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學探究
時間:2022-06-13 08:52:40
導語: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承擔著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其自身發展卻具有局限性,關鍵在于教育內容理論性強、缺乏實踐方式。而創新創業作為一種新的實踐課程的模式彌補這一局限性。所謂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就是學生以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為導向,運用于日常創新創業實踐中而開展的具有創業教育意義和價值的特定課程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發展可以借助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增強自己的實踐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調節作用,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在校大學生,當他們面臨復雜市場形勢,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針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梳理,幫助他們實現既定目標。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也極大程度的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領域,幫助思想政治教育用理論武裝大學生自身實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新發展,讓大學生在真正喜歡的、真正關注的領域參透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準確把握內涵,為教學融合作準備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高校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目的在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加強大學生創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致力于培養出綜合型創新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決定著該課程區別于其它課程,它不僅僅需要的是在課堂上關于大學生創業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需要在充分發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創新性過程中,鼓勵大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創業實踐中。同時,針對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突發狀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也是大學生基本理論課程學習的必備課程,使大學生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該課程把大學生這群最有活力的知識分子培養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有著正確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水平的高素質人才,并為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高校創新創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困境
(一)課程設置融合度低。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只有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金融財會知識等相關的客觀課程的教育和與之相匹配的實踐,而沒有針對創業過程中,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理想、價值目標、人格、品質等的培養,極大地忽略了大學生作為實踐主體的主觀因素。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中關于創新創業教育很少,還沒有把思想政治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創新創業實踐深度融合,理論學習仍未進入實踐檢驗的階段。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目前仍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理念,更沒有建立深度融合的教育體系。隨著就業創業形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解放思想,加入創業的隊伍,已然成為大學生接觸社會的重要途徑,但創業艱辛,僅僅憑借大學生的一腔熱血是不能長久的,更需要大學生具備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把握時機和充分利用機遇的能力,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急需加入對學生思想的、精神的、品質的、道德的課程教育,而這些內容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也是該課程對大學生提出的明確要求。將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目標的培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的豐富發展,有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環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和創新。(二)復合型師資隊伍缺乏。在創新創業課程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過程中出現一個巨大的客觀障礙,是目前高校缺乏既具有創業理論知識、創業實踐能力,又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經驗豐富的復合型教師。目前各高校中的大部分老師只有大量的創新創業方面的專業知識、理論和技能,而缺乏一線創新創業實踐經驗。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老師更是只對思想領域有所研究,少有跨創新創業領域的研究經驗,沒有對創業中的大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在帶領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各領域的老師僅僅只能分別注重大學生專業技術理論知識的培養和思政治理論的講授,不能進行系統的指導,對于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進行抗壓能力和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明確引導。強大的師資體系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各高校精心挑選優秀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老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學習,接受系統的創新創業培訓,不僅僅快速加強理論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實戰經驗。高校還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讓高校老師特別是思想政治課老師能夠有機會真正的參與到企業的管理與運營中,積累與時俱進的創新創業實戰經驗。想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高度融合,高校就必須培養出一只龐大的復合型師資隊伍,一邊提高思想政治領域老師的創新創業實踐意識,一邊增強創新創業領域老師的思想引導方面的能力,互相學習互相補充,讓學生得到的全面發展,為未來成功的創業打下基礎。
四、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培養創新創業意識,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高校要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創業人才,就必須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所謂創新創業意識,就是讓大學生具有主體意識,結合自身專業優勢,整合市場、資源、技術等要素,規避風險,以達到創新創業的最佳狀態。這種創新創業的主體意識正好切合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無數個自主創業者就是人民群眾,無數個創業者自主創業就創造了歷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創業實踐基礎上,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將更吸引大學生的興趣。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人的教育、引導和培養是全方面的,因此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加強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讓大學生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創新創業實踐,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使大學生科學地認識社會主義政治經濟中的一般規律,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充分利用經濟發展規律、順應事物發展的一般趨勢,實現成功創業。(二)激發創新創業熱情,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創業艱苦,只有具備創新創業熱情的大學生,才能把美好的創新創業愿景和自己遠大抱負付諸實踐。創業熱情是創業的前提,只有具備創業熱情,才能把創業美好設想、大學生遠大理想抱負付諸實踐。“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能都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解放思想,推陳出新,抵御挫折,戰勝困難,保持樂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把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和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大學生創業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有了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就有了不斷前進的動力和熱情。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新鮮血液,應該通過理想信念教育來培養他們勇于拼搏、追逐夢想的信念,提高大學生的抗壓受挫能力,可以說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精神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當代大學生充滿活力、思維活躍,科學文化素質、道德水平高,敢于沖破落后的、陳腐的觀念的束縛,如果對其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將成為國家創新創業計劃人才的重要后備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創新創業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就是讓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克服困難,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實現社會價值。(三)規范創新創業行為,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合理合法的創新創業行為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單純依靠創新創業教育規范大學生的創業行為不能起到最優的效果。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有必要在創新創業實踐中扣好第一顆扣子,這對大學生整個人生的發展都將產生深遠影響。但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進行道德的、法制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有利于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推進。因此,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課程中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運用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規范創業行為,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彌補創業教育的不足。我國對人們在職業生活中的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素質修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應以此為標準引導、規范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發展,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帶頭作用,號召大學生積極向道德模范、先進分子學習。
【參考文獻】
[1]薛貴先.“雙創”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
[2]張秋君.高校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合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7.
[3]徐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開發青年學生創業創新思維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27):156.
作者:萬瑞 單位: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鋼琴教學實踐與運用研究
- 下一篇:情境式模擬教學在外科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