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2-05 11:36:51
導語:稅收籌劃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綜合性稅收籌劃基本原則中最重要的是合法原則,企業根據稅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合理的籌劃,最終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而稅法是在不斷變化、逐步完善的,稅收籌劃的備課及學習,要依據最新的稅收政策,《稅收籌劃》和《稅法》關聯度高。除此以外,《稅收籌劃》和《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也聯系緊密,在具體的籌劃方案中,需要運用會計的內容如不同折舊方法的選擇、財務管理的知識點如貨幣時間價值、現值的計算等。因此,《稅收籌劃》是一門綜合性、時效性很強的課程。(二)專業性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經貿業務日益頻繁,各國稅制越來越復雜,而且稅收籌劃是一種綜合性管理活動,跨會計學、稅收學、財務管理等學科,且要求從事籌劃業務的人員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僅靠納稅人自身進行稅收籌劃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作為第三產業的稅務、稅務咨詢便應運而生?,F在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紛紛開辟和發展有關稅收籌劃的咨詢業務,稅收籌劃向專業化發展。(三)實用性稅收是構成企業經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價格和成本不變的前提下,利潤和稅收就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上繳的稅金多了,企業的利潤就會減少,反之,上繳的稅金少了,企業的利潤就會增多。因而,研究稅法,調查稅收環境,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稅負不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稅收籌劃是增值性的經濟行為,同時依法納稅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在市場經濟下企業開展稅收籌劃是用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一種手段。如何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納稅籌劃,實現利益最大化,已成為財務決策人員面臨的緊迫問題。
二、我校稅收籌劃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稅收籌劃是一門政策性、時效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課,目前,我校稅收籌劃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一)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對《稅收籌劃》這門課程不夠重視,將其設置為考查課,而考查課基本上以開卷考試或者小論文的形式考核,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在得知不是閉卷考試時,往往會對這門課程產生不重要的心理,導致不愿上課或者在有點到壓力的情況下即使去上課,也是在做其他的事情。其次,開課的班級不夠多,重視《稅法》輕《稅收籌劃》,學生停留在稅法的簡單認識和計算上,不知如何運用;最后,在具體的課程安排上,一般是先學習《稅法》,學完《稅法》的下個學期或者下一年度學習《稅收籌劃》,表面來看是合理的,因為《稅法》是基礎,《稅收籌劃》是對稅法的靈活運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學習《稅收籌劃》時稅法知識早已遺忘殆盡,無法直接進行稅收籌劃新知識的學習,一般需要老師回顧甚至重新講述稅法的相關內容,能夠直接根據老師的提示想起具體的稅法知識點的學生寥寥無幾。(二)教材選用不合理,稅收政策陳舊。當前應用型本科的稅法教材大多選用CPA教材,從學校的初衷考慮是CPA教材每年有更新的版本,稅收政策不至于太陳舊,希望學生提高對自己的要求,盡可能多讓學生吸收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但嚴格來講,CPA教材并不適合應用型本科的稅法教學。因為CPA教材專業、完整、語言表述嚴謹、抽象,學生的感受是稅法難,稅法條文晦澀難理解,再加上稅法對不同環節、不同行為的規定不同,學生在稅法學習的過程中不免有畏難情緒。在基礎沒有打牢的情況下去學習稅收籌劃,困難可想而知。另外,由于CPA教材內容太多,學校安排72課時顯得太少,根據正常的講課速度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無法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CPA教材的所有內容,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考核任務,一般會把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納入教學大綱,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對其他小稅種進行有選擇的學習,而即便是增值稅、所得稅這樣的主稅種,也不可能完全把CPA教材上的所有內容都講完。在稅法中未講解,對應的籌劃就無從學習。最后,稅收政策更新快,時效性強,即使是注冊會計師的《稅法》教材,也依然跟不上政策的變動。無論以哪本最新教材為依據進行備課,相關稅法的知識總是跟不上稅法政策的變化,導致知識點的更新遲滯。而稅收籌劃要依據稅法,市場上《稅收籌劃》的教材也是沒有每年更新的,會有針對某個稅種最新政策的籌劃書刊,比如新個人所得稅的籌劃,但是沒有所有稅種最新政策的籌劃書籍,大部分籌劃的書籍不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學習,教材陳舊或不合適,給老師選教材、備課和學生學習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應用型本科學校需要有專門的教師團隊來編寫適合學生學習的稅法和稅收籌劃教材。(三)籌劃手段落后。一方面,目前《稅收籌劃》教材里的很多籌劃手段陳舊,由于政策變化或稅收制度的完善,已無法實施,而網絡上即便有案例也大都是根據陳舊的稅收政策,使用最新稅收政策編制的籌劃案例很少,比如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出臺,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四個項目合并為綜合所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適用的稅率調整為七級超額累進稅率,降低中低收入人群適用稅率的同時,提高了高收入人群適用的稅率和范圍,教材上相關的籌劃方法大部分不再適用新的個人所得稅籌劃。另一方面,在稅收籌劃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實踐的缺失,使得有些籌劃方法在理論上成立,在現實中無法操作,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導致所學的籌劃內容不具有實際意義,學生在工作時依然不能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稅收籌劃。因此,只有及時補充更新稅收政策,在教學中融入實踐,教材及課程設置要凸顯實務性,學生才能在守法的前提下進行籌劃,合理安排應稅行為,達到合法節稅的目的。
三、關于我?!抖愂栈I劃》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合并《稅法》和《稅收籌劃》兩門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知識,服務于個人或企業的各類活動。由于《稅法》、《稅收籌劃》兩門課程有著天然的聯系,《稅法》是《稅收籌劃》的基礎,《稅收籌劃》要依據《稅法》,是對稅法的靈活運用,《稅法》不能只停留在認識和簡單的計算上,要通過學習稅法,會使用、會籌劃,在合法的前提下,能為自己或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利益。因此,建議合并這兩門課程,稅法和稅收籌劃一起上,且是同一位老師,每學習完一章稅法的內容,就學習對應的籌劃方法,或者把籌劃穿插進稅法相對應的知識點里,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節省重復學習的時間,而且通過對稅法知識的籌劃運用,能激發學生對枯燥的稅法知識的興趣,兩門課程相互促進。在開設時間上,最好將稅法課程安排在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之后,這樣學生有相關知識的基礎,可以更好的理解稅法及稅收籌劃的內容,提高課堂效率。(二)培養實踐型教師,編寫教材。由于目前市場上并沒有稅法和稅收籌劃合并的教材,國家又不斷出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稅收政策變化快,籌劃方法時效性強、實踐性強,既要依據最新的稅收政策,又需要根據企業或個人具體的應稅行為才能進行成功的籌劃。因此對編寫教材的教師要求高,既要能及時收集完整、準確的稅收政策,又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因此學??梢栽诤罴倨陂g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比如去企業或者稅務局實踐學習,讓教師充分了解實踐中的問題,避免編寫出來的教材籌劃方案脫離實際,授課時只是照本宣科,縮小理論和實踐的距離。同時,鼓勵老師考取相關執業資格證書,比如注冊稅務師、注冊會計師,培養專業型、實踐型教師團隊,只有這樣的老師,編寫出來的教材才能滿足當下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在具體的教材編排中,可以將《稅法》和《稅收籌劃》兩門課程的內容進行合理合并,比如第一章介紹稅法總論,即稅收、稅法的基本概念,稅法的原則和要素等理論知識,第二章介紹稅收籌劃概述,即稅收籌劃的概念、特征,稅收籌劃要遵循的原則,籌劃的目標等。通過前兩章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稅法不只是國家稅收政策、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杠桿,納稅人還可以通過對稅收政策的能動反應即稅收籌劃得到稅收利益,合理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從而相對或絕對的降低自己的應納稅額。另外,市面上很多書籍對稅收籌劃存在錯誤的引導,很多人以為稅收籌劃就是偷逃稅款,其實籌劃和逃稅、漏稅等行為有著根本的區別。通過正確認識稅收籌劃,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籌劃和企業、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激起學生學習稅法和稅收籌劃的興趣。第三章開始正式進入具體稅種的學習,分別是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大小稅種,在每個稅種內容之后分別安排對應稅種的籌劃,比如第三章為增值稅,那么第四章為增值稅的稅收籌劃,第五章為消費稅,第六章為消費稅的稅收籌劃,以此類推。建議將大小稅種都列入教材大綱,根據重要程度對稅收政策進行適當刪減,必須要想辦法化繁為簡,幫助學生形成一個簡明有效的知識體系,目的是讓學生盡可能的了解每種稅,重要的稅種重點掌握,小稅種簡單掌握。在每一章的最后,建議將納稅申報的內容也加入教材編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在具體的課程安排上,分兩學期開設,分別為稅法與稅收籌劃(一)、稅法與稅收籌劃(二)兩門課程,稅法與稅收籌劃(一)主要講授增值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政策及籌劃手段,稅法(二)主要講授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稅收政策及籌劃手段。這樣,不僅解決了老師因時間少只講重要章節的問題,也讓學生有充分練習的時間,還為老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提供了時間條件。(三)更新籌劃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5G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稅收籌劃課程帶來了更多的可能,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高校應采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稅法及稅收籌劃實訓平臺,與當地稅務部門、稅務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建立實踐實習基地,同時研發或使用稅收政策、稅收籌劃教學APP軟件,培訓、鼓勵教師錄制MOOC或微課、讓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及時收集最新稅法政策,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科學運用信息化手段,對網絡中浩瀚的稅法資源做到有針對性的篩選,整合稅法網絡課程和傳統課堂教學內容,根據最權威網站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最新的稅收政策更新稅收籌劃方法,改善高校教師缺乏信息技術素養的現狀,激發教師教學轉型的內在動力。教師可以先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比如項目教學法、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講解主要稅種自學小稅種,從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探索過程也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各稅種的理論知識后,讓學生實訓上機進行各稅種的納稅申報,然后再通過案例和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自主進行籌劃方法的探究。最后,讓學生去實踐實習基地親身體會涉稅事項業務。這樣的課程安排一方面涵蓋了現行稅法理論、納稅申報以及合法籌劃三項內容,與社會對高端稅務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屬于層層遞進式,既避免對內容的重復講授,讓知識具備連續性,在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掌握和記憶的前提下,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力、理解力不同,有些同學對于老師講的基本知識點就感覺有難度,而有些同學希望老師能多講一些、多拓展一些深入的內容如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的內容,因此在傳統課堂上,無法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老師可以在教學APP上設置不同的知識范圍,指定所有同學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即學?;究键c)、拓展的知識點(如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知識點),因材施教。
四、結語
希望我校通過《稅收籌劃》的教學改革,改善目前《稅收籌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師更新教學模式的意識,強化實踐教學體系,擴大實踐教學范圍,擴充實踐教學內容,充分發揮稅收籌劃的教學特色,發揮獨立院校應用型本科的優勢,在人才培養上凸顯實務性,從而培養更多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具有必要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掌握最新稅收政策、稅收籌劃方法,涉稅風險管控分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稅務人才,為本科獨立院校財稅專業培養應用管理型的人才奠定基礎。同時,也使我校《稅收籌劃》課程教學趨向合理化、信息化、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計金標.稅收籌劃(第6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應小陸,姜雅靜.稅收籌劃(第2版)[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8.
[3]劉宏偉,陳玲玲.納稅籌劃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J].教育經濟,2019(11).
[4]宋麗紅.應用型高校《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創業,2019(11).
[5]羅玲芳.新個稅法下的個稅籌劃[J].財經界,2019(1).
作者:田婧 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 上一篇:高校教學督導模式創新實踐
- 下一篇: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