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與民族音樂論文

時間:2022-04-05 03:44:57

導語:媒介融合與民族音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媒介融合與民族音樂論文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傳承模式的發展

民族音樂是特定民族人群理解世界和表達情感的音樂文化形式,它與各民族人民的生產、禮教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蘊含了各民族的音樂藝術個性特點,由各族人民自覺地傳承和弘揚。面對面的口授心傳是傳統的民族音樂傳承形式,各族人民在與朋友、同伴和長輩的音樂交流中,受到感染,進而通過親自實踐,掌握音樂的節奏和韻律,進行傳承和傳播。但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的傳承模式逐漸發生了改變,音樂傳承不再以人為載體,而是通過手機、電腦和移動設備等媒介設備進行傳播,人們不再需要面對面的口授心傳,而是使用電腦、手機、U盤、DVD、VCD等設備進行記錄和整理,這使得民族音樂傳播的覆蓋面更加廣闊,打破了傳統傳承模式的局限性。此外,由于民族音樂多為各族人民在勞作和生活中即興創作和演唱,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靈感過后人們便容易忘記所唱的內容和旋律,因此,嚴重影響了民族音樂的傳承,現代媒體設備則可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在歌唱時可以用手機、移動存儲設備等便攜式媒介設備,及時記錄下來,這使民族音樂的創作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取得了更大的自由性和穩定性。在這種背景下,民族音樂的傳承必將朝著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風格更多變的方向發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審美觀念的發展變化

由于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他們在對音樂的審美上有著各自不同的標準,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逐漸接觸到外界信息和音樂藝術形式,音樂審美觀念逐漸產生了改變。人們通過電視欣賞到更多的音樂作品,通過手機和電腦了解到來自全世界的音樂知識和理念,藝術審美觀逐漸改變,開始逐漸吸收其他民族的音樂元素,并對本民族音樂進行加工和改編,形成了新的民樂形式,這種新民樂的出現一方面豐富了民族音樂的意蘊內涵和表達形式,另一方面也擴大了民族聲樂的傳播范圍,增強了民族聲樂的包容性和感染性。例如,無線網絡普及環境下,各族人民可以將本民族的音樂錄制成音頻或視頻,進而進行flash動畫加工,搭配圖片和動畫,使之更加生動可感,然后上傳到相關的視頻網站,全國甚至全世界人民就可以共同欣賞和分享,這不僅擴大了民族音樂的影響力,而且也會使欣賞視頻的人產生音樂審美上的變化。調查顯示,目前許多非本民族音樂逐漸進入各族人民的生活,并受到人們的喜愛,許多少數民族歌手認為這些新的音樂形式更易于表演,且更受歡迎,例如,哈尼族人民將陜北民歌《擁軍秧歌》用本民族語言演唱,搭配本民族舞蹈,顯得更加生動感人;楚雄黎族的左腳調也在新媒體背景下逐漸引入流行元素,用新的曲調進行翻唱,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傳唱??梢?,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受到各種音樂元素的影響,審美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人們不再向往古樸、自然、原始的傳統音樂審美元素,而更傾向于流行音樂的審美理念。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價值觀念的發展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機、電腦、電視機、網絡逐漸出現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這一方面使各族人民對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也使各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文化受到外界的關注。例如,當前,許多旅游節目都到少數民族地區進行采風,并介紹當地的特色音樂文化,人們在觀看節目時,就會對當地的民族音樂進行了解和關注。此外,一些電視音樂節目選拔賽,也為民族音樂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在《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等節目中就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演唱者,這無疑加深了人們對民族音樂的認識,提高了民族音樂的價值。增強了少數民族人民在音樂藝術上的自豪感,增強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進而自覺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

綜上所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產生了新的藝術特點,同時也產生了新的發展方向,多媒體的普及讓少數民族音樂受到了外界的影響,逐漸吸收外界音樂元素,對本民族音樂進行再次加工和創作,形成新的音樂形式。另一方面,也使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了少數民族的音樂藝術,對之進行研究和傳播,這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民族音樂的傳承方式??傊浇槿诤媳尘跋?,民族音樂在審美觀念、音樂價值觀念和傳承模式上都發生了重要改變,我們應對這種發展改變加以研究,進而引導民族音樂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田亮單位:新鄉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