的這種關系格局的最終結果是,市場被納入自然經濟體系,市場力量對自然經濟的沖擊力被自然經濟巧妙地吸收、化解并轉化為鞏固自身的力量。作為自然經濟的有效補充,鄉村集市依然貿易聯結、信息匯集。新中國成立后,統購、統銷的實施,農戶生產的產品和所需的消費品均由國家統一調度、直接支配,集市成為計劃經濟末梢而服從于國家的意志,實現資源汲取。新世紀國家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鄉村被激活,鄉村集市又重新繁榮起來。以市場為紐帶和依托的聚合、交往,將基層農民與外界市場聯系起來,同時憑借集市上書店、飯館、網吧等公共空間提供相對固定的溝通機制,培育和建構了市場社區自我運行的內在秩序。集市貿易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市場交換,買賣雙方都是各種復雜社會關系的集合體,鄉村集市上的貿易、廟會、社交等活動都無法離開鄉村各種社會關系,經濟活動鑲嵌于鄉村社會關系之中。根據波蘭尼的嵌入式理論,波蘭尼認為傳統社會的各種經濟生活其實都嵌于社會關系之中,而隨著社會的轉型,經濟活動越來越走向專門化,越來越獨立于社會關系之中。作為一種既定社會關系,日常生活中的地域關系或者親屬關系等可以說是已經先于我們在集市中交換關系而存在。當兩位熟知的街坊鄰里在集市之中進行商品交換的時候,無論是從客觀,還是從主觀角度來講,他們之間不可能故作鎮靜的姿態,忘記眼前的親屬身份,全身心地扮演好顧主和商販的角色。W鎮近年來大棚蔬菜和蘋果種植均取得可觀收入,糧食種植面積逐步縮小,然而本地所產大批量蔬菜和蘋果卻并不會在基層市場的W集市上進行交易,而是由大型批發市場進村到戶收購。今日W集市呈現的明顯特征是:鄉民更多從集市購買生產、生活所需,出售自家產品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少。在新時期的鄉村,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業專業化的推進,鄉村集市已經成為外部大市場在鄉村的消費市場,鄉村的產品市場已經外移。

3.閑暇生活熱點集市是鄉村公共生活開展場所,是鄉民交往的公共空間,集市對鄉民之間的認同的建構具有鞏固和強化作用。作為社會性的動物具有群體性社會的交往需要,鄉民也需要在生產生活之余進行消閑。農業勞動是一種體力勞動,耗費從業者大量的精力和體力,需要在閑暇之余能夠尋找到一種有效方式,讓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在W鎮,集市承擔這一角色,成為鄉民交往和消閑的樂土。集市上的飯館、書店、網吧等有形空間成為鄉民公共生活的交叉點,為不同選擇的人提供適合各自喜好的娛樂方式。此外,集市是自我表達、自我展現的舞臺,在這里可以得到感情的充分表達和釋放的機會,就是社會學上所說表意需要。通過集市這個舞臺,分散聚居的鄉民自四面八方而來,在此集會,集市成為鄉民生活網絡中的交叉點。因為從農民趕集的經驗來看,作為一種公共的鄉村社會空間,集市場域乃趕集的村民位置之間客觀關系的網絡或圖式。在這個圖示中,在特定關系的束縛之下,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穿著和言行。雖集期頻繁,但每逢趕集人流量卻不見大幅度少,一年一度的廟會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位趕集的鄉民說:現在大家都很忙,平時也沒有機會見面,只有在“過會”時才能碰上,大家一湊在起聊聊家長里短,讓人感覺跟自家親戚、朋友沒有疏遠。集市也是認識新朋友,了解信息,擴大交際圈的一種有效形式。當下流行的衣服款式在開始W集市出現,新技術、良種也通過集市迅速推廣到單個農戶的田間地頭。有意思的是,筆者在W集市調查中無意間聽到幾個趕集鄉民在談論NBA,詫異之下,通過訪談了解到他們都是鎮中學教師,喜愛籃球,關注NBA,都有自己支持的球隊和喜歡的球星。可見,封閉、落后已不再適合當下鄉村,至少在W集市如此。

二、W集市功能變遷趨勢

1.公共性衰減隨著市場經濟的滲透,現代消費觀念形塑當下鄉村,市場化、社會化所帶來的貨幣壓力,加之人口的逐年增多使得W鎮人均占有耕地不斷縮小,青壯年農民人的大量外出打工,去城市討生活,W集市越來越多的成為老人和婦女的集市。社區中堅力量的缺失使得集市作為基層社區公共空間其主題和話語發生相應變遷,原就微弱的公共批評和公共輿論日漸式微。集市參與主體的變遷對社區公共服務的供給和內生秩序的滋生產生極大不利影響。

2.娛樂消閑變異集市作為基層社區公共生活和社會交往的交匯點,伴隨經濟貿易而產生的娛樂消閑功能隨之而產生。然而隨著都市娛樂和庸俗娛樂的甚囂塵上,集市娛樂走向了低俗娛樂的文化怪圈。集市原是鄉民社交、交流、信息共享、精神慰藉的公共文化空間,然而最近幾年在W集市上出現了跳脫衣舞和買黃色光盤的現象。此外,近幾年牙拔買藥的江湖郎中和看相算命的江湖術士開始在W集市上多了起來,一些老人和婦女深受其害,有的被騙財,有的被騙色,致使夫妻反目,家庭破裂。

3.市場秩序紊亂經歷了自治場鎮、政權下鄉之后,鄉村集市步入了現代國家治理與鄉村社會自治的耦合進程。然而當前國家在鄉村集市的選擇性退出超過了限度,集市自身還無法有效的建立起良性秩序。近年在W集市上屢次出現流動商販出售假冒偽劣商品,其種類不但包括衣服鞋帽、家用電器、食品,乃至有種子、農資。這些不法商販流動性大、投機報酬高,利用農民信息不對稱和相關知識的缺乏,使農民深受其害。農業稅的取消和鄉政村治基本確立,政府從鄉村社會選擇性退出,加之鄉鎮改革的推行,絕大多數鄉鎮的人權、事權和財權都為縣所支配,鄉鎮的權力更加殘缺不全和進一步弱化。這種殘缺不全和弱化退出,為鄉村社會的發育和農民權益的覺醒提供了空間,但卻留下了極大的監管空白,市場秩序的破壞力量有了滋生的可能,政府的退出還得把握適宜度。

4.綜合性逐漸消解當下W集市,地域、血緣交織而成社會交往、情感慰藉、休閑娛樂的綜合功能正逐漸消解,逐漸退化為外部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基層低端消費市場。傳統集市貿易鑲嵌于鄉村社會關系之中,買賣雙方既是買主與賣主的買賣關系,更是與生俱來的親戚、鄉黨,或者是鄰居關系。但最近年來集市這種“先天”關系在集市貿易中的參雜越來越淡,買賣雙方都試圖厘清買賣與人情,做到買賣歸買賣,人情歸人情。市場經濟的滲透和整合,鄉村傳統關系逐漸解體,人際理性、貿易理性在當下鄉村迅速生長。

三、結語

中國鄉村集市并沒有如施堅雅所說的逐漸消失,反而普遍而繁榮的存在于當下中國鄉村,尤其在偏遠的地區,因公共空間而擔任著多重角色。新時期,集市在已有功能基礎上發生了變遷,作為公共空間的政治整合和娛樂休閑的功能正逐漸衰落,并逐漸蛻變成單純的貿易場所。政治整合變成被動觸發,公共生活的匱乏使得村莊娛樂休閑開始向私人層面退縮,公共空間向私人空間全面萎縮。新時期的鄉村集市主題和功能再次發生變遷,鄉村社會發展和集市的成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作者:王偉卜風賢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環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