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口語課程研究
時間:2022-11-25 11:04:28
導語:大學英語口語課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停課不停學”的現狀及“互聯網+教育”的趨勢,如何將線上平臺與教學法相結合成為熱點。該文以超星+QQ平臺為例,詳細闡述如何遵循產出導向法中的驅動-促成-評價三大流程進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設計,并通過調查問卷分析教學效果。研究發現依托線上平臺的產出導向教學法能夠激發大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研究是對該教學法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新探索。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口語;線上平臺
1背景
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正在給各行業領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催生了教育領域的新變革。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要求運用教育信息化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教育現代化[1]。教育部于2月4日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慕課等優質在線課程資源,依托在線課程平臺,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2]。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全國各高校英語教師開始依托各級各類平臺嘗試網絡授課。如何將線上平臺與教學法相結合上好英語口語課程也成了教師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將探討如何依托超星+QQ平臺、運用產出導向法進行口語線上教學,并分析其效果。
2產出導向法
產出導向法又稱POA(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由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在十幾年的研究與實踐后提出,旨在改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包含“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及“教學流程”三方面內涵。教學理念中的“學習中心說”挑戰了“教師中心說”與“學生中心說”,認為教學應該促進有效學習,在設計教學環節和任務時,首先應關注學生能學到什么[3]。“學用一體說”則挑戰了“教材中心”“學用分離”的弊端,認為包括聽、讀在內的“學”應與包括說、寫在內的“用”緊密結合。“全人教育說”認為教育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語言類課程不僅要教會學生運用外語,還應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4]。教學假設中的“輸出驅動”主張產出既是語言學習的驅動力,又是語言學習的目標[3]。與輸入相比,產出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動力,提高學習效果。“輸入促成”認為教師適時提供恰當的輸入性材料,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現有的知識與語言體系,產出水平也將提高。“選擇性學習”需要學生從輸入的資料當中選擇有助于完成產出任務的內容進行加工、學習與記憶。“教學流程”涵蓋“驅動”“促成”和“評價”三部分[3]。在“驅動”階段,教師向學生呈現未來學習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交際場景或話題,學生們在嘗試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發現自身英語能力的不足,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與欲望,隨后教師說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在“促成”階段,教師首先詳細描述產出任務和步驟,隨后提供輸入性材料,學生從中提取有用的語言形式、話語結構和內容,進行選擇性學習,期間教師進行指導并檢查,最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產出練習,學習和運用無縫銜接。“評價”分為即時與延時兩種,即時評價指教師對“促成”環節中的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延時評價則是對課后練習的評價。產出導向法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不少一線高校教師的關注,他們紛紛在各類英語課堂實踐中運用產出導向法,探討其可行性及效果。齊品和史曉春[5]設計了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采用量性和質性的方法研究了該教學法對學生口語產出能力的影響。經過三個學期的試驗,兩人發現產出導向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說成績,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且與傳統課堂相比,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口語水平方面更具優勢。任婕等[6]人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7次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口語教學,并在課程結束后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多數學生有了主動學習英語口語的意愿,課堂參與度提高,整體語言交際能力也得以增強。陳慧[7]以一具體單元為話題,設計了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流程;羅楚彥和周曉玲[8]從產出導向法驅動、促成及評價三個教學環節出發,分析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口語能力具體途徑。上述研究主要聚焦線下課堂。可以發現,產出導向教學法在線下課堂中應用較為順暢、效果較為良好。而面對“互聯網+教育”的戰略背景、疫情導致的停課現狀以及“停課不停學”的國家號召,如何在師生無法共處一室的情況下利用線上平臺上好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口語課程也因此頗具現實意義。
3線上平臺
線上教學平臺不計其數,經過前期調查試驗,筆者最終選擇了超星學習通+QQ群屏幕共享的組合模式,其中,超星學習通主要用于學習過程管理,QQ群屏幕共享則進行課堂直播教學。超星學習通是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智慧教學平臺,集課件、教學視頻、討論、作業和統計等功能為一體,便于教師上傳資料、批改作業、統計數據并管理學習行為。另一方面,口語課程實操性較強,對課上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要求較高,超星平臺雖有直播功能,但互動不便,因此筆者選用QQ群屏幕共享進行直播教學,能夠實現師生、生生間的快速連麥及文字討論。筆者在下文將以超星學習通+QQ群屏幕共享為例,闡述如何基于產出導向法進行線上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其教學效果,希望在“互聯網+教育”時代為完善產出導向法盡一份微薄之力,為廣大英語教師上好網課提供些許思路。
4基于超星
+QQ的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口語中的實際運用筆者為兩個日語班共48名學生教授了為期五周、每周一次的口語課程,教學設計基于產出導向法,課后通過問卷調查分析階段性教學效果。選用教材為《新編大學英語4》第三版視聽說教材,每一單元均設有聽力音頻、視頻輸入材料以及相關口語話題。下面以第三單元“GenderDifferences”中的口語話題“Whatisexpectedofagentleman”為例,從驅動、促進和評價三個環節詳細闡述基于產出導向法的線上英語口語教學流程。4.1驅動。為了讓學生課上有更多練習的時間,驅動部分挪到課前進行。教師提前錄制視頻,介紹“gentleman”一詞的起源與演變,以及該詞在現代語境下的內涵,并引出口語話題“Whatisex⁃pectedofagentlemaninyouropinion”。視頻中預留1分鐘的思考和2分鐘的回答時間。學生在嘗試完成該任務的過程中會發現自身英語詞匯的缺乏、表達的艱難、思維的局限和知識儲備的不足,感受到完成這樣看似簡單的產出任務并非易事,從而產生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在視頻的最后,教師說明目標和產出任務,并將視頻上傳至超星“資料”版塊,并通過“通知”版塊課前任務,要求學生自學視頻內容。教師可通過超星“統計”版塊查看學生課前學習的時間,進行監督。4.2促成。在完成課前的任務驅動準備后,教師在QQ屏幕共享直播課程的開頭再次描述產出任務,確保學生清楚了解每一步的具體要求。接著為學生提供輸入材料,具體有以下途徑:1)充分利用課本中的聽力材料:提前在超星“資料”版塊上傳課本中關于“gentleman”的一段聽力對話;2)充分利用影視資源:提前在超星“資料”版塊上傳電影《王牌特工》《神探夏洛克》等片段,展示經典紳士形象;3.充分利用經典名著資源:提前在超星“資料”版塊上傳《傲慢與偏見》中有關紳士的描寫段落;4.充分利用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學生們通過網絡尋找有關紳士特征的資料,包括著裝、談吐、性格、品德等,在QQ群中上傳并討論。學生從上述輸入材料中選擇產出任務所需的詞匯、表達和句型,進行記憶與加工,做好語言方面的準備。第二步,教師播放托福觀點類口語題的培訓視頻,學生在QQ群中總結出觀點類題的答題策略與技巧,做好行文架構方面的準備。第三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QQ群進行討論,分享各自心目中紳士的特點,相互學習,開拓彼此的思路,做好內容方面的準備。第四步,學生將之前總結的語言知識、說話技巧和具體內容三者相結合,嘗試輸出,并通過錄音的方式提交至“作業”板塊。4.3評價。針對學生提交的產出作業,教師從語音語調、遣詞造句、邏輯連貫和思維深度這四個維度進行評價回復,指出優點及不足。最后教師布置兩項作業:一是根據教師的評價,再次練習課上的任務,完成“復習性產出”;二是完成類似的口語任務——“Whatisexpectedofagoodwifeinyouropinion”,仿照課上的流程對新任務進行操練,完成“遷移性產出”,并以音頻的形式提交至“作業”版塊。五周教學結束后,筆者通過問卷的形式對授課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基于產出導向法的線上英語口語課的教學效果。共發放48份調查問卷,收回48份。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基于超星+QQ的產出導向法能夠調動自身對于英語口語的學習興趣(75%)、提高英語運用能力(58.33%)、增強獨立學習能力(52.09%),可以說遷移到網絡上的產出導向法仍能夠較好改善口語學習效果。
5結束語
在“停課不停學”背景下,高校課程紛紛轉為網絡授課模式,如何確保教學效果也成了高校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筆者通過實踐,發現基于超星+QQ的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能發揮一定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口語能力,因此可以應用于疫情期間的教學過程中。隨著疫情的緩和,各地紛紛確定復學日期,純線上授課的需求也逐漸降低,但“互聯網+教育”已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成為必然的方向,研究如何將教學法與網絡技術相結合也將具有愈加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作者:周維 單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 上一篇:商務局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口語練習法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