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

時間:2022-12-27 09:48:17

導語:漫談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社會和政府的責任

社會和政府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就業不公平上。“據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調查發現,幾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社會關系是找工作的最佳途徑。”此外,很多沿海和經濟發達城市仍然對戶籍有所要求,存在著地域歧視。這些都使得貧困大學生就業更加困難。這些問題不但暴露了一種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更能說明的是政府責任的一種缺失。政府在對待這個問題時,不但沒有健全公平的就業機制,也沒有建立對這種不公平顯現的有力監管機制。

二、貧困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畢業生期望收入與社會收入實際水平有較大差距,同時在畢業生期望職業類型方面也與社會需要有不小差距。貧困學生也是大學生的一員,在就業期待方面同樣存在過高的問題。并且貧困生因為經濟等方面的原因,更渴望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和一份可觀的收入。而且很多貧困生在學校的成績很好,這會讓他們認為自己比其他的學生水平要高一些,從而導致整體預期水平的偏高。在這種過高期望下面對就業緊張的局面,貧困生也就更容易失望放棄。

第二,綜合能力欠佳。就業競爭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也是學生綜合實力的較量,這包括能力素質、身心素質等。貧困生大多有來自農村和貧困家庭的學生構成,這些地區或家庭的教育資源稀缺,教育觀念也比較落后,學校僅僅以培養“名牌”大學生為目的。這都使得這部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其他特長的缺失。雖然在大學四年中這些不足有所彌補,但是總體上相對一般的學生還是有一定差距。

第三,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因為自身的經濟窘迫,加之周圍“富二代”們的對比,一部分貧困大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導致他們更加脆弱敏感,限制了與同學的交往。交際圈的縮小,更加重了這部分學生的自閉與焦慮。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影響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更深遠的影響到未來的就業。還有一部分貧困大學生盲目與家庭富裕的學生進行攀比。比穿戴、比吃喝、比名牌,不但造成家庭的沉重負擔更使他們自己失去了奮斗的志氣,人生觀和世界觀出現偏差。失去了努力、樸素的優勢,就業也就難上加難。

三、教育的原因

有些大學為了招生的需要,開設許多熱門但就業前景一般的專業,使得學生在畢業時就要面臨嚴峻的競爭,畢業后只能待業。貧困大學生本身經濟上就很困難,不可能再花費金錢和知識去對新技能進行再學習,在就業上就更沒有了優勢。此外,大學的學費這個沉重的經濟負擔使得很多貧困大學生更想盡早工作。為了不使家庭更加貧困,不得不放棄考研。面對同一個就業機會,貧困大學生在學歷上就失去了優勢。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首先就要解決貧困生就業問題。政府要負主要的責任,此外社會和學校也應予以配合。從貧困生真正的需要出發,盡量考慮到各個方面。提供有力、有效、及時的政策,促進貧困生的就業。就業率提高上來,自然不會對讀大學失望,也就防止了這種問題的產生,以免引發更加嚴重的社會后果。

作者:杜婷婷單位:山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