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與策略
時間:2022-08-21 08:53:13
導語: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是實現從就業型教育向創業型教育的轉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已經成為全面發展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思想信息;材料準備
創業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在校大學生創業,就是指尚未畢業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涯期間創辦事業的自發性行為。這個項目從誕生開始就收到了政府、社會等各界人士的關注和肯定,它從根本上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提供了一個優質途徑。“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是我黨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重點強調的內容。這種創業模式下大學生畢業時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身份,更多的是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提供者,能為社會其它成員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進而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正向發展。
1什么是大學生創業
“大學生創業”本質就是大學生秉著自身的興趣愛好或專業特長,自主自發地創造自己的工作。是追求個人富足的行為,也是自身價值的實現,更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提供就業出路,做出積極貢獻。(1)繼承并創新。大學生創業是一種既繼承又創新的行為。不是只有創建新的事業、企業才叫創業,對原有企業的重新定位與開發,也屬于創業行為。所以,創新是從思維和能力的創新開始的,所有形式的開拓、發展和再創造都是不同程度的創新。當然,任何創新活動都不能脫離現實。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原有條件、現實狀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去進行;其次,要根據創業者本人的知識儲備、文化程度來進行創新活動,在傳承中創新。(2)宣傳并實踐。大學生創業是一種既要宣傳又要實踐的行為。這是源于創業的實踐性———實體經濟的創造。創業衍生的商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質產品,也可以是無形的精神產品,但都是為了滿足某些人或團體需要的,反之,創業就是無價值的。那么,對自身創造的事業進行宣傳和實踐必不可少。創業者也就成為實踐和宣傳的統一。(3)管理并參與。大學生作為創業主體,需要擔當創業的管理者和參與者兩個角色。創業過程中,大學生作為始發者一般扮演建立者的角色,對日常經營采取決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又是學生的角色,必須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是普通的勞動者,需要通過努力勞動創造和獲取價值。因而,大學生創業是個管理和參與共存的項目。
2為什么要開展大學生創業
(1)創新創業人才的成長途徑。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決定了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必要措施,是經濟提升的強大推動力。每個國家都是強調創新創業,中國作為社會主義新型國家,更加迫切地需要創新型人才。大學生創業正是以培養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學校作為實施創新創業的主要載體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價值和財富。(2)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具有競爭性。為適應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要求學校能夠大量輸出具有創新精神和開創意識的人,這正是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目的所在。培養學生積極地把握商業機遇、主動地進行社會交往、準確地捕捉市場信息等手段和方法。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應該參與到新產品或者新服務的研制和開發中去。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完全適應了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3)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創業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創業本領和技能,而且充重視個人創造力的發揮,最大限度地滿足個性發展需求,使學生樂于創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以積極向上、開拓創新、善于應變的精神風貌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大學生創業的推進,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形勢,把握市場發展規律,發現和捕捉商業機遇,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變主動就業為主動創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變潛在的優勢為現實的力量。(4)我國教育改革開放的選擇。鼓勵大學生創業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活力。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首先是教育觀念的改革和發展,創業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主要功能就是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這為我國當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創業為就業渠道決解問題的同時,也為就業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減輕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學校共同發展。
3大學生怎樣進行創業
(1)思想領域。大學生創業首先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在就業困難的大形勢下,當代大學生要走在時代的前沿,扛起“創業創新”的大旗,在國家各項政策的鼓勵和扶持下,積極努力地發掘自身的創業意識和渴望,拓展職業生活視角,創新創業,為自己,甚至為他人提供一片就業小天地。(2)心理領域。①學會獨立思考、選擇、行動。作為以謀生和立業為最終目的的大學生創業,也可以為社會積累物質、精神財富。大學生首先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跳出原有體制的制約,走上創新的道路。所以,獨立是創業者的首要能力。但獨立性不等于孤僻,因為創業是群體活動,不是個體的。②善于交流、合作。在創業道路上,“同行是冤家”的思想是狹隘的,必須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博采眾長通過語言交流或者文字溝通,能夠更好地提高效率,增加成功的機會。③敢行動、敢拼搏、敢承擔。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機會和風險并存;從事創業活動,肯定會伴隨某種風險,而且事業規模越大、成就越大,伴隨的風險也越大,承受風險的心理負擔也就越大。立志創業,必須敢闖敢干,有膽有識,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創業需要具備和掌握的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動的方法,是在經歷機會的困擾、整體地看問題和進行平衡領導的能力。創業能力就個人能力而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技能,二是創業素質,創業素質除創業熱情、態度、價值觀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的基本工作能力。創業的過程困難重重,能否堅持直至成功需要具備良好的創業素質。因此,對于把創業作為人生目標的人來說,不只要有激情,要做好創業的心理準備,同時還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清楚自己是否具備創業者的基本素質,能夠清楚地告訴自己“我適合創業”,并以此不斷激勵自己遇到挫折時不退縮。教師可以將創業者的基本素質按興趣、性格偏好、工作技能和工作價值觀四個方面分類,在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重視指導學生對自己是否具有創業者的素質進行評估。特別強調的是評估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將來創業必須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進行自我訓練。如創業者必須對成就有高度的欲望、對把握自己的命運有強烈的自信心,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創業激情。工作價值觀主要有成就、獨立自主、挑戰性、服務他人、人際交往等,因而在工作價值觀探索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工作價值觀的同時,指導學生確立創業所需要的工作價值觀,如強烈的成就感、對獨立自主和挑戰性工作的追求等。
作者:張天錫 單位:三亞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分析論文5篇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培育現狀及完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