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辦法

時間:2022-12-14 03:34:02

導語:漫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辦法

一、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途徑

(一)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中的“人文”是在古代人文學科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我國文化傳統中,有關詩書禮樂之類的典章制度、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叫“人文”。現代的“人文”強調的是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概括來說,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包括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醫學人文素質主要指醫學生通過人文知識積累、醫學人文精神教育和醫學實踐活動而形成的基本的、穩定的素質。包括醫學生應具備的醫學人文知識和醫學人文精神內化在人的身心所特有的思想、修養、品格和氣質等。在醫療活動被稱為“仁術”,醫生被譽為“仁愛之士”。中國傳統醫學人文教育要求醫者同情病人、關愛病人和幫助病人。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醫學與人文相互滲透、融合,科學最終是為人服務的科學,它與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息息相關,這就需要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培養適合人文的發展的和諧文化環境,同時也是醫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精神形成的過程。因此,人文素質是通過人們不斷學習、實踐,并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對事物的認知轉化為一種精神,形成相對穩定的品質,并將這種精神用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二)人文素質培養的途徑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很多學者對人文素質教育進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在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這一問題上,幾乎無一例外地持肯定的態度。很多學者專家針對當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現狀與出現的問題,對人文的素質培養提出了很多建議:科學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在教學模式上從側重于教師的教轉向注重學生的學,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向以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等,這些理論為我國的素質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現代著名教育理論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沒有人文教育的技術教育是不完備的,而沒有技術教育就沒有人文教育。

1.發揮人文課程的主渠道作用

(1)調整人文社科類課程。

人文素質的提升主要來自于課堂教學,來自于人文課程的設置。有關研究表明,國內院校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學時大約占總學時的8%左右,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如美國和德國醫學院校人文類課程占總學時的比例達到了20%~25%,而英國和日本也達到了10%~15%[2]。我校設有人文社科部,開設人文素質相關的課程。但是人文課程科目設置較少,不能滿足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要求,加之教師人數不足,滿足不了開設相關類課程的選修課需求。因此要加強人文社科類課程設置,增加人文課程的學時數,補充人文課的師資力量,豐富課程內容,開發特色教材,在課程內容構建上,突出適用性和實用性。根據社會發展和醫療衛生事業的需要,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和職業能力的需要,開發多樣化、系列化、立體化的適用教材和課程,轉變教學方式,突出實踐教學[3]。如開展討論式學習、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聽報告會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知識。通過實踐將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融合,在實踐中體會理論知識,將醫學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例如服務于各種福利院、參加義診、參加社區衛生保健和健康知識下鄉等活動,可以使學生真正領會人文知識的含義,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其審美情趣,使其產生豐富的人文情感,促進其人文知識向人文精神的升華、轉化。

(2)加強政治課的思想教育的主導作用。

“兩課”是學生思想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課程,因此上好政治課是學生形成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這不僅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思想覺悟,也需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做學生思想與人生的引路人。在政治課中,還應開設與醫學教育密切相關的社會醫學、醫學哲學、醫學社會學、衛生法學、衛生經濟學等課程。此外,政治教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理論說教變成形象生動的指導課程,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政治課程應有的教育功能。

2.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

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僅是人文類課程教師的責任,也是全體教師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增添更多的人文情懷,在授課中滲透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我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課堂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各個學科中,這也恰恰體現了醫學教育的真正目的。比如,在解剖學的教學中滲透美學思想,在中醫理論的教學中滲透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思想,在各種不同學科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的內容。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情感的陶冶、境界的提升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的軟硬件建設。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為人師表的育人風范,教給學生的是他們未來需要的;學校倡導的辦學理念,即:人才培養模式(技能+特長)×態度;自然景觀的耳濡目染,即使草木瓦石的擺放都要融入人精神文化的內涵,彰顯人文情懷,使學生能夠隨時受到人文精神的啟迪,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如在樓外的公共場所豎立醫學泰斗李時珍、孫思邈、華佗等的塑像,在樓里的走廊上張貼名醫的簡介、科學奧妙、書畫、名言警句等。另外,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如人文知識講座、藝術周、演講比賽,舉辦讀書會,開展各種專業沙龍等,營造多層面的校園文化。

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人文素質的提升不僅僅是人文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培養,必須通過實踐活動將其理論知識轉化為外在體驗,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人文知識要轉化為人文精神,需要內化的過程。因此,要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投入社會生活,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通過課間見習、假期社會調研、臨床實踐等,接受社會實踐的錘煉,體驗人文精神的意義和道德的力量,增添社會的正能量,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時代精神,以促進醫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另外,在學生社團活動、運動會、藝術周等活動中注意培養大學生的溝通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合作精神和應變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多方面素質。

二、結語

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是醫學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通過醫學教育改革和學生實踐活動將學生的人文知識內化,培養出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的、合格醫學人才,從而投身于推進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醫患關系的偉大實踐中。

作者:陳良紅朱嵐李昶單位: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省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