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個性化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04 10:07:57

導語:美術個性化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個性化教學論文

摘要:美術是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審美情趣的學科,美術沒有標準且單一的答案,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氛圍,進行認真客觀的評價,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不斷創新教學實踐。

關鍵詞:初中美術;個性化;教學;實踐;思考

所謂“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美術在每個人的眼中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美術里沒有高分學生或低分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只要進行思考了并把它表達出來就是好學生。美術興趣是需要培養的,教師要實現美術的個性化教學,教導學生擁有自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

一、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

所謂個性化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最大程度地尊重學生的個性并以此來傳授相應的知識,引導學生的個性、興趣發展。學生個性和情感的體驗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認知能力,讓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不同的個性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比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繪畫語言描繪他們心目中的世界,可以先讓他們彼此交流同一個事物,每個人所看到的卻是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想碰撞可以幫助他們感知這個世界,然后再讓他們用畫筆描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再一次交流、溝通,感受多元的思維。比如,布置一些層次性的作業,這個作業中要有基本美術要求,還要有較高的要求,再設一個個性化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既學習了專業知識,又得到個性化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不能因為差異而爭執。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的真實展現,并讓學生懂得欣賞他人的個性化體現。

二、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氛圍

教師要營造舒適、輕松的美術教學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美學的熏陶。擁擠和昏暗的環境會引起學生的不適,一間寬敞而又明亮的教室和親切和藹的老師能讓學生的靈感迸發。許多學生會存在著恐懼交流等問題,教師要在創造良好的氛圍中引導學生交流,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是循序漸進的,過于逼迫內向靦腆的學生與外界交流反而會產生反作用。教師可以指派大膽活潑、外向的學生與內向靦腆的學生一起交流,實現互補,也可以讓內向靦腆的學生用畫筆描繪出內心細膩的世界并給予肯定。良好的教學氛圍,墻壁和黑板的裝飾,干凈整潔的空間,這些積極的因素會促進學生的交流。上課時教師應該是輕松幽默的,課堂應該充滿歡聲笑語,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教師還可以發放一些中外美術的作品集給學生們傳閱或者給出一些書單讓有興趣的學生去自己找來翻閱,在課下也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審美情趣。

三、進行認真客觀的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出作品,再由教師進行積極認真的評價,使得學生接受不同的意見,這一過程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積極的反饋,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教師要運用一些積極的話語來評價學生、引導學生,比如“你真的很有創意”“難以想象你是怎么想出這么棒的想法”,還有“這個想法很不錯,你還有別的想法嗎”。雖然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加大美術教師的工作量,但是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待和關注,提高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堂上創作作品的時候,教師要與他們交流想法,引導他們表達自己,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種當面的評價,能更加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熱情。

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同一幅畫,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每個人著重的點都是不同的,甚至在不同的時期,同一個人看到同一幅作品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出這種感受,不要害怕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因為這正是美術的魅力所在。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時代的審美也不盡相同,他們都在隨著許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著。欣賞一幅作品不僅要看作品本身,還要去了解其背后的歷史和作者的生平,有時我們通過作者創造的背景就能理解到作者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美術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結果,忽視學生的思考過程。學生只有進行充分獨立自主的思考,才有助于創造意識的增強。美術教學應該重視平等、開放自由、強調多元化、去掉唯一,這樣才能讓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培養其開放民主的意識,通過藝術修養陶冶個人的情操,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五、不斷創新教學實踐

一個充滿探索精神、不斷創新的教師是學生的榜樣。美術教師要有不斷探索的熱情并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釋放自己的熱情,不斷創新教學實踐。例如,選一周至兩周進行戶外寫生,或者進行一周的繪畫周記,或者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和不同的材料感受美術創作的多樣性,讓學生打破界限,嘗試多元化的創作。六、結束語總之,初中是學生開始探索世界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能啟迪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美術個性化教學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姿態,培養學生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其作用是教師和家長都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張柏濤.個性化美術教學略談[J].黑龍江教育,2004(15).

[2]張永紅.基于提升中學生美術素養的教學舉措[J].美術教育研究,2012(15).

作者:張永祿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店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