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形勢及輔導員就業策略
時間:2022-02-19 09:37:38
導語:大學生就業形勢及輔導員就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存在,就業質量亟須提高,女學生就業壓力高于男生,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準備略顯不足,作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利益相關方,輔導員在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和充分就業中的就業指導策略選擇,可以從增強就業指導的創新性和有效性,與家長、校職能部門、企業保持家校企經常性互動,重塑大學生“勞動最光榮”的就業理念方面著手,以促進大學生更好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輔導員;就業指導
近年國家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社會對以大學生為代表的綜合素質較高勞動力的需求同步增長。據推測,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比重將升至21.6%;到2030年將超過30%,高校畢業生占青年勞動力的比例將進一步加大[1]。大學畢業生作為我國最富有生機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青年群體之一,比較系統地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是社會寶貴的人力資源。高校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大學生,最終要把合格的大學畢業生推向就業市場。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高校在未來相當長時間仍要堅持抓好的一項工作。我國結構性就業難較為典型,大學生“就業難”現象還將長時間存在。輔導員作為高校就業工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對增強廣大師生和全社會對輔導員職業的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1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大學生初次就業掌握的初級技能在行業競爭中不占優勢,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存在;大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因男女有別,女大學生就業壓力明顯高于男性。1.1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存在。國家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新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伴隨房地產市場和網購經濟的持續發展,誘發了諸如房地產和快遞等行業的高速增長,像房地產業和快遞業也由此成為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產業。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依然停留在依靠大量勞動力、資本投入等要素驅動,還未完全轉移到依靠人力資本素質提高、依靠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上。現階段勞動力市場分割明顯,能夠吸納足夠多就業勞動力的還是一些第三產業如生活服務行業。在服務行業的求職競爭中,每一個就業崗位都有很多學生求職,大學生能勝任的工作,同樣的低學歷人員也可以勝任。企業用人成本上升,大學生雖有學歷優勢,依然需要重新換工作崗位,就業穩定難以保障;崗位資源配置不均衡,在吸納大學生的就業方面還相對有限;相比起社會初級求職人數,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崗位還未能得到滿足,社會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存在。1.2大學生就業質量亟須提高。綜合評價大學生的就業質量,至少應包含4個方面的內容:工資水平、工作環境、就業能力、社會保障[2]52。現階段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與社會經濟從中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換、社會保障制度制約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值偏高有關。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我國產業發展正從低端向中高端轉型中,產品附加值普遍較低,勞動生產條件相對薄弱,高技能人才供給相對不足,初級人才相對過剩。在市場經濟競爭情況下,企業為了盡可能降低成本,對職工的福利待遇供給降低,社會還存在一定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勞動保障不健全、勞動力市場不規范、勞動關系協調不完善等制度性短板。大學生因家庭環境、就職動機等因素,就業選擇方面表現出趨同性,他們在工資水平、單位地址、就業行業的目標選擇趨于一致,單位所在地優先選擇大中城市或離家較近城市,就業行業優先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或國企,而小企業等因福利待遇差、晉升空間小、社會保障不充分而不能形成大的吸引力。勞動力供求相對不均衡,高新技術企業對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技術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3],一些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能力達不到企業要求。1.3女學生就業壓力高于男生。我國在校女大學生數已遠超男生,應屆畢業生尤其是女生人數逐年增加[2]54。職場中,女性角色越來越重要。在就業市場上,因男女性別差異,企業對男職員有所偏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女大學生由于性格、動手能力、所學專業等因素,在動手實踐、團隊協作等方面有所欠缺。未婚女大學生未來還要承擔結婚生子等家庭責任,在民營企業求職中碰到的條件要求要比男生苛刻。女大學生對自身所承擔工作施加的影響力,與男生相比有差距,在職場上經常碰到各種顯性或隱性的就業歧視。女大學生就業難度明顯高于男生。不僅如此,女大學生就業后不論是工資水平還是工作一年后的工資漲幅、職業生涯晉升空間也不及男性。一些女生自我追求感較強,渴望實現自我價值,希望找到可以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平臺,容易產生理想化的就業觀,給自己增加就業難度。
2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略顯不足
當今,為數不少的“95后”“00后”大學生,生活環境相對優越,生存壓力較小,對主動就業并不積極,對“勞動最光榮”的認識粗淺。而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準備略顯不足,對畢業生就業的注意事項教育不夠,部分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較隨意;一些學生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未重視,就業中不能很快脫穎而出;近年畢業生群體中出現“緩就業”一族,存在“等靠要”就業心理。2.1大學生簽訂勞動合同較隨意。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為確立勞動關系而訂立的以勞動權利和義務為主體內容的書面協議[4],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有較強的保護作用。大學生社會閱歷、法律意識、合同意識、求職經驗不足,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對試用期時間、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條件等內容的填寫不夠嚴肅,隨意簽約,容易陷入勞動合同的陷阱,埋下勞動糾紛隱患。大學畢業生初次找工作,參加各類招聘會,缺乏警惕性,加上求職心切,容易碰上一些就業陷阱,有的用人單位以見習期的名義不與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規避責任,用人單位給予工資低于所在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克扣試用期工資。有的畢業生對用人單位各方面情況不滿意,加上工作態度不夠誠懇,經常性跳槽,勞動合同簽訂意愿低。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過程中,切不可隨意簽約,要認真看待工作機遇,認真了解用人單位的主體資格,認真遵守契約精神,否則可能給自己造成損失。大學畢業生怎樣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高校要多方幫助其提高求職力、鑒別力、適應力。2.2大學生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未重視。就業順利與否與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有關。要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脫穎而出,大學生必須在校期間抓住各種學習機遇,參加校園社團、社會實踐、企業實習,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那些做好就業準備,具有較強學習能力、良好的發展潛質和較好適應環境的人才,才能在就業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業準備包含知識、技能、人格態度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這是一個人力開發儲備的過程,需要長期投入人力物力進行累積。現實中,一些在校的大學生對自身綜合素養的積淀未加以重視,主要精力不全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可能一味地認為榮獲各項榮譽稱號,取得各種職業技能證書,找工作就能一帆風順,忽略了綜合素養的長期積淀。就業究竟需要準備什么?對于多數大學生而言仍未有科學的認知[5],大學生需要提升自學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國家大力推行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不高。根據公益組織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的調查統計,我國青年的首次創業成功率不足10%[6]。這說明我們的大學生還需要注重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社會合作交往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方面的積累。2.3大學生“等靠”就業心理依然嚴重。對應屆畢業生而言,找工作中要付出汗水、時間、金錢等成本。學生在初次找工作過程中,容易因為工作的辛苦而放棄就業。有的學生在沒有找到預期工作單位,就業受挫情形下,容易滋生“等靠”就業心理。“靠關系”確實是找工作的一條捷徑,通過親戚朋友的介紹不失為找一份好工作的理想辦法,畢業生中不乏通過家庭關系而找到合適工作崗位的例子。很多大學生認為找工作時最好是通過熟人介紹,從而滋生“靠關系”,指望家中親戚長輩介紹工作的不良心理。有些大學生可能從一入學就認為畢業后可進入家人或親戚朋友開辦的企業就業,消極對待學業,消極對待畢業季找工作,出現“緩就業”“啃老”的消極心理;有些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將具備“關系”作為是否求職成功的首要因素,并花時間、精力去托關系、建立關系,甚至“潛關系”,對靠誠實勞動嗤之以鼻;國家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發揮積極作用,還有一些求職困難學生因自身實力較單薄,未及時適應好在校生身份向準職場人士角色的轉變,沒有及時調整好就業心態,心理因素作祟,怕就業市場中競爭不過他人,開始畏懼找工作,不敢邁出找工作第一步,就業季中“等靠”的心理更為嚴重。
3新時代輔導員在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中的策略選擇
對大多數畢業生而言,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有質量”和“有顏面”的工作。作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利益相關方,輔導員在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和充分就業中的就業指導工作策略選擇,可以從增強就業指導的創新性和有效性,保持家、校、企互動,重塑大學生“勞動最光榮”的就業理念方面著手,以促進大學生更好就業。3.1輔導員增強就業指導的創新性和有效性。就業指導的創新性,要不斷突破傳統就業工作的思維和方法,圍繞學生就業工作下功夫,有針對性、個性化地指導,增強大學生就業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想方設法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輔導員工作方式要變被動為主動,不能等學生有需求而動,等到畢業季的時候才動。輔導員提供就業指導服務,應全方位統籌,就業指導工作從大學生入校伊始到畢業階段要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從學生入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做起,建立學生個人職業規劃生涯檔案,隨著學業的深入,著重對其就業意識的灌輸、就業觀念的引導,到畢業季的求職技能等教育,輔導員在不同的年級階段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論證并加以完善,幫助大學生發展及了解自身的性格興趣愛好,提高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素質和各種抗壓能力,建立核心競爭力以便在將來職場中更好地發展。有效發揮好就業政策,惠及大學生就業,輔導員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輔導員要做好有關就業文件及就業流程的解讀,提高大學生對政府出臺就業政策的知情度,讓大學生充分知曉并能合理享受就業鼓勵政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理念,調整合理期望值,盡早確定就業目標,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從一線做起。充分認識就業在國家扶貧攻堅戰略中的重要地位,積極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出謀劃策,實施精準就業扶持,使就業困難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獲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大學生提高個人簡歷的制作質量、提醒面試注意事項、完善求職技巧。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在離校前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相關內容及其他法律知識的輔導,提高學生合同意識、增強契約精神。開展畢業生就業安全教育,特別是教育女生在權益受到侵犯時,能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及找工作期間,輔導員關注部分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及時干預。學生畢業離校后,繼續關注他們的職業發展,為他們走向成功繼續加油鼓勁。教育學生在校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不斷積累人文涵養,培養學生養成堅毅、自信、勇敢的品質來迎接未來的挑戰。3.2與家長、校職能部門和企業保持家校企互動。輔導員對學生和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存在差異。家長長期以來簡單通過學業成績看待自己小孩的表現,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而不能準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為保持大學生就業過程信息的對稱,對于學生畢業期間的事務有個清楚的認識,聚焦學生找工作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防患就業陷阱、學生對工作的想法,經常性與家長聯系,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就業。輔導員須了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在大學生畢業階段主動作為,和家長定期聯系,就學生是否直接就業、繼續深造還是出國保持溝通。實施家校互動,多方推送招聘信息,確保就業信息真實可靠,及時告知家長有關黨和政府出臺的就業文件,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國家和學校就業方面的優惠政策。校職能部門的職責與輔導員分工明確,輔導員完成好校職能部門交給的工作任務,像組織學生參加好校園招聘會、宣講會,廣開就業渠道,引導學生就業。就業指導中心等校職能部門進一步延伸校企合作,邀請企業骨干到校為大學生開職場專題講座,為大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創造機會,提升素養,使得大學生能夠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進行職位定位,找尋適合自己的行業。輔導員學生對用人單位的合理訴求要及時向校就業指導中心等職能部門反饋,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等。輔導員除了配合好就業指導中心等職能部門部署的工作外,做好大學生的就業工作,為大學生將來就業廣開門路,可以主動聯系企業,了解企業用人需求,企業對復合型人才越來越看重和需求,引薦學生進企業,利用課余時間到企業實習,增加理論知識與動手實踐的結合。3.3引導大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就業理念。曾幾何時,“勞動最光榮”成為社會普遍尊崇的價值觀,引領時代風尚;曾幾何時,“勞動”是做苦力、干臟活累活的代名詞,在社會上遭受鄙視。什么時候社會對“勞動”價值的評價回歸理性了,“勞動”也能再次是“光榮”代名詞了。指出:“我們一定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7]輔導員要讓更多大學生對勞動多一些科學、理性的理解,從敬業觀、勞動光榮、工匠精神等方面指導,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樹立大學生“勞動最光榮”的理念,讓學生領會勞動的價值,展望勞動的美好,引導合理預期,對真正靠誠實勞動致富的人表達敬重。對現今多數“95后”“00后”大學生來說,現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享受生活正成為人生追求目標,對勞動創造財富已經變得陌生。今天的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增長本領,還應該積極就業,以積極工作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調整心態,主動適應就業崗位。大學畢業生就業成功的關鍵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畢業生工作能力水平應該達到崗位的勝任力要求;二是大學生與崗位的匹配問題,在平凡崗位上,能夠愛崗敬業,不斷奮斗,獲取晉升空間。努力提高大學生良好的就業心態,是社會和學生的雙贏行為。輔導員重塑大學生的“勞動最光榮”理念,教育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尊重勞動,崇尚勞動,通過努力工作,辛勤付出,挖掘人生的第一桶金,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新時代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要清醒認識就業在國家民生工程中重中之重,加強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做好大學生就業策略準備,促進畢業生實現更好更快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選擇呈現多元化,“緩就業”會更加突出,尊重每一位畢業生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大學生要準確把握就業面臨的挑戰,正視自身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不足,努力提升技能訓練,更好地適應就業崗位。輔導員、畢業生、高校和社會利益相關方相互聯動、互相配合,對于實現國家保就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人民網.新常態下就業結構性問題突出70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難[EB/OL].(2014-12-26)[2017-11-18].world.people.com.cn/n/2014/1226/c190970-26282714.html.
[2]李長安.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就業形勢與政策選擇[J].新華文摘,2017(4):50-55.
[3]韓君.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及政策取向[J].改革與戰略,2017(4):134-136,146.
[4]杜俊峰,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7:96-105.
[5]李蕙羽.人力資本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認知偏差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4):84-86.
[6]鳳凰網.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足10%[EB/OL].(2014-12-20)[2017-11-25].news.ifeng.com/a/20141220/42761251_0.shtml.
[7]新華每日電訊.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強音[EB/OL].(2015-04-29)[2017-12-26].news.xinhuanet.com/mrdx/2015-04/29/c_134194311.htm.
作者:胡瑞安 單位:福建商學院
- 上一篇:商務英語函電與寫作課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