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
時間:2022-08-20 04:04:26
導語: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包裝在商品價值實現中的作用逐漸凸顯。在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消費等領域,包裝不僅發揮著保護與承載作用,更發揮著美化與宣傳的功能,完美的包裝設計就是最直觀的廣告宣傳,能夠更好地傳遞產品信息、吸引消費者,進而提高市場營銷效果?;诖?,市場經濟對于包裝設計人才必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作為包裝設計人才的培養基地應切實結合當前商品經濟發展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構建,以調整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局限,為包裝設計人才的創新培養創造良好的氛圍。
一、包裝設計課程結構的優化與調整
第一,階段性的課程設計。為構建長效人才培養機制,高校在包裝設計課程結構設計中,應根據不同學期的教育培養目標,對課程進行篩選與調整,以確保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修讀包裝設計課程,不斷積累包裝設計理論知識,提高包裝設計實踐能力[1]。例如某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計中,在第一階段為學生安排了《包裝結構與造型設計》《印刷材料與工藝》等課程,以引導學生了解包裝設計立體形態,以及不同印刷材料與工藝對包裝造型的影響;在第二階段安排了《包裝設計》專業課程,夯實理論基礎,并要求熟悉包裝設計的美學理念,以及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平衡;第三階段安排了《傳統造型設計》《專題設計》等內容,為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參與設計實踐,并在專題項目中提高設計水平。第二,關聯性的課程設計。包裝設計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內容,其在基礎課程學習中與其他設計課程存在著必要的關聯性,因此,教師應利用課程設計與安排,為學生提供必修與選修課程,保證學生能夠從宏觀角度實現對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進而為包裝設計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例如某校在包裝設計關聯課程設計中,一方面安排了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圖形創意、標志設計、字體與版式設計等先修課程,打好學生的藝術設計基礎,然后將立體構成、插圖、計算機繪圖等作為必修課程融入到教學體系中來,以體現教學培養的層次性;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從宏觀角度對課程進行適當延伸,拓寬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實現先修、必修課程的有效銜接,促進包裝設計綜合能力發展。第三,綜合性的課程設計。復合型人才是現代人才培養的重要趨勢,因此,在包裝設計課程設計中,學校應兼顧專業性與綜合性的特點,對選修課程進行選擇與優化,打破學科的局限,將一些利于學生藝術設計綜合能力發展的課程引入到選修課程體系中來,以實現對復合人才的培養。例如某校藝術設計專業在選修課程設計中,安排了心理學、設計學、營銷學、材料學、管理學、文學基礎等課程,學生在課程選修中可以根據包裝設計的需要對消費者的心理進行分析,或者從傳統文化的角度賦予設計作品更多的文化涵義,引導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實現對包裝作品的設計。
二、包裝設計課程內容的整合與更新
第一,教學內容創新的切入點。教學內容作為教學實踐的載體,是課程改革與創新的重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包裝設計課程的內容創新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切入:(1)以應用為基礎的課程內容,即學生課程學習中應掌握包裝設計的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主要包括從宏觀藝術設計角度闡述包裝設計的價值,了解包裝設計的發展歷史,包裝設計的具體方法和精確的設計技能,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對包裝設計的需求傾向,相關法律規范和工藝技術對包裝設計的材料、尺寸、色彩、結構等因素的影響,保證學生能夠在各種規范中設計出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產品包裝。(2)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內容,包裝設計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需要不斷實踐與完善。在實驗性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具有探究價值的專題,優化包裝設計過程,對設計理念、結構、材料等進行分析,確保學生能夠在創新環境下實現對包裝作品的探索,并在反復實驗中完成對包裝設計的完美表達。第二,包裝設計實驗課題發展趨勢。隨著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在綠色、人文等設計理念的影響下,包裝設計課程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也應契合時展需要。目前包裝設計的實驗性課題在選擇上主要呈現出以下趨勢:(1)凸顯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教師在課題選擇與設計中逐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對包裝理論的機械運用,鼓勵學生從創意設計、交互設計等角度探索包裝作品表達的新形式,并為學生提供創意設計欣賞,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如圖1。Hippeas公司有機膨化鷹嘴豆零食的包裝,設計者捕捉時代精神,針對“現代嬉皮士”的社會意識和文化個性,利用搶眼的黃色打造了一個大膽、時尚、獨具魅力的形象,閃爍的眼睛和卷起的舌頭巧妙地傳遞了食品特色,這一充滿創意的包裝設計為Hippeas公司的市場營造帶來了巨大效益。(2)將社會經濟發展現實融入到包裝設計中來,例如我國當前提倡“厲行節儉”的理念,反對過度包裝,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發展趨勢為學生設計實驗課題,引導學生想象與創作中設計出實用、美觀、大方的作品。(3)將視覺藝術與商業意識相融合,在傳統的包裝設計中包裝裝潢設計與包裝結構造型不可分割,設計者需要根據裝潢需要調整包裝結構,但是當前包裝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包裝裝潢與包裝造型之間的關聯性被打破,教師可以從一體化設計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設計實驗課題,使學生在商業意識的引導下提高設計作品質量[2]。(4)包裝設計中文化元素的融合,在當前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將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裝設計中來已經成為設計領域的共識,因此教師在實驗課題設計中,可以從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探究包裝設計的創新形式。圖2中設計者在西湖龍井茶葉包裝設計中,將傳統戲曲《白蛇傳》用水彩畫的形式融合到包裝中來,并兼用書法、印章等文化元素,凸顯了包裝的古典韻味,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三、包裝設計課程方法的豐富與創新
教學方法是教學實踐創新的途徑,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包裝設計課程構建中,課程實踐創新中常見的方法包括:第一,問題導向法。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課堂提問的主體,學生只能在被動回答中接受知識;而在課堂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例如在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問題貫穿在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始終,從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為學生建立系統而完善的問題導向流程,以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探究。第二,項目驅動法。包裝設計課程的實踐性特點要求教師依托設計項目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校、教師應從職業教育中汲取經驗,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設計包裝設計項目,并利用團隊合作引導學生實現對項目的探究,以通過項目驅動不斷優化包裝設計過程,發現學生在設計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案,提高實踐探索能力。第三,分組教學法。包裝設計課程實踐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過程。團隊精神、合作能力是學生未來走向職場所必備的素質條件,因此,在包裝設計課程設計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分組教學,即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實現案例分析、項目探究,從而提高學生在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學習效率,并發展合作精神,提高人際溝通技巧。第四,市場調研法。包裝設計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應與特定的產品條件相適應。要想保證產品的包裝設計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需要設計者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即深入市場調查全面了解產品信息,以及目標消費者的心理特征,并根據此優化設計因素,提高包裝設計效果。例如在“月餅包裝設計”項目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引導學生開展市場調研,在調研中設計調查問卷,其中包括品名、色彩、材料、產地、功能、尺寸等信息,并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合,為小組項目設計提供依據,進而實現對月餅包裝的設計與總結,提高學生融入市場的能力。以上教學方法是目前在包裝設計課程中比較常見的,而從課程方法的角度來看,教師應根據人才培養需要進行不斷探索,這樣才能實現對包裝設計實踐的創新與優化。四、包裝設計課程評價的建構與完善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包裝設計課程評價體系應從傳統的結果性考核向過程性考核過渡,并探索不同的考核方法,實現對學生全面客觀的評價。具體來看,包裝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創新主要包括:第一,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傳統的結果性評價相比,過程性評價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因此,將學生引入到課程評價主體中來也是必然的。在包裝設計課程評價中,教師應保證主體的多元化,根據學生、教師、企業的全面評價獲取反饋信息。例如指導學生的互評與自評,讓學生根據自身參與項目設計與分組學習的體驗,對設計過程自我價值的實現程度進行分析,并對合作者的相互交流與溝通進行闡述,得出更加客觀、真實的評價信息,進而引導學生的自我反思;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需要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對學生個體以及合作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并兼顧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實現綜合性評價,以體現對包裝設計課程教學的整體性掌控;企業則根據自身的人才需要對學生的設計結果進行分析,以作為判斷學生設計技能以及職業發展素養的依據。第二,客觀性考核方法的設計。量化考核是判斷學生專業發展能力的基礎。在包裝設計課程評價中,教師量化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平時考核(30%),即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進行量化分析,其主要包括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能力培養效果等;階段性作業考核(30%),即將學期的學習過程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并利用理論與實踐作業考察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其中包括材料的整合與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課堂作業的完成度等;綜合考核(40%),即從課程定位、構圖、效果圖、設計作品等角度檢驗學生的課程完成情況,以做出綜合性評價[3]。
總之,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包裝設計在產品制作與營銷中的作用逐漸凸顯,因此,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構建中,加強對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探究,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引導商品經濟在包裝設計方面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上述分析,在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理論能力培養過于關注,而忽視了學生的實踐社會能力發展。基于此,在教學改革與創新的視域下,從課程結構到課程內容,從教學方法到教學評價做出全面調整與優化,對于提高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效果,促進學生實現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龍惠敏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探討
- 下一篇:小學音樂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