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激發方法
時間:2022-04-16 04:13:59
導語: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激發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快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的誤區,掌握當前學生的思想狀況,用有實效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的學習興趣。在當前的中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大多數學校還在采用刻板教條的教學模式。“教師只教條條,學生只背條條”是中國教育的傳統方法方式,這樣呆板陳舊的教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但造成學生無學習興趣,而且限制思想品德教育在現今社會的拓展深入。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有“變”,讓變化涵蓋規律,更好地優化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學生思想境界。要提高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興趣,就要從基礎的自身品德樹立開始做起[3]。學校、教師與家長應該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共同對中學生的行為加強監督管理,家長與學校要定期進行溝通,及時發現他們在生活與學習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以身作則,在行為習慣中樹立典范。在普通中學校園中普及各類思想品德教育規范,愛國守法、尊師守信、團結進步,自強不息等基本道德規范都要進行傳播,培養和教育大家學習為人處世的方法,提高基礎素質,養成積極向前、團結友愛、助人為樂、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有的思想行為可以通過激發興趣進行培養,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出臺相關的校規進行強制規范。
2.注意時事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時事,以這些時事開展課程教學。例如,一些學生愛聊天,愛談時事,愛暢談自己的觀點,對于時事戰爭,對于社會動態,對于新聞大事,都會津津樂道。可是一上思想政治課,就提不起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育過于死板,教育過于陳舊,忽視身邊的人和事情,忽略了能夠加強學生記憶力、創新力的環境。教師可以從一些學生了解的感興趣的時事著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4]。例如,在講解《心理健康》課程時,教師可以結合最近發生的“大學寢室投毒事件”與早前發生的“馬加爵事件”等,講解造成這些惡性事件的根源,闡述其與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是密切相關的。
3.創設情境,樹立學生主體思想,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認知過程是教育培養的重要核心,將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修養素質,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社會的各類活動中如從“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出發結合社會實踐活動,靠近社會,聆聽社會[5]。
4.啟發自覺教育,引導主動學習。(1)教師要啟發學生自覺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大多學生都是渴望自己成為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教師應將他們的這一愿望同振興中華、祖國的未來聯系起來,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挖掘自己的潛力,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社會交際中,都體現其優秀的思想、優秀的品德,從而使他們由自覺地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變成他們發自內心的需要。一旦學生沒有這種自覺的形態意識,就算身在正確的思想教育之下,但內心卻在此過程之外,其思想品德教育是不會有所提升和有所改觀的。所以,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2)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獨立性。過去的填鴨式的硬灌,學生老實聽話,都不再是現今社會成功的表象。這些陳舊的方法對于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無用的。現在的教育方針是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己、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多種學習方法的指引下,形成一定的思想,通過師生對話,思想的頻繁交流,促使學生認識真理、把握真理。
三、結語
思想品德教育對于中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教師要通過各類有實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興趣,充分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新教育理念下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增強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的目標。
作者:董永霞工作單位: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
- 上一篇:網絡時代大學生品德教育思考
- 下一篇:小學思想品德情感教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