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策略分析

時間:2022-01-03 02:50:50

導語: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策略分析

摘要:課程教育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體育課程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和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這種新課程標準形勢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我們更要不斷探索教育改革方向,革新教育教學思想,通過對學生多方面、多維度的提升,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培養出適應我國發展與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關鍵詞:大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教育改革

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與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立足于全新教育理念,通過對傳統教學體育教學的改革,突出健康教育目標。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推進教育改革的深入,圍繞學生主體,正確理解和貫徹落實課程標準,培養出身體素質過硬的新時期人才。

1體育課改中存在的誤區

1.1忽視技能與體能。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明確要求,學生體育學習的前提和目標是對運動技術的掌握,這也是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身體健康、體能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傳統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認為只要學生能夠動起來,就達到了體育要求,忽視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體能的鍛煉,導致體育課程成了休閑課、游戲課等。體育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積極開展有效體育教學,指導學生得到體能和技能的進步、增強社會生活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1.2正視“學生為本”。體育課程標準指出:“體育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表明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作為教師教學的參與者,體育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在平等互助的背景下完成的。但當下新課程標準體育課堂教學中卻出現了部分不正常現象:教師講授時間嚴重縮水,貶低教師價值,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這樣一來,不僅抑制學生主體性的有效運用,同時導致教師與學生不能有效進行互動與探究。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正視自身身份,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輔助學生掌握體育技能。1.3過分追求形式化。體育新課程標準強調合作學習,但很多體育教師認為合作必然是分組學習,未能準確認識問題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特性,布置每一個小組研究一個問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問題的內在聯系、遵守學生體育學習規律,循序漸進開展教學活動。從而,讓體育課程時而沉思、時而活躍,充分挖掘出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和獨特性的觀點。

2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2.1教育觀念健康化。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能夠正確看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建立健康化體育教學理念,對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引導,培養出身體素質過硬的新生力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學校會組織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如排球、武術、跆拳道、足球、籃球等,但教育目標都是在遵循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鑒于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無論學生選修哪一類體育項目,教師都應積極組織學生鍛煉身體。教師珍惜每一節體育課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環節。首先,教師組織學生800米跑步鍛煉,一方面是有效利用學生的體育時間,另一方面是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充足準備。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拉伸活動,幫助學生拉伸韌帶,靈活進行體育鍛煉。最后,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加以指導,幫助學生熟悉并掌握體育技能。教師圍繞健康主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每一節體育課堂中都能進行有效鍛煉,促使學生養成強健體魄,這也是對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實現,對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2.2教學內容更新化。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程的內容應隨著社會對人身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斷更新,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看待社會對體育事業的需求,引導學生強化自身體育技能。足球運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往往被忽視,這也是很多學生缺少足球興趣的原因。當下,我國關注足球事業的發展,不斷加強對足球運動員的培養與鍛煉。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有效看清社會發展趨勢,強化足球運動的開展。在足球體育課的選報中,教師應多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實際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如游戲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足球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另外,教師在足球技能講解時,還要適當滲透足球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競技精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根據國家的發展與需求,更新體育教學內容,開闊學生體育學習視野,既是對教育任務的滿足,也是對學生興趣的有效激發,對體育教育事業的深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2.3教學過程實踐化。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師在關注學生體育技能培養與體質強化的同時,更應關注體育活動的實踐,通過相應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對體育技能的實踐應用,這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進一步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高校體育教學種類多樣,教師對學生體育技能的檢驗也僅僅依靠期末體能測試。因此,在實際體育教學中,教師每學期組織全校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會。運動會的項目設置與以往運動會不同,教師根據學生的體育學習種類上報學校,除傳統的長跑、短跑、跳高、跳遠、鉛球運動項目等,學校在運動會中設置鑒賞型運動內容,對學生武術、跆拳道等進行動作點評。另外,針對足球、籃球、排球等球類項目,學校會在運動會的第二天開展比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到場觀看。通過運動會等比賽項目的舉辦,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體育技能進行實踐應用,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效果。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性應用,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師有效教、學生有效學;另一方面,體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促使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育技能。2.4課內課外一體化。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上與課下時間,組織學生積極投身于體育鍛煉,在日常鍛煉與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體育興趣,以及健康的身體素質。對學生課內外時間的有效利用,從而實現體育教學一體化。

大學生課時較少,有充足的時間自由活動,這也是學生充盈自身,為走進社會做準備的重要階段。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利用有限時間進行鍛煉,增強學生體質。每次體育教學中,教師都要鼓勵學生鍛煉身體。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每天早上會準時到操場進行晨跑,在教師的引領下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夜跑。教師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加強鍛煉并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在課下率領學生積極鍛煉,這種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形式,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善體育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學對學生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師應正確認識體育教學誤區,根據體育新課程標準革新體育教育活動,促進學生體育技能與身體素質齊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壯.基于應用型課程標準的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6):149-151.

[2]王鋒.新課程標準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J].科教導刊,2015(2):105-106.

[3]尹干閩.新課程標準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3):43-45.

作者:董杰 單位:山東省濰坊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