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時間:2022-12-23 03:39:58
導語: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價值取向對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問卷對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研,實證檢驗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并對創業教育是否具有調節作用進行驗證。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其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弱相關關系。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存在顯著調節作用,對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調節作用不顯著。
關鍵詞:創業教育;大學生;價值取向;心理健康
當前,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和“雙一流”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進入了改革的攻堅期。大學生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主體,也是未來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但大學生創業者的價值取向、心理健康等問題,客觀影響了其創業項目生命周期及創業成功率,迫切需要通過深化創業教育改革予以解決。
一、問題的提出
在實踐層面上,大學生創業者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失敗風險,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趨緩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者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容易出現多種心理、思想上的問題。同時,在大學生創業者中普遍存在創業就是創辦企業、追求個人利益至上、追求財富最大化等認識誤區。部分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抱有理想化的認知,特別是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對學校甚至對社會產生不滿。實際上,這些現象既是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沖突未得到有效解決的內在使然,也是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沖突導致心理困惑的外在表現。加之,高校創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精英化、泛知識化、工具化以及實踐功利化等現象,進一步激化了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的沖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心理健康,進而成為影響創業成功率的重要誘因之一。在理論層面上,創業者價值取向、創業者心理健康等問題一直是創業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是否有關聯,創業教育對二者是否具有調節作用,目前研究較少。因此,結合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知識,實證研究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并分析創業教育的調節作用,對促使高校創業教育改革始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其價值引領過程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研究假設
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屬于人格心理學范疇。哈佛大學人格心理學創始人之一All-port提出,心理健康的關鍵在于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堅定且明確的價值取向是區分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成熟的標志(Allport,1950,pp.35−78),其提出的“個人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在心理學領域擁有深刻而持久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研究指出,人的價值觀與其認識、實踐等活動密不可分,人格是促使人的價值觀作用于活動的中介。價值觀是人格形成的基礎,但同時人格也是價值觀的重要表現形式,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國內學者黃希庭較早將價值觀引入心理學,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了諸多合理的教育建議(黃希庭,2014,第30—58頁),論證了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緊密關系。(一)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系。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一定價值觀的支配下,根據其自身需要對創業目的、創業功能及應然狀態進行判斷和選擇時所呈現的傾向性。通俗地講,可以將其理解為大學生對創業價值的取舍和追求,貫穿于其創業活動全過程,不僅會影響其設定創業目標,也影響其創業活動選擇(Morris&Schindehutte,2005)、創業效果評價等方面,并對創業生涯意向有顯著的影響(Gorgievski,Stephan,La-guna,&Moriano,2018)。從心理學視角,可將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視為一種創業認知,是刺激與反應的中介,同樣的刺激之所以在不同大學生創業者身上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都是由于認知(主要是價值取向)的轉換,通過認知對刺激賦予了不同的性質和意義。而各種認知之間的協調,是維持心理平衡,促進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Biberhofer,Lintner,Bernhardt,&Rieckmann,2019)。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講,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與行為存在著一致性(陳瑩、鄭涌,2010),而創業行為的產生受創業者的動機驅動,根據需求層次理論,構建了受經濟需要激勵和社會需要激勵的二維動機模型(竇大海、羅瑾璉,2011)??酌狭x利觀是構建中國企業家價值取向的文化基礎之一,“義利觀”肯定了義與利的統一,承認“利”是“義”的物質基礎,“義”是“利”的精神指導(趙薇,2013)。根據孔孟義利觀已有研究,構建了“企業家”“企業的企業家”“社會的企業家”3種類型(吳穎,2010),分別對應創業者或企業家價值取向的經濟趨利、滿意客戶和服務社會三個維度。創業者價值取向根據不同情境下的身份認同既有經濟需要激勵和社會需要激勵,也有滿足特定目標客戶群體需要的歸屬需求(Yitshaki,&Kropp,2016)?;诖?,本文將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分為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三個維度。當然,這三個維度在大學生創業者身上可能是層次關系,也可能是共存關系,并且是動態發展的,可用三向度圖表示如圖1。1.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對很多創業者而言,積累個人財富或提高收入是其主要創業目的之一。評估其創業盈利能力是創業者自我評價心理滿意度的一個關鍵維度(Fauchart,&Marc,2011)。賺錢與企業家角色的傳統觀念有林剛等: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關,而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在創業者身上(Powell,&Baker,2014)。因此,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業時往往把創業看作是對其有經濟回報的活動,并需要一個可接受的收入水平,從心理上感到作為企業家的回報(Khelil,2016)?;诖?,本文提出假設:H1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2.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盡管收入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但許多大學生創業者還關心其他成就。除了為自己創造價值,創業者還通過創業活動為他人創造價值(Rindova,Barry,&KetchenJr,2009)。為他人創造價值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很重要,往往會增加其成就感,進而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創業者可能是第一個引入新的獨特的產品或服務,以滿足其客戶的特定需求。尤其是在大學生中,有創造力并創新一些新的產品或服務成為創業者的基本動機之一(Diener,&Seligman,2004)。大學生創業者通過為其目標客戶群體提供一些獨特的產品或服務,獲得了特定群體認可,將可能轉化為心理滿足和更積極的心理狀態(Bergmann,Hundt,&Sternberg,2016)。目標群體的認可對年輕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是促使他們成為創業者的動力之一?;诖?,本文提出假設:H1b: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3.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通過創辦企業或者非營利組織來創造社會效益也與創業者的角色有關,許多大學生創業者熱衷于為一系列環境、健康、扶貧等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并將其商業化(Adner,&Kapoor,2016)。創業者的新創企業還可能提高公眾對未得到解決的社會需求的認知,并促使其他企業采取更可持續的做法。正如現階段有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公益創業”目標為了服務社會,他們更有可能被貢獻社會的創業理念所吸引,滿足社會成就心理。扮演服務社會角色是自我效能感的來源,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Stets,&Burke,2000)?;诖?,本文提出假設:H1c:大學生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二)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系的調節作用。高校創業教育既包含對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引導與培養,也包含對大學生創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提高(李元元,2018)。當前,高校創業教育既要適應大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更要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杜建群,2018)。當然,創業教育的前提和關鍵是培養大學生創業者良好的心理素質(陳燦軍,2004),這樣才能使其自如應對創業中的多方壓力。基于此,在分析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系時,需要考慮創業教育發揮的調節作用,提出以下假設:H2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H2b: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被創業教育正向調節。H2c:大學生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被創業教育正向調節。本文將實證分析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創業教育的調節機制(如圖2所示)。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數據。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課題組于2019年1月組織開展的《大學生創業素養與價值取向調查》。調查利用問卷星平臺,以網上定向問卷的形式,面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大學、揚州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36所高校創業孵化園的大學生創業者和創新創業班參加過創新創業實踐的大學生,共收到網絡問卷1855份,其中有效問卷1518份,有效問卷率81.83%?;拘畔⒉糠职咝!⑿詣e、生源地、家庭月收入等信息,主要考慮到城市、城鎮、農村等不同生源地來源的創業者、家庭收入不同層次的創業者,其創業經濟壓力可能不同,這與價值取向、心理健康可能有關聯,作為控制變量考慮。(二)測評及信度效度檢驗。Goldberg(Goldberg,1978,pp.41−42)開發的心理健康問卷測評因簡便、省時等特點而廣泛用于創業者心理健康測評(Uy,Foo,&Song,2013)。國內有學者用Goldberg問卷測評了解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其心理健康狀況及與應酬壓力、職業倦怠感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宋佾珈、張建新、張金鳳,2014)。本文根據Goldberg開發的量表來測評創業者心理健康,依據Goldberg(1978)、Uy(2017)等學者的測量方式,采用5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問卷問題分為正向心理狀態問題和負向心理狀態問題:如“您最近能將精力專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嗎”“您覺得自己在做有用的事情嗎”等6個方面的正向心理狀態問題,見表1;“最近您因為擔心焦慮而失眠嗎”“經常感到緊張和壓力嗎”等6個負向心理狀態問題,見表2。問卷質量高低對調查結果的真實性、適用性等具有決定性作用,為確保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對問卷進行試測,并對試測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判定Goldberg心理健康問卷的實用性和適切性。本次大學生創業者心理測量量表通過SPSS22.0進行效度分析,正向維度的Cronbach’sAlpha系數為0.798,KMO值為0.828;負向維度的Cronbach’sAlpha系數為0.846,KMO值為0.835;均大于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P值均小于0.001,表明選取測評問題均具有顯著性。通過信度、效度分析以及測評問題的顯著性分析,得出Goldberg開發的量表適合本次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測評。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測評分為三個維度。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根據Palmroos&Kautonen(2010)提出的創業者收入與滿意度,設計了創業者對創造個人財富方面表現的評價及滿意度的問題,采用7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Cronbach’sAlpha系數為0.894,大于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500,0.5以上表明可以做因子分析。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根據前文提到的Fauchart(2011)等學者測量方式。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包括“在目標客戶群體中獲得強大的社會認可”“成為解決目標客戶需求的第一個推動者”等問題,采用7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Cronbach’sAlpha系數為0.951,大于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902,0.7以上表明具有較好效度。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包括“對社會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新的解決辦法”“提高公眾對特定問題的認知”等問題,Cronbach’sAlpha系數為0.907,大于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861,0.7以上表明具有較好效度。各因子的顯著性均小于0.001,表明選取的測評問題均具有顯著性。創業教育測量根據Leeetal.(2005)等設計的創業教育激發大學生意識,豐富創業者的創業知識,對創業者成功創業起到重要作用,設計了“您對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滿意度”“您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對您工作選擇、事業幫助如何”等問題。創業教育測量采用7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Cronbach’sAlpha系數為0.825,大于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681,0.6以上表明可以做因子分析。各因子的顯著性均小于0.001,表明選取的測評問題均具有顯著性,如表3所示。
四、實證檢驗
(一)假設檢驗。根據調研數據,首先對變量進行均值、標準差、相關程度分析,然后采用最大平衡值法旋轉的因子分析法,降維得到結果值進行回歸分析驗證假設。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大學生創業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與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創業教育均在P<0.01顯著正相關,表明提出假設的可能性。同時,進一步采用最大平衡值法旋轉的因子分析結果值,通過回歸模型對各變量間的關系進行檢驗。在回歸分析之前,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檢驗,心理健康程度與經濟趨利型、滿意客戶型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的容許度值分別是0.502、0.208、0.245,均大于0.1;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方差膨脹因子(VIF)值分別是1.993、4.812、4.082,均小于5,說明解釋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序列相關DW檢驗值為1.933,表明不存在序列相關性。本研究對變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歸一和去中心化;對提出的各項假設采用分層多元回歸進行驗證,在考慮基本信息中控制變量的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之外,重點探尋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創業教育調節變量分析按照溫忠麟等提出的調節效應分析步驟(溫忠麟、侯杰泰、張雷,2005)。本研究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假設模型分層回歸分析,其結果如表5所示。根據分層回歸結果,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具有顯著調節作用,進行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創業教育的偏回歸系數檢驗,確定調節方向和調節效用,如圖3。(二)結果分析。模型Ⅰ考慮了控制變量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是否對創業者心理健康有影響。從模型Ⅰ可以看出,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都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產生影響,但性別、工作經驗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其他因素影響均不顯著。模型Ⅱ考慮了在控制變量基礎上,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模型Ⅱ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回歸系數0.252(P<0.01),表明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的核心支配地位,驗證了假設H1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創業者心理健康影響結果均是正值,驗證了假設H1b“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H1c“大學生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但影響較弱,不顯著。模型Ⅲ考慮了創業教育的影響,創業教育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正向的,但當前的創業教育對創業者心理健康影響較弱,不顯著。模型Ⅳ考慮了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影響的調節作用。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的調節作用是顯著的,經過調節其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得到了抑制,證明了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驗證了假設H2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研究還表明,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的調節也起到微弱抑制,H2b的假設得到反向結果,應該是“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創業教育對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的調節微弱增強,初步驗證了H2c“大學生創業者社會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被創業教育正向調節”。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本研究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以及創業教育對其的調節作用為研究對象,結合人格心理學、創業教育學等理論,構建了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心理健康與創業教育關系的概念模型,實證分析了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驗證了創業教育對不同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系的調節作用。結論如下:1.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影響其心理健康。通過分層回歸分析發現,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影響較微弱,并不明顯。由此可見,在當前多元價值取向并存的環境下,分析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程度影響中,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處于核心支配地位,也就是說個體顯性價值幫助大學生創業者獲取財富占據主導地位,對其心理幸福感有顯著影響。2.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系具有調節作用。研究表明,創業教育的調節作用因創業價值取向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創業教育可抑制大學生創業者的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進而減弱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驗證了創業教育對兩者關系的負向調節作用明顯。同時,創業教育可微弱抑制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微弱增強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3.本研究還檢驗了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等基本個體因素變量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的影響,其中性別、工作經驗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明顯。(二)研究啟示。第一,統籌推進創業價值觀教育與創業心理健康教育。實證分析結果證實了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表明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其心理健康離不開對創業價值取向問題的處理,深化創業教育改革務必要將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關聯起來考慮,統籌推進創業價值觀教育和創業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發揮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心理健康及其相互關系的調節作用。第二,引導大學生創業者確立多元創業價值取向。大學生創業者的經濟趨利型、滿意客戶型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其實質性區別是社會責任擔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則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創業精神的差異。在高校創業教育中,要以優秀校友、成功(或失?。﹦摌I人士的創業精神教育為抓手,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殊引領作用,將創業精神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合,引領大學生創業者不斷調整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確立創業不僅要有緩解就業壓力、實現自身價值的小目標,更要有增強創新能力、努力探索事業新境界的大目標;引領大學生創業者認識到,創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應注重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確立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等多元價值取向。建立定性與定量評價、差異性與統一性評價、過程性與結果導向性評價、對比性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尊重大學生創業者的差異性、多樣性和發展性,以多元成就動機促使其確立多元價值取向。第三,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業者的優秀心理品質。大學生創業者積極的心理品質,能不斷激發其確立正確而多元的價值取向,有利于增加其主觀幸福感。在大學生創業者人格塑造中,自信樂觀耐挫應該作為重要的心理品質來培養。通過指導幫扶、文化引領、鼓勵激勵等途徑,引導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自我探索分析,不斷強化成長的快樂體驗,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和潛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訓練,持續培養其自信的心理品質,提高自我效能感。將心理學的“ABCDE技術”等應對技巧和方法引入創業教育,配合常態化的行為訓練,培養大學生創業者樂觀的心理品質,幫助其調整心態、應對困難。通過創傷教育甚至失敗體驗,培養大學生創業者耐挫的心理品質,使其感受到“即使創業失敗也收獲”“創傷后成長是真正的成長”,促使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成就感和成長愉悅感。
作者:林剛 王成春 單位:1.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2.揚州大學商學院 3.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
- 上一篇:大學生公益創業內涵、瓶頸與策略
- 下一篇: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多元混合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