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路徑分析

時間:2022-08-18 09:23:06

導語: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路徑分析

1背景:新常態

創新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主動適應從嚴治黨的新要求,鞏固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形成聚精會神抓黨建、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新格局,是提升大學生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期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際要求。

2問題

2.1黨員教育管理內容單一缺乏現實性

大部分高校對學生黨員開展的教育活動雖然開展頻繁,但是活動內容通常采用學習文件、閱讀書籍、觀看電影、入黨宣誓等方式,其內容沒有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忽略了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因缺乏現實性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在“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狀況”調查組在2012年針對全日制高校大學生黨員的調查中,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有效百分比為23.49%,觀看紅色專題電影的有效百分比是23.31%,宣誓儀式的有效百分比是18.72%,閱讀紅色經典圖書的有效百分比是18.70%,英雄人物座談的有效百分比是14.80%[2]。由此可見,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內容缺乏現實性,實際效果并不顯著,基本上沒有什么活動能給大學生黨員留下深刻印象。

2.2黨員教育管理形式陳舊缺乏創新性

據調查,由于教學資源、時間地點等現實條件的限制,各高校主要采用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方式是單向的課堂灌輸式學習,偏重理論性學習,活動形式單一,手段方法滯后,教育管理形式陳舊缺乏創新。形式基本上是單向灌輸式課堂學習,課堂簡短交流討論,學生課后撰寫個人心得體會,參加黨課考試。在“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狀況”調查組在2012年針對全日制高校大學生黨員的調查中,有19.86%的大學生黨員認為“教育方法落后”是導致理想信念教育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2]。另外,在華南地區三所高校對于“黨員參與組織生活動力不足的原因”的調查中,選擇“活動形式單一”占33.63%,選擇“手段方法滯后”占9.91%。可見,當前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忽視了雙向的開放互動式教育方式,較多偏向于以理論學習為主的傳統教育形式,忽略了大學生黨員的作為當代青年人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點。導致部分大學生黨員對黨的理論知識的認知流于表面,缺乏個人體驗和感悟。

2.3黨員教育管理前后脫節缺乏連續性

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前后脫節,注重入黨前的教育培養環節,忽視入黨后的繼續教育環節。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和投入力度呈現出隨著黨齡的增加而遞減的趨勢。調查顯示,60.64%的黨員學生認為入黨積極分子階段的理想信念教育最有效,25.39%認為預備黨員階段教育最有效,而認為正式黨員階段教育最有效的只有10%[2]。通常基層黨組織對大學生黨員入黨前各方面的教育考察較嚴格,有系統的黨課教育,思想教育工作到位,而學生加入黨組織后的教育管理基本局限于“民主生活會”和“專題學習”,出現教育管理前后缺失的情況。從大學四年發展軌跡來看,黨員教育管理貫穿于新生入學教育及中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但是忽視了對畢業生黨員的教育管理。畢業生黨員忙于實習、就業,尤其是參加校外實習的畢業生黨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參加組織生活,缺乏系統的組織生活學習平臺,不能與其他學生黨員在一起交流學習相互促進。

2.4黨員教育管理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

完善的黨員教育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是大學生黨員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的重要依據,也是檢驗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助推器和重要載體。針對“大學生黨支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調查,學生黨員和輔導員都認為“沒有完全建立黨員教育管理考核評估體系”,分別占23.92%、35.47%[3]。目前,我國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缺少考核機制,更是缺少像人力資源管理提倡的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目前沒有一個完善的標準體系對大學生黨員優秀與否進行衡量和評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黨員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自我提升的標準和方向,也因此影響了大學生黨員的整體素質。

3原因

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過于注重理論學習,忽視實踐鍛煉,理論學習內容未能貼近大學生黨員現實生活、實際需求,缺乏吸引力,也未能及時結合社會現實、時政要聞,忽視了當代青年學生樂于探索新鮮事物,注重內心感受的學習特點,因此,黨員教育管理內容單一缺乏現實性。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過于依賴黨課教育、民主生活會、專題學習等以理論學習為主的傳統教育形式,缺乏新媒體教育平臺的開發與運用。當今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隨著互聯網日益成為大學生溝通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占領網絡思政教育陣地,對于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據相關調查表明,部分高校對于網絡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認識不足,未能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實踐教育不足。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過于強調入黨前的教育培養,忽視了部分學生黨員存在“功利性太強”和“價值多元化”的突出問題。部分學生黨員認為入黨能增加就業機會和就業競爭力,入黨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一旦入黨后放松對自身的要求,黨員的責任意識減退,加之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投入力度前后脫節缺乏連續性,甚至出現個別大學生黨員入黨前后表現判若兩人的現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主要以“印象管理”為主,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機制。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學生黨員的數量逐漸增加,大部分高校已經形成的學生黨員評價方式往往來自于主管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以及參與學生活動積極性等主觀評價方式,學生成績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印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黨員的有效管理。每個學生黨員的差異性有待通過細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凸顯出來。

4對策

4.1理論與實踐并重,豐富教育管理內容

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內容要摒棄空洞的說教,要以大學生黨員成長成才為切入點,貼近青年學生的生活實際,注意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教育管理的內容應結合最新的社會新聞,時政熱點,充分考慮受眾面和接受度,使教育管理內容更富生動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高校要把大學生黨員的實踐教育放在與理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豐富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中豐富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要牢牢抓住高校服務社會的有效載體和途徑,充分利用重要節日、重要活動和實踐活動等機會,組織高校學生黨員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的社會調研、志愿服務、參觀學習、戶外黨課等具體實踐,如“黨員服務隊”、“三下鄉”、“科技創新創業”等實踐活動,強化行動教育。要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和學業困難同學結對幫扶等形式,幫助學業苦難同學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將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理論知識內化為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使他們在行動中認識社會現實,在實踐中提升思想境界,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

4.2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教育管理形式

新媒體時代,青年學生是新媒體用戶的生力軍。新媒體日益成為了解大學生黨員思想動態的新渠道,成為聯系大學生黨員的新紐帶,成為大學生黨員思政教育的新陣地。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應重視新媒體的應用,堅持與時俱進,更新工作理念,搭建新媒體黨建教育平臺。不斷提升高校黨建工作著的新媒體素養,注重發揮大學生黨員的能動性和主體作用,為大學生黨員創造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條件,引導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與自我服務。如:利用新媒體平臺征集學生黨支部的規章制度,進行優秀大學生黨員的評選與宣傳等。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應建立網絡輿情監控機制,對大學生黨員的網絡言論及行為進行搜集、分析、整理,為全面了解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提供重要參考,進行“正能量”的價值引導,主動占領網絡意識形態新陣地。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還應建立常態化的網絡信息反饋機制,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思想引領,及時信息,進行時時互動,將黨的知識、黨的政策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傳遞給學生黨員,并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時時提問和交流討論,為大學生黨員進行答疑解惑和信息反饋,讓教育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3嚴把黨員入口關,加強后續教育管理

歷年來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多次指出:“要在學生入黨前、入黨中和入黨后加強培養教育,把黨員發展的過程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應該貫穿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整個過程,包括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經過教育培養從預備黨員成長為正式黨員,再到努力成為優秀黨員的整個過程。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首先要嚴把黨員入口關。思想政治輔導員要抓住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在新生入學之初上好第一堂黨課,開展黨的理論知識及發展黨員的政策教育,使其加深對黨的認識和了解,引導大學新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盡早建立一支數量充足、質量較高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高校基層黨組織應及時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政治狀況,幫助學生明確入黨意愿,端正入黨動機,了解入黨程序,積極引導學生從思想上入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還要加強后續教育管理,要充分發揮校、院(系)兩級黨組織合力,形成相互銜接、互為補充的教育管理機制。入黨積極分子要經過遞交入黨申請書,團組織擇優推薦,黨支部開會討論,黨組織考察培養等一系列嚴格的教育考察,才能發展成為預備黨員。在預備黨員教育培養階段,學生預備黨員要經常向入黨介紹人和黨組織匯報學習、思想、生活和工作狀況,黨組織也應該引導預備黨員積極參加黨內組織生活會和其他相關活動,全方面多角度對其進行教育考察。積極探索適應新時期大學生黨員特點的組織生活新形式,提高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實效,努力使每一名大學生黨員在入黨前、入黨后、畢業前都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學習上的帶頭人、各項活動的領頭人、關心學校的有心人”[4]。與此同時,不能放松對忙于實習、就業的畢業生黨員的后續教育和管理,對走上社會的畢業生黨員要開展后續的跟蹤調查,為及時完善在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和不足提供借鑒,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4.4增強評價全面性,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中國共產黨章程》[5]第一章規定了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具體針對大學生黨員,應該在黨章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大力提高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至少應該包含政治性、先進性、先鋒性等維度,通過黨員自評、師生互評、支部考核的方式開展。政治性維度考察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包括理想信念、理論素養、黨員意識。目前多數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堅定,政治方向明確,主流是積極向上、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著少數入黨動機不端正,對社會主義理解不夠深刻等問題,因此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中考察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是否明確,是否能將個人成長成才與偉大復興的夢想結合起來;是否關注社會新聞和時政熱點,是否認真執行并自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具有政治敏感性態度鮮明,是否能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先進性維度考察大學生黨員的進取意識,包括學習情況、身心素養和創新意識。目前學生成績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評價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先進性維度不僅考核大學生黨員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還應注重考察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如組織管理能力、宣傳策劃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此外,健康的體魄、陽光的心態,以及大學生黨員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也應該納入黨員教育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先鋒性維度考察大學生黨員的模范作用,大學生黨員必須具有很強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學生準則。在學習、生活中處處以身作則,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行動上率先垂范,積極主動參與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科技創新等學生活動。大學生黨員應該具備“為民服務”的意識,主動關心幫助同學,為班級事務獻計獻策,時刻銘記黨員身份,以自身言行感染帶動周圍同學,主動擔當樂于奉獻,用實際行動,贏得同學的信賴。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應該定期對大學生黨員進行考核評價,嚴格獎懲辦法。并通過民主生活會、思想匯報等形式對評價低、不合格的學生黨員進行再教育、再培養。及時讓學生黨員發現自身不足,查缺補漏,對不符合標準的入黨積極分子推遲發展,預備黨員推遲轉正,嚴重者取消資格。

5結語

如何在新常態下創新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以提高大學生黨員整體素質、保證大學生黨員質量,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大課題,正如2014年12月,在第23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的“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由此可見,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大學生黨員隊伍,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

作者:何巧藝 柴俊青 黎學明 胡小華 單位: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2013]22號).

[2]王蓮華.創新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基于對全國18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9):72-79.

[3]林佩云.論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體系的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22-124.

[4]何熠.新形勢下提升大學生黨員質量的對策[J].江蘇高教,2013(4):131-132.

[5]中國共產黨章程[M].入黨培訓教材(2012年修訂版).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