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礎教育體系改革思考論文

時間:2022-01-17 04:00:00

導語:農村基礎教育體系改革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礎教育體系改革思考論文

摘要:我國的基礎教育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扎實的。但是,在廣大農村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育體系紊亂,生員極度短缺,投資嚴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基礎教育跛足的現狀,就要認真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從農村教育投資載體上尋找切入點,從投資主體上打開突破口,從長遠規劃上布置教育網。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基礎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基礎教育投入

我國的基礎教育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扎實的。但是,近幾年來,在大廣大農村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育體系紊亂,生員極度短缺,投資嚴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農村教育跛足的現狀是令人擔憂的,產生這種局面的因素也是復雜的,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的師質力量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必須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農村基礎教育欠賬過多的問題

農村教育一直存在著投入不足的問題。加之在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存在著某些片面的思想認識,因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重城市,輕鄉村;重考分,輕素質;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教育體系呈分崩離析之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通過考試,解決了民辦教師的供養問題。將一部分合格的教師納入了財政分配的行列;而將另一部分教師清除出了教師隊伍。通過精簡機構,撤銷了鄉鎮級的教育組,解決了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問題。通過減賦,取消了教育附加,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這一系列的改革改革措施,成績是主要的,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年未能解決的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同時,也為教育改革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農村小學的老師減少了,卻沒有想辦法予以補充;體制精簡了,對農村基層學校的管理卻沒有跟上去。弄得鄉村學校有沒有老師沒有人管,學生有沒有地方上學沒有人管,農村有多少適年兒童輟學更是沒有人管。說到底,還是對農村教育的管理投入沒有跟上。這種不正常的局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會造成嚴重的教育缺失,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建設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不良后果。

2、農村學校生員有青黃不接之勢。隨著打工族的增多,一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將自己的子女帶在身邊,選擇了就近的學校就讀;也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在城里購置了房屋,將自己的孩子轉學到城里讀書。這樣一來,有一部分農村學校的學生就逐漸少起來了。有些地方,不僅學生少,老師也少。某市徐劉小學2006年全校只有2個老師和3個學生。其中一年級一個,二年級一個,五年級一個。老師教了一段時間,維持不下去了,就將學校撤銷了。這三個孩子沒有地方上學,其中有一個小孩投靠親友在鎮上讀書,另外兩個學生就只有輟學。農村類似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今農村富裕了,上學的孩子卻減少了,豈不是咄咄怪事?

3、農村投入不足如斷乳待哺之羊。所謂的農村教育投入不足究竟是指的什么呢?除了一些特困地區的學校沒有校舍,沒有課桌之外,應該說在中國的中東部地區的鄉村里學校的基礎設施還是有的。村鎮中小學主要是老師不足和教師的工資沒有著落。在財政、地方和農民共同負擔的年月里,供養了大部分民辦老師,他們的素質雖然不高,但他們能解決學生的識字問題;他們雖然沒有養老保險,但是有的人教了一輩子的農村小學生也無怨無悔;他們雖然很難造就出批量的大學生,但他們卻為農村減少了成千上萬的文盲。他們是深受當地的老百姓愛戴的農村教育工作者。在農村,一方面普遍存在著學校收費過高,農民因為交不起學費而不得不讓孩子停學;另一方面,有許多中小學卻成了欠賬大戶。幾乎每個學校都欠著一屁股的債。這是什么原因呢?是投入不足,還是經營不善呢?人們是該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

二、農村基礎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

農村教育投入不足有受農村整體投入欠賬的牽連,也有人們對農村教育認識不足的問題;有受城市教育擠壓帶來的傷痛,也有形式主義帶來的困惑;有農村的瓜果熟得快,農民的孩子當家早的慣性,也有長遠的利益見不著,眼前的利益來得快的誤區。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重城輕鄉的教育投入方式使得農村學校負債累累。長期以來,城里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著基礎教育,幾乎沒有一個城里的孩子不是高中畢業的;而農村的孩子沒有進過學堂門也不足為奇。一方面,城市學校的資金來源比較多,上面來檢查也可以裝一裝門面,教育經費偏向城市的自然也就多一些了;另一方面,農村面寬點多底子薄,要想把所有的學校都辦好,的確不容易,再加上過去的農村學校,大多數是靠農村收取提留的一部分來供養的,有的地方提留收不起來,就只有欠著學校的。日積月累,學校的欠賬越來越多,經費越來越緊,無米之炊的日子也越來越頻繁。過去的一村一校,慢慢地變成了由鄰近的兩個村或者是三個村聯合辦一所學校,有些地方甚至把聯辦學校也撤銷了,孩子們只好跑上十多里路到鎮上去讀書。有些孩子家庭條件比較差,因此,干脆就不上學了。農村的孩子沒有上學的地方,雖然說不完全是投入不足的問題,但是,投入不足卻是最根本的問題。

2、九年義務教育達標檢查使得農村學校雪上加霜。九年義務教育達標活動,的確促使農村教育上了一個臺階,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有很多中小學就是在達標中欠下的賬。有些學校本來就不富裕,為了按照上級的要求達標,就不得不大興土木,不得不咬緊牙關增加一些設施。檢查一陣風就過去了,可學校的債務卻不是一時半載能還清的。學校又沒有正當的資金來源,只好以加重學生的經濟負擔為代價來逐年償還債務。負擔加重了又迫使有些家庭不寬裕的人家望而卻步。這種惡性循環把農村的基礎教育不斷地推向了深淵。

3、農村教育整體滑坡使得投資載體發生變化。農村基礎教育是以中小學為載體的。目前,有些地方出現了村里沒有小學,鎮上沒有中學的問題,沒有了學校,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的力度,錢該往什么地方投呢?是這些村不需要學校,還是領導者的心中沒有農村學校呢?是農村的孩子上不上學無所謂,還是先把別的大事抓好了再來重視農村教育工作呢?是腳踏實地逐村逐戶地調查拿出農村教育投資方案,還是泛泛地說說而已呢?農村教育投入不足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有些人對農村教育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歸根結底,還是存在著對農民的感情問題,存在著給予農民平等的國民待遇的問題。盡管農村的孩子不能上學不會損害某些領導者的切身利益,但可關系著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盡管農民的兒子提前加入了打工族的行列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全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盡管農民的子女輟學還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卻是可能造成未來國力減弱的一個危險的信號。我們不重視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行嗎?

三、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投入的策略

從經濟發展的全局來看,每個行業的每一項工作都很重要。然而教育卻是一項基礎建設,它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人,而人的素質的高低卻對未來經濟建設的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要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就要十分重視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問題,就要改變投資載體的現狀,注重主體投入的方式,確定總體投入的方向。

1、加大對農村教育投資載體的引導、指導和督導。農村基礎教育不能忽視,不能斷檔,更不能荒廢。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摸清投資載體的現狀,調整農村教育的格局,建立基礎教育的體系。這一切都離不開對農村教育工作的引導、指導和督導。所謂引導,就是要逐村逐戶的調查摸底,并且登記造冊,徹底清查出農村究竟有多少孩子是在外地上學,有多少孩子沒有上學,要像抓計劃生育工作那樣,來一個全民動員和全民配合,對適齡的輟學兒童要進行分類排隊,有多少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沒有能力上學的;有多少是因為教育環境欠佳而導致孩子輟學的;有多少是受其他因素的制約而上不了學的。摸清情況以后,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力爭不漏掉一個孩子,不發現一個新文盲,不為今后留下一個新的遺憾。所謂指導,就是要對農村缺師少教的問題拿出一個指導性的工作方案出來,要進一步整合農村教師資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在輿論上引導老師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任教,對在這方面成績突出者予以大力表彰;在工作待遇上要盡可能地給予改善,為他們創造一個在艱苦的環境里教書育人的良好條件;在對農村教師師源的補充上要有一個切合實際的設想和長遠的規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長期地堅持不懈地把這項工作抓下去,抓出成效來。所謂督導,就是要恢復或者重建農村教育體系,對農村教師的設置、定位、培訓、檢查、考核以及職稱和職位的晉升等工作要有人問,有人管,并且要層層落實督導責任。只有建立起農村教育體系,解決好農村的師資力量問題,讓農村的學校里有人教書,有人讀書,才能為農村的基礎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把那些不能讀書或者不愿意讀書的孩子請進學堂里來,才能使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變為有效投入。

2、注重對農村教育投入主體的吸引、引進和聯合。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對社會進步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對社會資金的投入有著永久的期待和經常的渴求;同時,教育作為一種產業,對相關產業也有著推動和牽引作用。因此,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不能只當作一項事業來辦,而應該當作一項產業來發展。要用吸引、引進、聯合等多種辦法來增加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一是要吸引多種經濟成份辦教育。對農村教育,僅靠國家的財政投入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應該啟用教育信貸、教育入股等多種形式吸引相關財團和個人投資教育產業。要徹底地施行政教分開,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工作只在政策和業務上把住關就行了,而在經營上則應盡量放開搞活。要允許有條件的地方成立中等教育或者是基礎教育集團公司,并積極為其上市創造條件,國家對在基礎教育中成績突出的產業部門應該給予重獎,以鼓勵更多的人來投資這項對經濟建設有著特殊意義的教育產業。二是要引進外地資金辦教育。近年來,有不少的巨富無償捐資助學,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應該鼓勵一些富商投資興教。要在基礎設施、稅收等方面給投資者提供優惠條件,而不能看見外地人取得了一點成績就眼紅,更不能使絆子有意刁難投資者。同時要制定相應的教育投資法規,從政策和法律制度上保證教育投資、興業和分紅的合理合法性。要使各行各業投資興教成為一種風氣,一種時尚,一種為世人所稱道的現代產業。使由單純依靠財政一家投入變為多家投資辦教育;由單純依靠本地資金辦教育變為本地資金與外地資金相結合的局面;由單純依靠農村資金辦教育變為全民參與,全社會努力,全方位投入興教的態勢,努力把農村基礎教育推向一個新的起點。三是要聯合相關產業辦教育。農村基礎教育不能走封閉式辦教育的老路子,要打破行業界限,走聯合辦學的路子。農村的一些專業技術學校,可以掛靠一些大專院校或者是一些大型的集團公司,一方面可以發揮農村的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為對口單位培訓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或者作為其實驗基地,為其開展專業研究提供場所;另一方面,可以由農村學校與某些集團公司聯合辦廠,由學校提供場地和勞動力,由公司提供資金和技術,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可以半工半讀,也可以將做工作為一種實習,不拿工錢,但畢業后可以享受優先被錄用的待遇。總的來說,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不應該囿于某一個方面,而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多層面的和相互聯系的工作。誰都可以成為投資主體,誰都能從教育投入中受益。這件事只要興起來了,不僅投資者能從中受益,而且最終受益的應該是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3、實現對基礎教育投入總體的規劃、設計和整合。基礎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而又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既要考慮眼前利益,也要考慮長遠利益;既要留意城市的基礎教育,也要留意城鄉教育的共同發展;既要著眼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又要著眼于未來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是要統籌規劃城鄉基礎教育。農村基礎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要著力改變農村基礎教育投入不足,農村教師隊伍參差不齊,農村教育每況愈下的局面,就要將農村教育投入的問題納入規劃,統籌兼顧基礎教育的資金投入,統籌兼顧教師的力量擺布,統籌兼顧育人與用人的有效對接。二是要整體設計未來基礎教育。中國未來的基礎教育將是怎樣一個狀況呢?應該怎樣來設計未來基礎教育呢?這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把基礎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程來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來。中國的國情是什么呢?就是農村人口多,工業底子薄,經濟基礎差。農村人口多,說明其向工業和第三產業轉移的空間也就多;工業底子薄,則預示著隨著工業發展速度的加快,各類技術人才的缺口也大;要打牢經濟基礎,則首先要打牢教育基礎,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要根據這個國情來調整教育思路和教育布局,來規劃和設計基礎教育,來制定出一個與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植中長期計劃來。三是要著手整合各類專業人才。一方面要著力整合教師人才。農村教師人才饋乏,有很多補救措施,既可以壓縮城市教師充實鄉村教師隊伍,也可以返聘離退休教師重返講壇,發揮其余熱,還可以從各行各業中挑選經濟師、會計師、審計師、預算師、工程師等到職校任兼職教師。從而解決農村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要著力調整人才培養方向,要在培養一大批尖、高、精人才的同時,大量培養專業對口,技術對路的適用型人才。要有效地實施二級專業分流計劃,先在初級中學實施一級分流,從中分流出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學習車工、電工、建筑工等專業知識,在普通初級中學增設職業班;再在高級中學實施綜合教育和職業教育大分流,將一些以謀求未來職業為目的的學生提前分流到職業學校去。通過兩級分流,合理地安排未來人才的去向,使知識與技術相結合的專業人才更加受用人單位的青睞,更加符合經濟建設的要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育周期,節約了教育支出成本。要通過對基礎教育的規劃、計劃和整合,規劃出未來人才的藍圖,計劃出未來人才遠景,整合出未來人才的希望。

增加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是為了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又必須將投入與教育改革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增加投入來提高全民的素質,通過提高人們的素質來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通過經濟發展來建設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