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創新思路

時間:2022-05-09 04:05:35

導語:海西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創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西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創新思路

1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筆者針對企業對會計人員能力的要求,通過對我校會計畢業生的座談、問卷調查以及校內外研討會,總結幾個會計人員的業務需求的工作能力,并按重要性進行排名和分析。(1)專業能力。包括經濟業務判斷能力、會計核算能力、財務軟件應用能力、投資融資能力、稅務處理和財務分析能力。此外,涉及進出口貿易企業,還需要會計人員具備外匯業務核算、計繳關稅技能。(2)自我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是指根據工作的需要,自覺地不斷學習新知識。解決問題能力是指根據企業的財務戰略,依法處理突發、非常規會計事件的能力。(3)處理人際關系、團隊合作、溝通能力。這一能力是指工作中不僅具備處理日常賬務、與本單位相關人員處理好關系,還能夠與稅務、銀行、審計、工商等部門廣泛聯系,起到強有力的平衡協調作用。要維護業主的利益,也符合行業自律的原則,并接受政府監管。(4)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會計行業是誠信行業,會計人員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成為理性經濟人。

2福建高職會計教育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會計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一方面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社會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高職會計畢業生就業困難。通過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高職院校的調查,從會計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師、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了解省內高等職業會計教育現狀,查找與企業會計人員的需求之間的差距,發現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2.1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明確

會計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水平還不是很清楚。從當前不同高等職業院校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看,許多高職會計的培養目標或者復制會計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成為核算、分析和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或者認為高職學生是高考落榜生,只能做最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只簡單地教給學生怎樣編制會計分錄、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但是,在教育學生如何使用這些生成的會計信息,以幫助解決日益復雜的企業問題變得不足,學生缺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課程設置缺乏創新

課程設置缺乏創新,沒有高職的特點。過分強調課程的系統性,不注重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學生可能擁有了一些理論知識,但對于會計的工作,缺乏整體感知,到實際工作中無法下手。

2.3缺乏“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中,缺乏既掌握理論基礎又精通實務操作的“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會計教師一般是從高校財經類專業畢業、直接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相應的專業經驗,容易導致會計教學與實踐工作脫節,難以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2.4會計教學方法落后

會計教學方法,基本上還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缺乏形象的、立體的感官刺激,這樣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5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

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基地由校內會計模擬實訓室、校外實習基地兩部分組成。現在的問題是:首先,一些院校沒有建立具體的會計模擬實訓室,學生沒有會計專業設備,對會計工作無法形成一種感性認知。還有一些院校雖然有獨立的會計模擬實訓室,但學校的軟件和硬件設施,遠遠落后于實際工作。其次,校外實訓基地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實施。在當前的市場經濟中,企業的財務信息作為商業秘密,他們不愿意讓學生做這項重要的工作,使學生很難看到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更難以參與實際的工作。

2.6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

目前在高職會計教育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薄弱,沒有具體的課程和實踐教學,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遵紀守法、奉獻精神等,導致學生缺乏對國家相關政策與法規的理解,社會責任心不強,工作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提高了會計信息失真。

3福建省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教學改革

3.1合理定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高等職業教育,以應用型、技能培養為主要特征,高等職業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是培養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會計、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會計操作技能,既能采用手工方式、也能采用計算機方式處理日常會計核算,能勝任各種單位的財務會計崗位(群)工作,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高級會計專門人才。

3.2優化會計課程體系

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重視會計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1)理論課程體系應該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強調基本理論知識適度但夠用,為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一方面,改變以往會計專業課程重復的局面。科學設置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講授內容,可以增加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的教學時數,增設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提高學生處理、使用會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將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掛鉤,增加一些相應的課程,讓學生順利通過資格考試,取得資格證書,提高就業競爭力。(2)實踐課程體系應該以服務社會為目標,優化會計實踐課程體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包含單項技能訓練、分崗位模擬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新體系。實踐課程采取學校教學與企業實習相結合,單項技能訓練、分崗位模擬實訓可以在學校會計實驗室進行;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在企業進行。使學生掌握較強的動手能力,畢業后就能勝任會計工作,從而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

3.3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有一支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首先,建立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加強會計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提高教師教育經費的投入,鼓勵會計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到高等院校進修,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制定獎勵措施和激勵政策,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會計教師到企業實習和掛職鍛煉。重點培養一批會計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第三,高薪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會計師、財務總監到校兼職授課、舉行專題講座。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帶動學校會計教師素質的提高,還能起到信息員的作用,實踐中有新制度、新方法的實施,通過他們可迅速地反映到教學中。

3.4改革教學方法

高職會計教學方法應該由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教學方法轉變。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采用“案例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正確處理教與學關系,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交替使用多種方法來組織教學,反映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3.5完善實踐教學基地

需要從校內和校外完善實踐教學基地。首先,學校必須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實踐基地建設。其次,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和實施措施,有利于實習基地建設和發展。實訓基地的建設,采取政府財政投資、校友捐款、銀行借款、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種方式,滿足會計專業的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的數量和質量要求。校內實踐基地應加大投入,在實驗室中采購各種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會計專用器具、辦公桌椅等設備,創建一個真正的工作環境。同時,建設會計軟件和硬件設備齊全的實驗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施,張貼在墻上的會計業務流程圖表,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個感性的認知。

3.6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學校教育應該教給學生如何做人,會計工作特別要講究誠信,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高職會計專業應該設置會計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社會上存在的職業道德問題編成鮮活的案例。使學生熟悉會計法規、深刻體會到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的靈魂,為他們將來從事會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結語

為了給“海西”建設提供優質人才,地方高職院校必須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海西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教學改革是高職院校面臨的當務之急。必須解放思想,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研究學科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陳小英工作單位: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