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體育教育多元化研究

時間:2022-05-22 04:52:16

導語:四川農村體育教育多元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川農村體育教育多元化研究

一、前言

四川省積極推進城鄉互動發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帶動農村發展取得了實際進展,居民收入近五年來增長很快。隨著農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對體育、娛樂等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政府逐漸認識到當今農民對體育教育的要求和農村體育教育不足的矛盾,近幾年不斷加強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投資。2007年四川省體育局表示,四川農民健身工程的達標標準是要求每個行政村要有一個籃球場、兩個籃球架和兩個乒乓球桌。四川各級政府正在逐步實現這一目標。據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1年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163個,2012年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74個。為了加強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四川省體育局和省體育總會除了發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倡議書外,還聯合教育廳、團省委、省婦聯等單位發出了在青少年、職工、農民、老年人、婦女、少數民族和殘疾人群中積極開展健身活動的倡議。農村居民收入雖然有較大提高,對娛樂和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農民過去基本沒有從事任何體育活動,缺乏體育知識和技能,認為進行農務活動已經是鍛煉了,沒有進行體育活動的意識。農村社區中,能在閑暇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數極少,缺乏一種體育鍛煉氛圍[2]。農村體育教育在四川省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的推動下取得較大提高,但是問題也在不斷顯露,例如體育設施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農民體育技能依然偏低,農民體育意識淡薄等等?;诂F實問題,農村社區體育教育應多元化。體育教育多元化發展主要是指體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元化,體育教育的內容多元化,體育教育成績的評估多元化。體育教育多元化發展不僅是要提高學習對象的技能,更要將體育思想深入人心;不僅體現在體育教育的量,更表現在體育教育質的提高;不僅體現的體育教育本身,更表現在體育教育的管理。

二、四川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師資不穩定

雖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修建農村體育設施,但是設施的利用率不高,其中重要原因是體育教育師資的缺乏。有場地有器材,但是社區農民不懂體育技術,不會使用器材,再好的設施器材也只能荒置。在農村,體育教育一般來自學校的臨時性指派,每次教學的時間很有限,農民學到的體育技能基本不夠使用。例如:在農村社區,開展農民的排球技術培訓時,在本社區很難找到懂得排球技術的專業人才,到外面聘請,不是因為環境艱苦,培訓教師不愿意來,就是培訓資金不足請不來老師。無奈之下,只能如同化緣一般,向當地只懂皮毛的體育愛好者求援。因為被聘請者還要進行正常的工作,很多的情況下也是無能為力,即便勉強聘來一個培訓教師“也只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好不容易人總算來了,幾經周折教學總算開始了,而時間也是很倉促,往往是剛剛知道一些基本的概念,教學就結束了。在每次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農民學到的體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也只能是一點理論而已。再如:農村社區羽毛球運動的教學,群眾有一定的基礎,按理說教學活動相對比較容易,但是由于教學時間太短,教學人員的水平有限,要想提高農民該項運動的水平困難重重。同時,農民的自我學習能力比較差,學習渠道有限,農村也缺乏體育學習的氛圍,所以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很難取得良好效果。

(二)農村社區體育教育不規范

政府在投入大量資金修建設施后,社區體育教育并沒有規范化,沒有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沒有定期開展體育活動,沒有建立規范的農村體育教育目標和大綱。農村社區體育教育整體處于無序化狀態:農民想運動一下就運動一下,不想運動就不運動。而根據當前農民的體育意識,完全能自主自覺地定期進行體育鍛煉的極少。這也是因為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基礎很差,農民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農村沒有體育鍛煉的氛圍所決定的。

(三)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形式單一化

由于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不規范,沒有人管理,沒有人組織,沒有人參與,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形式非常單一。現有農村教育形式主要有:學校指派體育老師到農村社區進行講解聯系;政府會貼出體育教育有關的橫幅或者到處張貼宣傳海報。

(四)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內容單調

教育內容單調是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球和乒乓球雖然在城鎮受到廣大群眾喜愛,參與度很高,但是在農村社區不一定完全適合。城市是勞動力聚集的地方,勞動基本呈現年輕化。而農村由于大規模年輕勞動力轉移,“兩極化”現象嚴重。體育教育應該要考慮區域居民的結構特點,在教育內容、設施和器材方面要考慮其適合的體育項目及興趣。比如老人只適宜一般公園的大眾健身器材,婦女喜歡運動量不大的羽毛球等運動項目,小孩子喜歡秋千、蹺蹺板等娛樂性大的體育項目[1]。因此,在開展農村社區體育教育時,必須考慮該社區人員的能力及興趣愛好。

(五)農村社區體育教育過于獨立

農村社區體育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聯合其他形式的體育教育(比如學校體育教育等),在其他形式的體育教育的帶動下進行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中小學逐漸將體育納入到必修必考課程,中小學體育教育的場地、師資、器材等都比農村社區好,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激情和意識也比農村社區高。整合社區和學校的資源,相互競技,相互促進,將有助于帶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農民進行體育鍛煉的激情。而完全通過社區體育教育獨立開展,在農村社區低體育教育水平、農民基本無體育鍛煉意識的基礎上,發展必將舉步維艱。

三、發展四川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多元化

(一)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師資來源多元化

社區不同于學校,有固定、穩定的師資來源。為了建立穩定的農村社區教育師資體系,應該建立師資來源多元化體系。

1.應該聯合學校的體育教育力量,將學校的師資力量整合到社區,開展定期的體育教育。在社區體育教育開展之初,學校教師應該作為社區體育教育的中堅力量。這些教師常年開展體育教育工作,擁有良好的體育技能和專業知識,有利于將正確的體育技能、知識和思想傳達給社區農民。

2.將優秀的體育愛好者發展成為社區體育指導員。隨著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開展,必將有優秀的體育愛好者存在,這些人接受知識的能力強,速度快,有能力成為一些后來參與的或者學習速度慢的學習者提供指導。例如:可以開展社區和學校之間的體育教育互動交流。可以讓社區的農民體育愛好者,深入學校觀摩體育課的教學,當然得在不耽誤學校的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進行,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資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強社區之間的溝通,建立師資互補機制。村與村,區域與區域之間,師資可以建立互補體系。缺少師資的可以從其他社區引進。不同社區師資的互補還可以促進社區之間的體育教育的交流。

4.建立農村社區體育師資的獎勵機制。對于給予社區體育教育有突出貢獻者給予名譽和物質獎勵,在競選或者其他方面可以給予優先考慮。例如:要想吸引體育教育人才扎根鄉村,要采取多種形式激勵受聘教師開展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積極性。在主管部門給予相應的補助的基礎上,鼓勵多渠道籌集獎勵基金,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讓受聘教師的應得報酬有一個相對穩定的來源,形成一個長效的激勵機制,這樣才能使從事社區體育教育的人才留住,體育教育活動才能夠可持續地開展。

(二)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內容及形式多元化

農村社區體育教育規范化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內容、形式以及時間安排等等。該體系的建設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村社區教育內容必須考慮社區現有常住居民的年齡、性別、興趣等特點。第二,在了解社區居民的情況確定體育教育內容后,體育教育需要明確體育教育的目的和目標。目的和目標也必須適應居民的能力和需求,不可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第三,確定目的和目標之后,體育教育必須根據現實條件(現實條件包括能使用的場地和器材、居民在某體育項目的能力等等)確定教育形式(是理論教學,還是現場指導操作練習還是競技或者觀看影片等等)。為了豐富教育的內容,提高居民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教育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和趣味化。第四,定期地開展教育活動。不同于學校體育教育,農村社區體育教育必須考慮農民的勞動時間。體育教育的時間只能安排在農民的休閑時間。時間可以根據天氣和農民的勞動時間進行稍微變化,這是農民的勞動時間的客觀因素決定的。

(三)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管理對象多元化

管理是真正落實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重要措施。管理首先是對農村社區體育設施器材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設施器材的使用率,維護好設施器材。第二是對體育教育實施的管理。體育教育在社區開展之初肯定存在阻力,社區居民不愿意參加或者參加積極性不高;或者因為時間沖突等導致教育活動不能正常開展,或者因為意見不統一導致活動進行困難等等。對于這些可能影響到教育實施的因素,必須大力開展思想工作,制定相關的制度進行規范。每個社區都要設置兼職的管理員,在不耽誤生產勞動的情況下,有組織地開展管理工作。第三,是對師資的管理。由于農村社區師資不同于學校,沒有固定的薪酬支撐,師資的穩定性比較低,因此必須維護好社區的師資體系,使教育活動正常開展。第四,對于各個項目的參與者進行管理。根據居民能力及愛好,可以對社區居民進行分組,各組進行不同的體育教育,因材施教[3]。

(四)農村社區體育評估維度多元化

評估體系是衡量農村社區體育教育效果的標準。農村社區體育教育評估必須考慮現實特點,建議從多個維度進行評估:農村社區參與體育教育的人均次數;社區體育管理及實施情況;農村社區開展體育活動的豐富情況;社區之間進行體育競技的比賽成績。為了提高評估效果,評估的結果應該與社區負責人的績效掛鉤,對于評估為優秀的社區應該給與獎勵,對于評估為不合格的社區應該給與處罰,從而真正落實評估的結果。評估要本著保護農民對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而進行。既要注意成效,又要維護農村體育活動開展的良好氛圍。

(五)農村社區體育競技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化

體育活動屬于競技類活動,在比賽中能提高參與者的熱情,發揮鍛煉者的潛力,發現彼此的不足,提高體育學習的氛圍,傳達體育教育的理念。因此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競技比賽。基于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

1.農村社區內分組比賽[4]。由于在同一個農村社區,居民的作息時間相差不大,而且距離較近,較容易開展這類活動,因此社區類比賽可以較為常態化,在平時休閑時迅速召集開展比賽。同時,由于比賽常態化,比賽可以不設置獎金等等,只是公告榮譽。比賽的目的是為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增加社區居民的溝通,提高社區居民的榮譽意識,培養社區體育學習的氛圍。比賽的氛圍應該輕松,兼具娛樂性和教育性。

2.農村社區間的分組比賽。社區之間差異較小,可以每個季度開展一次,不定期開展。社區間的比賽有助于社區居民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增強居民的體育精神,營造濃厚的體育學習氛圍。例如:可以搞一場全社區的冬季農民運動會,在冬季舉行主要考慮冬季是農閑之際,在外打工的務工農民也多已陸續返鄉,參與運動會的人員可以保障,時間也比較適宜,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會相對較高,是農村社區體育教育開展的好形式。

3.農村和學校開展交流比賽。學校教學氛圍濃,學校學生、老師與社區居民文化差異較大,觀念不一樣,屬于不同群體。不同群體之間的溝通不僅有助于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播,更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與學校的聯系,有利于提高其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意識。同時,孩子通過共同參與,加深了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有利于培養家庭感情。由于學校作息時間和農村社區居民作息時間有很大差異,不宜經常開展,否則可能影響學校正常教學,影響居民正常勞作。

4.其他各類比賽。在區域農村社區中不乏一些技能好的體育愛好者,所以可以組建一個優良的隊伍。這只隊伍可以跨區域參加大型比賽。參與這類比賽不僅可以提高技能,更可以開闊農村居民的視野,提高居民的思想境界。(本文來自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呂平工作單位:綿陽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