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管理與實踐研究

時間:2022-03-21 03:01:00

導語:大學英語教學管理與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學管理與實踐研究

一、引言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將學生根據英語程度進行分層次教學絕沒有任何歧視的含義,相反,我們認為這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使得這些學生們能在原有英語水平基礎上有切實的提高,能樹立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想頗多,教學管理中也不斷反思,調整教學方式。這些教學實踐與感悟,拿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希望對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有些許參考價值。同仁、專家批評指正,給出專業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教學難題與解決方法

(一)打破對英語。“排斥”的情緒第一節課時,我們準備了充足的教學內容,但內心是掙扎的。他們的智商在考大學時就已經有了充分的證明:英語成績很低,但其他科目如數理化成績很高,以總分的絕對優勢考入了大學。我們認為讓他們認識到這一點是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的基石。因此我們臨時調整了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讓他們自我介紹高考各科中的最優秀的一科或更多的科目,當然一些關鍵詞語用英語來替換。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以驚訝的口氣對他們在所擅長的科目中表現的優異而贊嘆。課后讓他們對所擅長的科目中的這些關鍵詞語及表達進行整理,這樣拉近了英語與他們之間距離的第一步。(二)自信心的培養。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們發現他們的英語最基礎的發音語法問題相當的嚴重,但如果一股腦的將發音規則教給他們必然會帶來抵觸的情緒。如何從基礎教起又不會傷了他們的自尊心是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在總結了自然拼讀的規則后,在講解每個單詞的時候都要分析單詞的音節、重音,從而擴展出相應的發音規則,但不會一股腦地教給他們,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既講解了標準音標,又在實際應用中教會了他們自然拼讀規則。在每一個單詞的記憶上都以音節為單位來分解記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平時課堂上教師就發出一個音節的音來,要求他們拼出字母書寫,漸漸的將發音和英語書寫聯系到了一起,突破了單詞記憶的難關,自信心自然會有所提高。每次課都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基礎語法進行細致的講解,聰明的他們總能在這個時候豎起耳朵認真的聽,并仔細的記下來,認真的領會。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發現有些要求上進的學生已經在網上下載了英語拼讀的發音規則進行系統深入地自學了,我們暗自替他們高興。老師就是那塊磚,引出來的玉就是成果。大學教育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而他們開始自主學習英語了,這是階段性的教學成果。學生不敢在課堂上發言是我們面臨的又一難題,要解決這一難題就要用些教學活動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了。將課堂上的學生固定座位,然后分成四個小組,兩個大組。每次上課都要對上一節課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在以往的英語課中發言的都是“別人”,讓他們在英語課上找到自我,體會在英語課中的一點點進步,是我們對他們的期待與要求。方式一:要求兩個大組內的兩個小組成員以組為單位,一組成員按順序提問,另一組成員按順序回答。然后兩小組再反過來提問與回答。回答不上來的作為“大魚”,成為教師“捕撈”的對象。被“捕撈”的同學既受到了相應的懲罰,又不失面子;既保護了自尊心,又激勵他們爭取下次不犯錯。方式二:將學過的幾篇課文作為朗讀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從第一個人開始,每人讀一句,看哪組先讀完,以組為單位排名,最后將排名相加,得數最小的為獲勝組,然后全班同學鼓掌祝賀。這樣幾輪下來,既保證了每個同學都能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又能有機會去向別人提問,從心理上保證了自我價值的積極判斷,同時也教會了他們學習語言是需要交流的這個學習方法。同學們從課堂的低頭族,到課堂的提問與回答一族;從站起來不敢發出聲音,到自動地踴躍地站起來,自信滿滿地回答問題,看著他們充滿陽光的笑臉,我們似乎也找到了作為教師的價值。(三)激發興趣。他們自信有了,找到學習英語的感覺也就是那塊敲門磚很關鍵。方式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比賽,要求讀的有感情色彩,最后進行評比。不以快為標準,而以讀的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為標準。由于長期的英語課堂上基本不敢發言,使得他們即使是讀英語也會很緊張,這對于英語的學習和在課堂上有效學習是很不利的。這時教師要走到他們座位旁,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讀下去,慢慢體會自己讀出的語言,要和大腦的思維聯系起來,建立起大腦里英語和原有的思維之間的關系。經過多年的教學,筆者認為建立起這種大腦內部概念的關聯是學習英語及其關鍵的一步,也是學習者是否是有效學習的關鍵。當全國各大高校都開展了閱讀競賽的時候,我們的學生也充滿了熱情,也許他們不會一目十行的閱讀,但是他們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與決心。看著他們吃力但很認真的進行閱讀記筆記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欣慰的;看著他們自己找來英語語法書進行自學的時候,我們是感動的。但同時我們在不斷的觀察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們英語的“瘸腿”呢?如何能讓他們盡快擺脫“瘸腿”的壓力呢?這是作為教師的我們要不斷思考并解決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授課,和學生們已經可以很好的互動了,并且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他們對于我們說出的英語也開始去琢磨去分析了。這階段性的進步有了,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帶領他們真在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中艱難前行了。也許會有人說大學英語課堂上的老師就是講課,講完課就走,不會有更多的交流,而我們要說的是這個現象是不對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三者不可缺其一。這些學生們由于長期的英語“瘸腿”,導致英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非常不好。上英語課必須要求帶英語本,做英語筆記,注意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課堂上給時間讓他們拿起筆,在那個他們曾一度認為“天書”一般、沒有任何情感色彩的英語書上做標注,任何小的語法項目都不漏下。只有切實的去做了,課堂記筆記的習慣才能養成。我們認為語言的教與學就是一種體驗,一種感情的體驗,而記筆記就是感情的付出,只有付出了真實的情感才能得到切實的收獲。(四)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恐怕是非常艱難的一步,一方面基礎差,另一方面對自己沒有信心是這類學生在英語這個科目中的實際情況。每次在考之前講過的內容的時候不要像普通班級那樣給幾分鐘時間復習然后直接考,而是將要考的內容在大屏幕中給出來,告訴他們如果不會了,可以抬頭看大屏幕。這些在別的科目中的“尖子生”自然不會讓自己永遠抬頭看大屏幕,他們必然會回去仔細復習。隨著一次次的小考、測評,他們抬頭看答案的次數少了,然后教師及時地鼓勵并表揚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結論與展望

教學是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是個永無止境的探索的過程,我們的想法和做法還有很多不足,我們且行且珍惜,懇切希望各位專家同仁共同探討,給予建議。我們愿帶領學生們徜徉在英語學習的海洋中,不知疲憊,快樂前行。

參考文獻:

[1]王丹.論互動教學中的認知傳遞過程[J].外語教學,2004(06)

[2]王宇.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與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6)

[3]方雪晴.大學英語教師課堂動機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4]王志敏.大學英語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5]張瑞霞.概念遷移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D].東北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6]張瑞霞,張云龍,姜冰冰,馬文佳.大學專業英語(ESP)與大學公共英語的融合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20)

作者:張瑞霞 馬文佳 周建軍 張云龍 單位: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