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肝膽外科教學質量策略

時間:2022-05-29 11:31:00

導語:增強肝膽外科教學質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增強肝膽外科教學質量策略

改革開放30余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在醫學領域里來華留學交流的人員也日益增多。2007年,我國教育部制定了《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為規范、提高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的教學質量,規定了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目前,我國已有40余所高等院校開展了留學生的臨床醫學本科教育[1],更多的醫學臨床和科研機構則開展了留學生的專科專業培訓和訪問學者交流。如何提高醫學留學生非本科教育的教學質量成為各單位面臨的新課題。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長期承擔醫學留學生的臨床教學工作,對地方和軍隊交流項目的留學生進行培訓。筆者自2009開始,參加了醫療、護理和醫院管理3個專業,共6批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15個國家30余名留學生的肝膽外科臨床教學。通過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努力,以及對教學方法、內容的改進和完善,所教授的留學生到期全部順利畢業歸國,學生反饋良好,筆者還曾受到某國軍隊衛生部部長的接見。該文從授課教師的角度,就提高醫學留學生肝膽外科教學質量的方法予以探討。

1區分不同教學對象與目標,選定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是第二軍醫大學的附屬專科醫院和臨床學院,醫院所承擔的留學生教學培訓任務主要是畢業后教育,其中既有來自軍隊的外軍交流項目,又有國家部委的交流培訓計劃。留學生的肝膽外科教學,既有作為外科醫療、護理、醫院管理的內容,也有獨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因此,必須先區分教學對象的性質特點,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然后選定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我們根據醫學專業、學制類型、年級批次、培訓要求等區分學生的學習性質,對學生的班級人數、性別年齡構成、醫學職業身份、教育背景、學習工作語言、國籍宗教等特點進行綜合分析,依據不同的學習性質、培訓要求,結合我院肝膽外科教學優勢,參照2007年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制定了具體的教學目標。然后,對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進行合理的篩選。比如:在臨床高級護理班的臨床實習教學時,按照掌握常見肝膽外科疾病的綜合治療護理目標,選取肝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的內科治療護理、肝移植術后ICU護理、肝癌介入治療護理和膽管癌內鏡治療護理等內容,采用專題講座、病例討論、病區見實習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結合經典的中英文專著,編制專用的英文教材

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留學生肝膽外科教學實踐中,沒有現成的英文或中英文雙語專業教材。學生來華以后,只進行過簡單的漢語培訓,因此,肝膽外科教學只能采用全英語進行教學。由此,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參考經典的中英文外科學教材[2]和肝膽外科學專著,融合醫院的臨床教學特色,編制肝膽外科教學的專用英文教材,并不斷進行改進。在高級護理班肝膽外科教學的教材制定中,根據掌握常見肝膽外科疾病護理的教學目標,以Townsend主編的《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第17版和吳孟超院士主編的《肝臟外科學》第2版作為主要參考教材,結合基礎護理、肝膽胰疾病專科護理、護理管理內容,融合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腫瘤手術切除、動脈介入、射頻消融治療護理,膽道疾病手術以及膽道放射介入、膽道內鏡治療護理等臨床教學的特色,制定專用的教材。在醫院管理班的教材制定中,重點納入了醫院行政管理的醫療過失、事故報告、突發事件報告、醫療糾紛登記等制度,醫療工作管理的首診負責、三級查房、疑難病例討論、術前討論、會診等核心醫療制度的內容。而在制定肝膽外科專科醫師培訓教材時,按照教學目標側重在專科領域更深入的知識、能力的掌握,我們參考了Blumgart主編的《SurgeryoftheLiver,BiliaryTractandPancreas》第4版,Kuntz主編的《Hepatology,TextbookandAtlas》第3版,并融合醫院特色,增加了國際主流期刊的研究報告、前沿進展。在教學實踐中,編制的專用教材讓授課教師有了依據和規范,也便于留學生預習和復習[3],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提高教師的英語技能,加強師生的語言溝通

在任課教師選拔上,醫院選擇有副高職稱、博士學位、英語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4]。然而,多數教師在全英語教學的開始,多少存在理論教學照本宣科、依賴課件[5],臨床教學運用術語不準、解釋問題不清等現象,無法達到良好的溝通。對教師而言,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技能。首先,應該注重英語教學技巧的學習與應用[6]。觀摩醫學及其他專業全英語授課,對開場、陳述、結尾、提問、互動等環節進行分析歸納,選擇應用適合自己的語言風格和語句;其次,應該注重醫學英語的知識積累、公共英語的聽說技能提高。熟練掌握基本醫學專業詞匯的拼寫和發音、肝膽外科醫學英語的習慣表達和用法;公共英語技能可通過參加培訓、網絡自學等多種途經提高。任課教師也應該加強師生的語言溝通。授課前,除了對教案內容準備以外,還要對留學生的語言特點進行分析把握。筆者所教的留學生多來自發展中國家,英語表達能力參差不齊[7],部分學生發音本國地方口音重,需要教師把握其特點。授課中,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方法有助于加強溝通。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術語或口語的合適表達,同時營造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授課后,走訪學生、舉辦聯誼活動,更能促進語言的溝通。

4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借助多種媒體手段

肝膽外科教學屬于臨床教學的范疇,教學內容既有肝膽外科臨床課程的理論教學,也有肝膽外科的見實習教學。因此,我們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選定合適的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合,通過豐富的多媒體形式進行教學。我們進行了多種教學方法的探索。傳統的授課教學法,具有傳授信息量大、系統性強等優點,我們在經典疾病診治教學上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具有培養學習習慣和傳授學習方法的優點,我們在疑難病例教學上進行應用。常見疾病診斷治療護理教學,安排臨床見習、實習。讓有工作經驗的留學生上講臺[8]、做專題報告,其他留學生討論,可激發其學習熱情。另外,還采用了參加國際學術講座、規定內容自學等教學方法。我們采用了包含語言、文字、圖片、動畫演示、視頻錄像、醫患互動、手術操作等多種媒體形式的教學手段,應用自編英文教材、經典英文參考書和重要文獻、多媒體幻燈課件、手術操作錄像、國際學者英文報告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載體。多種媒體的教學手段為以形態學為主的醫學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表現手法[9],也為臨床教學提供了直觀的演示平臺,彌補了語言交流的部分障礙,增強了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10]。

5分析留學生差異特點,滿足個體化學習需求

“因材施教”同樣適用于留學生的肝膽外科臨床教學。不同專業、地域、宗教信仰的留學生存在著教學接受性和學習需求的群體差異。而留學生的個人學習經歷、工作背景、思想思維、興趣愛好等呈現多樣性特點,也具有教學接受性和學習需求的個體差異。這就需要選擇有差別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以滿足其個體化的學習需求。針對留學生群體或個體接受性差異的特點,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肝膽外科教學方法。對專業英語基礎扎實的留學生,推薦其直接閱讀原版專業教材[11],如:Blumgart主編的《SurgeryoftheLiver,BiliaryTractandPancreas》。引導他們使用國外醫學網站、大學校園網進行文獻檢索,并全文獲得。如:利用PubMed、Elsevier等。安排思想活躍、表現欲強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長,做小講座。針對留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我們在完成主要教學內容的同時,結合其學習經歷、工作需要,選擇個體化的肝膽外科教學內容。比如:加勒比海地區的一名學生對活體肝移植很感興趣,我們增加了相關的教學內容;應一名南亞學生的要求,我們對其當地的常見病(肝內膽管結石)進行了專題介紹。一名非洲學生自己患有膽囊結石,對手術時機和方式的選擇很關注,我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輔導。

6開展教師和留學生聽課評課制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聽課評課制度在醫學留學生的教學實踐中也同樣適用[11]。在對留學生的肝膽外科臨床教學中,我們從教師同行和留學生兩個方面、多個層次開展了全英語教學聽課評課制度。任課教師根據聽課評課反饋的結果進行改進、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師同行對任課教師的聽課評課,既可由教研室主任、高年資教師來完成,也可由同專業教師來完成,同時任課教師也要進行自我評價。聽評課的內容包括:授課內容是否突出重點,授課方法設計是否適當,英語表達是否清晰明確,語言風格能否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學習參與程度,以及是否符合其習慣和特點。任課教師也可以對其他醫學課程、經典公開課等內容進行聽課評課,從中吸取精華、積累經驗、取長補短。我們將留學生也設定為聽課評課的主體,是為了分析教學的接受性。盡管在教師聽評課時也能對學生進行評價,但并非學生狀況的直接反映。調查問卷先對教學內容難易度、教學方法和形式認同度、教師語言表達效果、教學互動形式等分級,再由學生選擇評價,并征集意見和建議。教研室組織對結果進行分析,對教學內容與方法不斷改進。在實踐中,多媒體教學內容很受歡迎,個體化的肝膽外科教學內容也收效良好。

中國在醫學教育領域中逐步走向國際化并占有一席之地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我們這一代醫學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筆者以授課教師的角度研究就如何提高留學生肝膽外科教學質量,并以選定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編制專用的英文教材、提高教師技能并加強師生溝通、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滿足個體化學習需求、開展聽課評課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實踐表明是有效的。而留學生的醫學教育在我國尚處在發展階段,提高其教學質量、推動整體水平的提高仍需同道們共同實踐、加強交流、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