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地位與民主建設探索
時間:2022-12-20 10:19:16
導語:主體地位與民主建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夏云娟工作單位:中共玉溪市委黨校
1、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②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我國民主政治的核心和靈魂,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民主政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治經歷了艱辛曲折的探索過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這中間離不開廣大人民參與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今天,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中,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鞏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惠民、富民、強民的目標。二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是堅持民本、民情、民利的群眾觀,把人民群眾關注的反腐倡廉、食品藥品安全、環保、醫療改革、收入分配、就業、住房、社會養老保險、教育資源、司法公正、物價穩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等政治與民生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來落實,從而使人民群眾政治地位不斷提高,衣食住行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民生福利保障不斷加強。四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造福人民、成果惠及人民的核心價值觀,這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政治功能的堅強保障。2、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③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成果的總結。從各國的經驗來看,政治穩定的核心是人民對執政黨的信任與擁護。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必須按照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進行。一是保障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貫穿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真正實現人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當家做主的政治理想,為社會的穩定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二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激發出來,有效解決社會矛盾,促進安定團結、包容和諧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使決策有效執行,各項政策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三是通過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會議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接受來自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四是通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選舉制度,通過推行政務和黨務公開,通過擴大媒體和輿論監督,通過發展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通過團結各族人民、建立愛國統一戰線,切實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這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本質要求。3、促進群眾工作制度化。群眾工作是貫穿黨和國家各領域的經常性的工作,不能隨心所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能形式化,搞突擊、一陣熱,要保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形成制度落在實處。一是著力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養分。堅持政策、措施到群眾中去,經驗、辦法從群眾中得,先進典型從群眾中來,開展群眾工作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二是著力探索工作實踐和理論創新。完善人民群眾參與民主管理的制度,構建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促進群眾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1、堅持密切聯系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④密切聯系群眾是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證,是做好群眾工作的目標和方向。說:“共產黨員絕不可脫離群眾,絕不可高踞于群眾之上,做官當老爺,而應當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在群眾面前,深入于群眾之中,同群眾打成一片”。⑤總書記強調,我們黨面臨著“脫離群眾的危險……。90多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全黨同志必須牢記,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⑥當前一些干部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個人專斷主義等不正之風。急功近利,不會做、不善做、不愿做群眾工作,嚴重削弱了黨的群眾基礎。走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密切聯系群眾,做到五個加強:一是加強人大、政協、統一戰線、民族區域自治、城鄉基層群眾行使權力、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職能建設。二是加強改善和鞏固黨群干群、黨派之間、民族之間、界別之間、海內外同胞之間的和諧。三是深入基層,貼近實際,眼光向下,重心下移,到城鄉社區、工廠企業、邊疆農村,發動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四是強化民生建設,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訴求、站穩群眾立場,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擔起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五是完善溝通協調機制,拓寬聯系交流的渠道,增進團結合作、理解信任,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民主政治在推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作用。2、堅持民主集中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主政治作為一種政權組織和權力運行的方式,它在凝聚民心、凝結民智、整合民意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實現形式。民主是集中的基礎,只有充分發揚民主,才能達到正確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導,只有實行高度集中,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健全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形成強大的政治合力。在民主的基礎上集體行使權力,把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營造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的氛圍;在民主的基礎上實行正確的集中,廣泛聽取意見,構建聽民聲、訪民情、問民意、集民智的立體大通道;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把廣泛民主與集中領導、尊重多數與照顧少數、民主與法制有機統一起來,處理好民主與決策的辯證關系,充分發揮政治參與、利益表達、工作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社會穩定等重要功能,把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有效納入政治體制中,加強社會管理服務,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3、堅持執政為民。執政為民是立黨之本,是黨的價值觀的核心。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實踐中,創造性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⑦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共產黨員心里要始終裝著群眾,黨員干部無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都要當好人民的公仆,切實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要求具體、深入地落實到各項工作當中去”。⑧執政為民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大的德政,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法寶。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一是要牢固樹立“人民權力為人民”的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反對腐敗,杜絕隨意用權、濫用權力的現象。二是要做到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為人民掌好權、慎用權、用好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功能。三是要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使各項主張和決策順民意、得民心,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四是要搭建好民主與創新的平臺,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各種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從根本上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斷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1、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新形勢下面對各種差距、訴求和社會矛盾,一是要努力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著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妥善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增強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三是強化學習與探索,加強民主政治的理論和對策研究,高度重視調查研究,通過民情懇談、團結互助、輿論引導等多渠道、多形式開展群眾工作。2、構建群眾工作新格局。根據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與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生命力來自于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要求。為此,一是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強隊伍建設,重視基層調研,增進理解、擴大共識,建立多種形式的決策咨詢機制和信息支持系統。二是健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決策權、監督權等的保障機制。三是探索實現民主政治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公開化的新機制新方式,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益。
- 上一篇:壟斷行業的行政與整頓
- 下一篇:財政建設的思索與提議
精品范文
1主體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