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改革對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影響
時間:2022-01-06 02:39:17
導語:增值稅改革對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增值稅改革后計算方式的變化以及對于價格體系的影響出發,研究分析了增值稅改革后對于經濟評價測算的影響,并給出了在經濟評價表格中對于增值稅的具體處理方法;同時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增值稅調整前后對于主要評價指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以及投資回收期的影響程度,希望對建筑企業準確把握增值稅改革對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影響,提高經濟評價工作的準確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增值稅;經濟評價;現金流量;內部收益率
1引言
根據對外購或者新增的固定資產在增值稅處理方式上的不同,增值稅可以分成三種:生產型、消費型和收入型。生產型增值稅在“進項稅額”扣除方式上,只允許扣除購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稅金,不能扣除外購或者新增的固定資產所含的稅金;而消費型增值稅對于原材料、固定資產等所有的外購項目其所含的稅金都可以進行抵扣;收入型增值稅的抵扣方式類似于在國民收入中抵扣,在我國目前沒有實行過。2009年1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的《關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的文件精神,我國開始實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將生產型增值稅逐步改為消費型增值稅。2016年5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又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全面推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將房地產業、建筑業、生活服務業、金融業等營業稅納稅人全部納入試點范圍,由以前征收營業稅改為征收增值稅。這樣一系列大范圍的稅制改革對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工作產生了較為重大的影響,而目前我國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工作的主要指導依據文件還是2006年國家發改委與建設部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以下簡稱《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并沒有及時頒布針對消費型增值稅的補充經濟評價辦法。本文將通過分析增值稅改革對于經濟評價方法的具體影響,進而研究論述對經濟評價報表的相應調整方法,以適用最新的增值稅稅法的要求。
2增值稅轉型改革涉及經濟評價中的幾個關鍵點影響
增值稅轉型改革對于基本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其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使得經濟評價的具體操作方法發生一系列變化;二是對于經濟評價的結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2.1增值稅改革后計算方法的變化。自2009年開始的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核心是在應繳增值稅的計算時,購入固定資產中所含的增值稅進項稅允許被抵扣。這里的固定資產主要范圍包括機械、機器、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和工器具,而房屋、建筑物以及用于不動產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還不可以抵扣其所含的進項稅額。自2016年5月1日開始推行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后,房地產業、建筑業、生活服務業、金融業等營業稅納稅人全部納入試點范圍,改繳增值稅。這次試點改革進一步擴大了允許抵扣的范圍,對于購進服務、不動產或者無形資產的均可以抵扣。其中,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會計制度上按固定資產核算的不動產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動產在建工程,其取得時所含的進項稅額可以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為60%,第二年抵扣比例為40%。增值稅抵扣范圍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建設項目經濟評價中建設投資內含有的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稅將可以在運營期銷項稅中予以抵扣,不再形成固定資產原值。即以前固定資產原值=工程費用+設備費用+其他費用+預備費+建設期利息,改革后固定資產原值=工程費用+設備費用+其他費用+預備費+建設期利息-可抵扣形成固定資產發生的增值稅進項稅(簡稱投資進項稅)。2.2增值稅改革對價格體系的影響?!斗椒ㄅc參數》(第三版)規定:對適用增值稅的項目,運營期內投入和產出的估算表格可采用不含增值稅的價格。若采用含增值稅的價格,應予以說明,并調整相關表格。在消費型增值稅沒有實行之前,由于建設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不存在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所以無論采用不含稅或者含稅的價格體系,經濟評價的結果是相同的。但消費型增值稅實行之后,由于抵扣范圍和方式的變化,如果不對《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報表格式進行相應調整,兩種價格體系下進行的經濟評價將會產生不一致的結果。(1)如果按照不含稅價格體系測算,由于無法較好地反映建設投資形成固定資產中所含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帶來的影響,測算出的項目效益和不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下的測算相比,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這種降低的結果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國家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稅負,進而帶來投資效益的提高。(2)如果按照含稅價格體系測算,由于增值稅屬于價外稅,若不分離,計算出的利潤和所得稅將和按照會計和稅法要求計算的實際所得稅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在經營收入、生產成本、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等定義和內涵上,并沒有與會計和稅法采用完全一致的口徑。在消費型增值稅沒有實行之前,這種不一致對于經濟評價結果沒有影響,但消費型增值稅實行后,這種不一致則會通過增值稅抵扣處理的差異而顯現出來,進而對經濟評價結果產生影響。因此,為了使經濟評價能較真實的反映項目效益,應該按照與會計和稅法相一致的計算方法,對經濟評價中的各個報表進行相應調整,正確計算營業收入、生產成本、利潤和所得稅,同時將增值稅的計算和抵扣合理的反映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等相關表格中。
3經濟評價各報表對增值稅的處理方法
根據《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報表是由“建設投資估算表”、“項目資金使用計劃與資金籌措表”、“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估算表”、“總成本費用估算表”、“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增值稅估算表”、“利潤與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等一系列報表構成,其中主要的報表均需要進行合理調整,以適應增值稅改革后的實際情況。3.1建設投資估算表。該表主要是對建設項目在確定的建設規模、產品方案、工程方案的基礎上,估算項目建設所需要的全部費用,包括形成固定資產的建筑安裝工程費用、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預備費以及建設期利息等和形成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的費用。各項費用的估算均采用含增值稅價格進行估算,并對各項費用的增值稅進行匯總統計后單列出來。項目建設投資增值稅(即投資進項稅)在項目投產后可抵扣營業收入的銷項稅,當期抵扣不完的,可結轉下期繼續抵扣。其中投資進項稅稅率主要有:建安工程費用:9%,設備購置費:13%,其他工程費用中設計、監理等咨詢費用6%;土地費用、建設期利息等增值稅一般不抵扣。建設單位管理費中雖然辦公設備用品、技術圖書資料等具有專票增值稅可抵扣,但該項費用占比較低且不易分離,在項目前期為簡便計算,可不考慮予以統計計算。3.2項目資金使用計劃與資金籌措表。該表主要是分年列出投資計劃和資金籌措計劃,表中的總投資、各項建設投資均采用含增值稅的投資,融資方案中的資金籌措也應包含應抵扣的投資進項稅額。這主要是因為對于一般項目,在建設期內無增值稅銷項稅,不能當期抵扣,只能在投產時對投資進項稅抵扣。因此在項目資金使用和籌措時都需要籌措和支付增值稅。3.3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估算表。該表中的固定資產原值是計算折舊額的基礎。在確定原值的時候,需要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的投資進項稅扣除,即固定資產原值=工程費用+設備費用+其他費用+預備費+建設期利息-投資進項稅。若項目投資中有形成無形資產,則無形資產的原值計算時也同樣需要在無形資產費用中扣除該投資進項稅(稅率一般為6%)。3.4總成本費用估算表。該表主要計算項目投產后的總成本和經營成本(不含增值稅),涉及到增值稅的主要是經營成本的進項稅(以下簡稱為成本進項稅)需單獨計算出來。成本進項稅主要包括外購原材料費用的進項稅、外購燃料動力費用的進項稅、修理費進項稅,管理費和營業費用由于主要是人工費用,可開出專票增值稅的數額較少,一般可不考慮。各項成本進項稅需匯總統計后單列,并在產品銷項稅中按年進行抵扣。3.5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增值稅估算表。該表主要計算項目投產后的營業收入(不含增值稅)、營業稅金及附加以及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實行后,由于建設投資進項稅可以在投產后抵扣,因此項目投產初期所繳納的增值稅將減少。為正確反映這種影響,需要適當調整營業收入、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表的形式,在可抵扣的進項稅科目下增加成本進項稅和投資進項稅,由產品銷項稅額分別減去成本進項稅額和投資進項稅額,投資進項稅額當年抵扣不完的次年繼續抵扣。為便于增值稅的計算,也可增加未抵扣進項稅科目。3.6利潤與利潤分配表。按照消費型增值稅規定,由于投資進項稅的可以抵扣,導致形成的固定資產原值減少,進而使得年折舊額的減少,從而總成本費用降低;同時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的降低,導致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等附加稅金也相應減少,因此項目的利潤總額、企業所得稅和凈利潤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雖然利潤與利潤分配表中相關的數據會發生變化,但由于增值稅不計列在此表中,所以不需要對報表格式進行修改。需要著重注意的是,在編制利潤與利潤分配表時,表中的營業收入和總成本,均需要采用不含增值稅的價格。如果采用含增值稅的價格計算,將不符合所得稅法的規定,同時計算出的所得稅也會有所偏差,與實際不相符。3.7現金流量表。經濟評價中的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和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對于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的定義,與企業財務的現金流量表有一定的差異。在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為了減少這種差異對于現金流和投資效益的影響,同時合理反映出可抵扣投資進項稅對于項目收益的影響,建議適當調整現金流量表的形式,對于現金流量表中的營業收入和經營成本均采用不含稅價格,同時在現金流入中增加增值稅銷項稅項目,在現金流出中增加增值稅進項稅(成本進項稅)項目和增值稅項目(見表3和表4)。3.8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對于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由于其與企業財務現金流量表基本一致,因此不需要調整該報表格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表的建設投資中已包含投資進項稅,所以此表中的增值稅進項稅僅為成本中的進項稅,不能重復計算投資中的進項稅。在資產負債表中,由于消費型增值稅體系下建設投資中所含的進項稅將不形成資產,因此將使得原資產負債表格式下的“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無法相等。為了保持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可參考企業財務資產負債表的做法,在經濟評價的資產負債表中的流動負債項目下增加“應交稅金”科目。此處的應交稅金主要是未抵扣完的增值稅進項稅(投資進項稅),在其未全部抵扣完之前的年份里均應為負值,抵扣完之后則為零。
4評價結果的影響分析
根據對項目經濟評價調整前和調整后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由于項目在投產初期抵扣了形成固定資產所含的增值稅,從而降低了運營初期增值稅的應繳納數額,進而帶來項目凈現金流的增加,改善了企業流動資金狀況,項目的總體收益情況略有提高,項目的稅收負擔有所降低。通過對項目的實例分析研究(詳見表6),項目經濟評價調整前后,判斷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三個重要指標:內部收益率(IRR)、財務凈現值(NPV)均有所提高,投資回收期略有縮短。綜上所述,增值稅改革的實行,對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帶來了較大影響。為了合理、正確的反映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對經濟評價結果的影響,從價格體系的選擇、資產原值的計算、評價報表的編制等都要做相應的調整和完善,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增值稅改革的作用,提升經濟評價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為項目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童相娟.增值稅轉型改革對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影響的探討[J].中國工程咨詢,2009(7):20-21.
[2]馮若釗,趙捷.營改增對項目投資經濟評價的影響[J].中國工程咨詢,2014(10):28-30.
[3]倪廣順,徐向陽.建設項目財務評價中增值稅計算的相關思考[J].改革與開放,2020(11):14-16+21.
[4]金丹.淺談增值稅稅率下調對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所產生的影響[J].納稅,2020(2):12-13.
[5]蔡欣瑋.“營改增”對項目施工成本影響的實證研究[D].福州:福建工程學院,2019.
[6]許成兵.建設項目經濟評價中增值稅的處理實務[J].現代經濟信息,2017(6):258.
[7]李娟.“營改增”對糧油儲備及加工項目經濟評價影響[J].現代食品,2016(20):29-30.
作者:楊軼 單位:上?,F代建筑設計集團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設項目竣工環保自主驗收思考
- 下一篇:助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