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論文

時間:2022-01-26 02:16:00

導語: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論文

一、關于創造教育及現狀

美國學者伊頓指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的最高經濟利益,將主要取決于我們同胞的創造才智,而不取決于我們的自然資源。”“中國學生缺少什么素質?中國校園缺少什么氛圍?”問題早被提出,答案早已被找到。素質教育的呼聲、新課程的改革……可過去了這么久,我們現在大多數學校的現狀依然是教師說,學生聽,然后大量的解題和考試,使之成為一種應試訓練,使大部分學生成為思維呆板的考試機器,前人知識與經驗的存儲器,是什么使我們改革的步伐走得這么慢,這么艱難?

創造性教育首先需要一個創造性環境:

1.從大的方面來看應該包括:人們對人才的界定、社會對學校所賦予的期望,從而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的人才評價體系,這一點我們做的還不夠。在筆者實習時,高一年級正在講第二章函數內容,班里有一部分同學是新課改的,初中新課改里分解因式、關于簡單的二次函數知識都減了,而高考對函數的考查都沒有變,抽象加上基礎薄弱讓學生學起來特別吃力,可教師又都還是用舊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覺得學生笨且難教。

2.從小的方面來看:實施數學的創造性教學,不只是一個方法問題,而首先是數學觀念的變革。實際上,也只有數學教學觀念的變革,才能導致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真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教師必須徹底摒除片面追求升學率,只為學生考高分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轉向加大思維能力培養力度,加大創新意識的培養。

3.創造型教師的缺乏:在寫此文時,筆者常常想:“像我這樣沒有什么創造性思維的老師能培養出有創造思維的學生嗎?”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可主導者是教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是培養創造型的教師,它應該包括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教育改革不應該是幾個教育者或學校的事,它應該成為一個社會從上而下的、從理念到行動的事情。它應包括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人們價值觀的改變、對教育的投入……

二、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充分認識數學中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的辯證關系

我國傳統數學教學觀念、教材與教學方法偏重于邏輯思維的培養,在思維形式上偏重于聚合思維方式的培養,忽視了知覺思維、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其結果是把學生培養成很好地理解、消化和運用前人知識與經驗的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為了培養創造型人才,強調了在創造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形式,有些卻貶低了邏輯思維的作用,甚至錯誤地認為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是對立的。若僅從知識傳授角度考慮,傳統教育并非沒有優勢(從學科考試成績看,我們的學生成績普遍高于西方國家同類水平的學生)。知識的多寡與能力強弱密切相關,孤陋寡聞的人絕對沒有強的創造力。

邏輯思維是直覺思維的基礎,直覺思維是高度純熟的邏輯思維的產物。邏輯思維是數學思維中的主導成分,直覺思維是數學發現中的關鍵因素,是邏輯的飛躍和升華。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充分認識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的辯證關系,應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在培養邏輯思維過程中,重視發散思維與直覺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把握青少年特征是實施創造教育的前提

青少年具有最富想象力、冒險精神和求新求異、求變求索的特征,青少年時代是培養創造思維、開發創造潛能的最佳時機。

(1)創造力的發揮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基礎。首先學生要有安全感,要感到自己被承認受別人的信任,這樣他才能拋棄虛偽而存在。其次必須心理自由,亦即表達、感覺、思維的自由,塑造自我的自由。心理調查表明,目前有眾多青少年存有心理障礙,消除心理障礙已成為創造教育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有健康、穩定、正常的心理,只有具備優秀的心理素質才能有真正的創造。

(2)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創造力較高的孩子多數表現為頑皮、淘氣、荒唐,行為時逾常規,處世幽默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常規、鼓勵學生解放思想表現自我、對“不合常理”的思維要疏導、鼓勵,表揚,絕不能“一棍子打死”,導致學生成為“師奴”。

學生個個都有創造潛能,只不過每個學生在創造潛能表現的內容、形式、層次上有差異,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個性。教育者必須清醒認識到:創造力并非獨指智力,創造型人才也非高智商者,智力正常的學生也可造就成創造型人才。正如畢加索所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于你長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3.培養興趣,激發創造思維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夸美紐斯也說過:“興趣是創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歡樂的愉快心理狀態,正是引發思維的最佳時機。

(1)由于數學的抽象性會給學習數學帶來困難,從而破壞學習的興趣,為此在學習數學時要充分注意數學概念、數學問題與實際的聯系,要加強實踐活動,把純粹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有關自然科學和實際問題中去,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2)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當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獲得某一成功,定然產生愉快的情緒,若是不斷得獲得成功,則學習數學和愉快情緒就會建立穩定的神經聯系。所以,教師應把學習的成功感還給學生,教育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3)走出課堂,充實課外。豐富、新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讓學生擺脫課堂的束縛,擴大視野、陶冶情操。在教師恰當的指導下,讓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觀察到課內學不到的知識,領悟課內沒有觸及的深奧道理,獲取課內無法取得的奧秘,并能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增加創新意識,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才能。

4.提供機會,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1)提供和創設創造性的問題情景。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數學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因而,我們應為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創新思維提供廣闊的時空,讓學生在課堂上樂于提問,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要引導學生在課始進行預習后的質疑,課中進行深入性的質疑,促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從而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

(2)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更要多留給學生思考、討論、動手操作的時間,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并樂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將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5.開發習題功能,發展創造思維

美國創造學家帕內斯制定了創造性解題模式(CPS),它在大量的訓練計劃中得到應用,被認為是效果最佳的教學模式之一。CPS的5個階段首先都要進行發散思維,隨后進行收斂思維。在教學中,應抓住數學習題特點,進行多向思維訓練:

(1)多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變式訓練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一題多變訓練,通過變形變式把未知轉化為已知,復雜變為簡單。在進行解題過程中,鼓勵學生不受習慣限制,不受思維定勢干擾,打破框框、勇于創新,全方位、多角度地尋求解題方法,并能選擇最簡、最優的方法,發揮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獨創性。

(2)以開放題為出發點

數學開放題的特征包括:

①問題內容的新穎性。傳統的數學封閉題條件簡單,結論固定,解法呆板,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可套用,通過大量機械重復訓練可以套用模式解決,解題者是在復制別人設定的解法,產生許多高分低能現象。而數學開放題,條件復雜,結論不定,解法靈活性,綜合性強,無現成模式可套用,需要學生獨立地進行探索,極富挑戰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條件。

②問題形成的生動性。數學開放題有的要探求多種答案,有的尋找多種解決方法,有的追溯多種成立條件,有的由變求變,有的以動帶動,很能體現現代數學氣息。

③問題解決的發散性。解題者需要運用觀察、想象、分析、綜合、類比、演繹、歸納、概括等思維方法,同時探索多個解決方向,創造新思想和新方法,獲得多種結果,有利于發散思維的培養。

(2)布置一些和學生生活相關的數學作業,并引導督促其完成

如要求學生:①收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試著解決。②挑出教材、學習參考書、習題集等正式出版物中的若干個非印刷性錯誤,并予以改正。③就學過的內容自擬三個數學小綜合題并附解,要求寫出設計的用心和得意之處。④制作立體幾何的紙模型若干個,如柱錐臺、正多面體、煙囪的直角拐脖、由正多邊形構成的非正多面體等。⑤撰寫小論文,選題有閱讀科普文獻或參考書的心得與讀后感,學習某段教材的體會或專題小結,解題或研究中的小發現,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求解等。這些措施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能完成這樣的作業,再與學生課堂教學的學習相輔相成,將使學習變成充滿創造活力的過程,這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目的。

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創造教育將會引起更廣泛高度的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成為創新人才,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必將更有利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名符.數學教育學學原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2]袁賢瓊.數學教學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J].數學通訊,1998(5).

[3]馬富榮.數學教學中發散思維培養的途徑[J].中學數學教學,1998(5).

Abstract:Innovativeeducationand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thinkinghasbecomeanimportantcontentinthecurrenteducationresearch.Thispaperpointsoutsomesolutionstocultivatemiddleschoolstudents’innovativemathematicsthinkingstartingofffromthecurrentsituationofeducation.

Keywords:quality;innovativeawareness;innovativethinking;innovativeeducation

摘要:創造性教育和創造思維培養已成為當今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將從教育現狀入手,指出培養中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的一些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素質;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