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會計專業群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3-27 02:55:21
導語:高水平會計專業群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專業群作為高職教育學生規模最大專業群,在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專業群建設中影響巨大,明確目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準確定位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關系到未來5~10年會計人才培養成效,關系到會計人力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自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以來,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引發了職業教育工作者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尤其是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隨著《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文件的出臺,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進入落地實施層面,高職會計專業群如何建設亟待研究。
一、高職高水平會計專業群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
1.校企合作的載體和機制創新不夠。(1)校企合作的載體不明確。對于校企合作雙元開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高職院校有清楚的認識,但是與企業合作的載體尚不明確,如有的學校提出校企協同育人,但是如何落地研究的尚不充分。有的企業提出共建專業,但是企業方在專業群建設中如何發揮作用,沒有很好的舉措。(2)校企合作的機制創新不夠。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從根本上說,與校企合作機制創新不夠直接相關。要讓企業發揮育人主體的作用,需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這是解決校企合作淺層次的關鍵。2.行業新變化融入專業群教學內容不多。(1)新技術背景下行業新變化在教學內容中體現的不多。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影響,會計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如處理中小企業會計業務的云代賬、大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等等,這些行業企業變化體現在高職會計課堂上的不多,導致專業群人才培養不能完全滿足行業需求。(2)國家政策層面的變化體現在教學內容上的不多。自2014年財政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以來,先后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號)和34個應用指引,對財務會計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指出明確方向,但是目前在高職會計專業群教學內容中沒有得到充分體現。3.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不深。(1)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效果不明顯。由于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深度不夠,學校聘請的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數量和水平有限,會計行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或資深會計師往往是行業最忙的群體,在校企合作不緊密情況下,這部分人很難真正走入課堂,造成了兼職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佳。校內專任教師由于授課任務重,很難有更多的精力提升自身業務水平,與行業企業接觸不多,更新知識不夠,更難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2)校企雙元開發教材質量不高。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材開發是職業教育的特色,但是由于兼職教師參與的少,校內專任教師實踐能力不足,使項目化教材開發的質量不高,與目前倡導的活頁式教材和工作手冊式教材差距較大。(3)教學方法改革推進力度不大。教育技術進步支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尤其數字化資源開發與應用對推動教學方法改變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教師對于如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教學改革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研究不夠,實施過程中效果有待提高。
二、高水平會計專業群建設的路徑分析
1.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1)注重工匠精神培養,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人才培養結合、知行合一的培養理念,強化對會計人員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實施校企合作的“雙導師”制,探索“校企合作、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校企雙元育人新格局。(2)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試點現代學徒制,創新人才校企合作載體。通過引企駐校、引校入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把真實業務引入日常教學之中。如與記賬公司合作,學校出場所,企業帶入真實業務,建設校內云代賬中心,學生在日常教學和實踐中就可以接觸真實會計業務,必將大大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與企業合作,挑選一批優秀學生,組建現代會計學徒班,實施小班化教學,開設系列模塊化課程培訓與學習,培養技術技能型優秀人才,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有效銜接。(3)建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發揮企業育人主體作用。在學校層面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在二級學院層面探索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由于二級學院會計專業群相對集中,與企業個體的人才需求能夠有效對接,所以可以成立產業學院,明確各自責任與權利,校企全面合作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實現真正的共建共享,在良好的機制下保證校企合作的長效與穩定。2.適應新技術影響和行業發展變化,加快教學內容更新。(1)適應“大智移云”新技術影響,引入行業新規范新內容。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對會計行業影響巨大,為了更好地對接需求側變化,應加快會計專業群教學內容改革。如補充資金結算中移動支付、結算原始憑證中的電子發票等內容。會計數據采集中采集方式的變化;財務機器人的日益普及,需要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引入智能會計核算等內容。所以要求會計專業教師深入到行業企業一線,掌握新技術背景下,會計業務處理的變化,完善相關教學內容,做到專業培養的與時俱進。(2)對接國家政策,加快會計職能轉變,強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在國家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背景下,在高職會計專業群人才培養中體現得尚不明顯,目前企業中以成本為核心的內部責任會計廣泛應用,戰略地圖、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等先進的管理工具方法在行業企業中應用日益普及。應用指引對提升管理會計應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會計專業群教學中應增加管理會計相關內容,適應行業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3.積極推進“三教”改革,實現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各項舉措有效實施。(1)注重培養體系設計,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以“融入政府部門提高決策服務能力、融入行業企業提高社會服務能力、融入科研院所提高學術服務能力”為目標,重點實施“會計名師工程”提升計劃培養專業帶頭人,深入研究專業群建設工作,提高教師專業建設能力和水平。實施“會計領軍項目”培養計劃,不斷拓展教師國際化視野,創造條件增加骨干教師的海外經歷,強化骨干教師社會實踐和掛職鍛煉的管理與考核。鼓勵骨干教師參與企業技術開發應用、產品研發和社會服務,落實訪問工程師、訪問學者制度。以“行業導師工程”培養計劃為抓手,建立會計專業群的兼職教師智庫,強化兼職教師師德教風培養,提升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在實踐教學、職業指導等方面的功能。(2)校企雙元開發優質教學數字資源,建設立體化會計教材。深化校企合作,開發活頁式教材和工作手冊式教材,利用新技術手段,推進以知識點、技能點為支撐的動畫、音頻、視頻、在線測試、在線答疑等教學資源建設,全面支持學生的選擇性學習、在線學習與自主學習。強化素質教育,將職業道德養成、社會責任培養、人文素養提升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3)以學生為中心,深化會計專業群教學改革。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以國家資源共享課程平臺、浙江省在線開發課程平臺、學院自主學習平臺等各級各類教學平臺為載體,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實施路徑,構建公平開放、互聯互動、智能高效的網絡課堂教學環境。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與改革,加大合作學習、翻轉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力度。
參考文獻:
[1]周建松.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理念與思路研究[J].職教論壇,2018(1).
[2]滕業方.專業群協同創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基于高職院校為主體的視角[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5(2).
[3]韓凌芬.淺談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J].現代經濟信息,2017(16).
[4]楊天天.淺議人工智能浪潮下財會行業的發展趨勢[J].財會學習,2017(6).
作者:王忠孝 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上一篇:人工智能應用于司法實務思考
- 下一篇:中職會計基礎教學方法創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