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病理分析與創業教育策略探討
時間:2022-12-22 05:26:30
導語:大學生創業病理分析與創業教育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病理分析,并提出了積極的創業教育策略。重點強調在創業教育過程中要符合市場實際,創業教育必須要與真實的市場相結合,訓練學生了解企業真實的創辦過程,學習創業過程中所具備的經營、管理及法律等各項知識,掌握其真實的創業本領;此外,創業教育要強調創業的風險性與創業過程的艱苦過程,隨之進一步提出了創業教育師資的重要性。
關鍵詞:創業教育;師資培養;大眾創業
創業教育在大學開展已經十幾年了,并且越來越被社會和高校所重視,隨著國家層面支持力度加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也在不斷高漲,他們開始謀劃自身創業實現個人的價值與夢想。但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實施起來不是跟風、趕潮流,如何面對現實是十分關鍵的。如今,大學生還沒能完全走向社會,缺乏社會經驗和企業運營管理實踐,唯一有的是做事業的理想和激情,這往往導致學生們在創業初期存在不少的問題和困難。由此,作為教師應該增設創業教育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個人特點,深入市場進行有效的研究,從而有針對性地來培訓和指導學生,不斷地提升學生創業優勢,以此來不斷推動企業和市場地互動,理解有關的經營和管理理念,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夢想,讓他們在創辦企業的過程中感受事業的成功。
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病理分析
現今我們所進行的創業教育強調創業理論和技能的教育,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技能、創業素質和創業心理等多方面都屬于創業的范疇。將大學生自主創業內容引入到大學教育活動中去,要求他們能夠掌握更多創業的方法和技能,不斷地對于人才市場、法律法規、金融、稅務等各項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不斷地培養他們勇于開拓、不斷創新、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也提升了他們的創業能力。世界許多國家很早就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業教育,德國在1999年提出“要使高校成為創業者的熔爐”;英國政府從中學開始就開設商業課程,要求12—18歲的中學生必須參加兩周的商業培訓;法國在初中階段就開始重視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早在1998年日本提出小學創業教育。印度20年前就提出“自我就業教育”的概念,強調對于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給予他們充足的空間來進行創業實踐。實現創業夢想,成功開辦自己的企業,當今成為了很多學生的目標和首選。學生們在創業實踐中就顯露出許多的問題。
1.沖動創業是大學生的“通病”。大學生在創業上的長處與短板都很突出,他們富有好奇心,敢想敢干,并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但是,他們往往眼高手低,不能將自身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踐能力,成為影響他們成功創業的最大障礙。同時,由于這些大學生的實踐經歷與管理能力還不足,在創業中常常碰釘子。這種急功近利、缺乏實踐經驗和不重視企業內涵建設是大學生創業的“死穴”。創業在更大程度上需要的是社會實踐經歷和工作技能,由此,在創業初期就必須充分做好市場調研,謹慎、清醒地分析與把握,理性地進行判斷選擇。2.缺乏創業知識和社會溝通能力是大學生創業的軟肋。大學生缺乏企業經營實踐經驗及有關法律和投資風險意識。不少學生在學習中接觸過管理學方面的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深入認識,導致他們人事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和營銷運營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弱項,他們實際的企業運營中往往表現出綜合管理能力的不足。既反映出他們在信念方面,其堅毅性、韌性、自制力和果決等都不夠完全、堅定,也反映出他們協調能力、進取精神以及領導、溝通、人際交往等能力都有提升空間。
3.缺乏對市場判斷力是創業失敗的“病根”。很多大學生在初選創業項目、設計公司產品時沒詳盡周密地做市場調研,不了解市場未來和前景方向。在實踐過程中,不少大學生往往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對于具體的業務流程并不能有效地監控和管理,從而導致創業失敗。加上不少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過多地關注創業成功的例子,而缺乏對于創業過程的全面思考,低估了創業的風險。而一旦在創業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他們就感到十分痛苦和茫然,這是目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也表明了大學生創業的巨大瓶頸,不利于個人創業成功。
二、創業教育與真實的創業過程相結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了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這真實反映了國家和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重視。盡管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開展了十幾年,但截至目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不少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理念認識不夠深入,對于市場人才需求和行業發展規律等問題缺乏持續深入的關注,這樣就造成教學質量下降的局面。缺乏專門獨立的組織機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經驗不足。并且,無法有效地將高校人才培養與學科專業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造成大學生的技能較差,號召力不足,無法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成為自身能力,沒有真正形成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因此,在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中,應該保證創業課程、教育理念、當前市場、城市環境、政治政策、經濟發展等多要素的緊密結合,不斷地引導學生真正了解市場和企業,并對創業各個細節、預知的困難、可能存在的風險等要素進行深入而辯證的討論,從而來更好地實現創業的成效。
三、培養具有創業實踐的創業教育師資
教師作為創業教育的核心指導者,決定了高校創業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高校的師資狀況不容樂觀,導致他們無法有效地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課程教育,阻礙了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和創業素質實現。師資力量無法滿足創業需要,高校很多創業課程的老師僅僅懂一些創業的理論知識,缺乏個人的實踐經歷和經驗,不了解市場和企業的運營規律,從而無法真正帶給學生真實的創業實踐學習。在這種錯位的教學模式的指導下,不少的創業教育過多地注重書本知識的照搬照抄,對于創業實際問題缺乏有效的關注和深入了解,無法有效地提升創業教學質量。“要培養具有創業素質的學生,教師就必須有過創業實踐”[1-2]。因此,高校應該大力提倡教師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的提升,鼓勵教師下企業學習,參與企業的生產鍛煉,對于企業創立、生產流程、經營實踐、市場開發等多個環節給予足夠而充分的重視,掌握創業與經營的本領,對于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有重要意義。
四、加強創業的風險與誠信教育
加強創業的風險與誠信教育是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大多數大學生創業的目的都是為了成功,他們往往看到成功的一面,忽視風險、缺乏心理準備。因此,在創業的時候,應該認識到并不是每個項目都賺錢,應該充分做好對自己最不利的打算,提升自己的經濟抗損失能力,提升自身的創業失敗抗壓能力。創業是人的綜合能力作用下的結果,因此必須要不斷地強化自身的各項能力,扎實創業本領,為創業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應該重點對于創業教育中的誠信教育進行強調。誠信是必備美德,關系到創業者今后的生存能力和未來的發展前景。無論是對外的交流和溝通,還是在企業內部員工管理工作中,都應該以誠待人、誠實守信,才能夠獲得更多人的認可。作為一個創業者,誠信、正派、執著是創業成功不可或缺的。創業者時時要以此律己,事事要注意誠實做事、誠信待人,在市場中公平競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樹立企業者的社會責任感,為企業恒久發展打牢基礎。總的來說,在高校創業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完善個人人格,既要充滿自信,又要謙虛謹慎,強化創新意識;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應該以不畏艱難的精神去面對;不斷地加強自我學習,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精英能力,引領企業發展;講信用,以誠待人,弘揚“誠信”美德,建立起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和對外關系,以此來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商和功 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徐本亮.大學生創業教育刻不容緩[N].文匯報,2008-6-16.
[2]李大慶.教育部鼓勵教師到創業一線兼職[N].科技日報,2002-10-22.
- 上一篇:高校創業教育的崗位創業導向探討
- 下一篇:商務英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教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