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革新研究問題
時間:2022-07-22 03:14:27
導語:美術教育革新研究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基礎課教學的研究一直是處于一種比較單一的狀況,一是在規范的教材和大綱等的限定下難有作為;一是大部分的研究多流于一般化的技術性分析,大量的技法教材都屬于這一類型。在當代的教育變革環境中,這些研究已經有一種局限和封閉的危險和可能。目前我國對美術教育創新研究的重視和發現還處于起步的狀態,很多資源和條件還不是很充足。在這種情況下,美術教育創新研究會受到制約和削弱。但現在已經有更多的美術教師開始探索新的教學研究,也愿意加入到對美術教育創新研究的討論和研究空間來。以下從美術基礎課教學的實踐中,對美術教育創新研究的可能作初步的探索和討論。
一、條件與情景
一個空蕩蕩的畫室,光線昏暗———這也許是一個剛走進畫室的美術教師的第一感受,特別是當他剛從陽光燦爛的外部環境高興地進來時,心情愉快的他也許會?1.對畫室的光線條件感到失望和焦慮;2.必須尋找改善光線的辦法和途徑,比如使用燈光或拆去有影響的窗簾等;3.感到血往頭上沖,因為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和應對可能的訴求;4.告訴學生說人的視覺是可以適應光線和進行自然調節的,可以繼續進行上課;5.接下來一個教學督導員走進來對他嚴厲提出類似的感受和問題。———教師該怎么辦?
以上的這段描述是一個虛構的情節,舉出這個情節是為了說明本文提出的要點:美術教學中對一些物理環境的特殊要求以及可能的影響。就對素描教學和色彩教學來說,特別是低年級的基礎寫生課,對畫室的一些物理條件是有特殊要求的,其中之一就是畫室要有足夠的采光條件,還有也要盡量使用自然光來呈現教學環境和寫生對象,教學對象也需要充足的光線進行作業等。把這些基本條件作為要點列出,可以啟發教學者對其它物理條件進行考慮和注意,并尋找相關的教學需求與滿足。
實際上,作為教學的物理條件之一的畫室已經經過專門考慮進行設計而建造的,所以教學環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符合教學需要。當然,也可以適當從實際情況出發,盡量追求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完美。以上提出的問題只是假設而不是真實的存在。提出這個想象的導入與藝術教育的關鍵問題———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察力和感覺力———有關,同時,在教學藝術也是一種情景實例的導入法,或者達到情境模擬的教學效果。基礎課教師在進行素描光影和色彩感覺寫生課教學中,可以利用這樣的情節,甚至虛構和設計營造類似的教學劇場,并進行有趣的情景教學。
二、母題與素材
在討論到具體教學時,為了避免流于空談或被懷疑為不著邊際和虛假之嫌,那么有必要關切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素材———可以以某一個具體章節和內容為例,比如在設計專業一年級的素描靜物寫生課中,其中一個主要的教學內容和訓練素材是靜物模型組合(對照教案或教材進行參考)進行分析研究。擺設靜物模型對象要以教學大綱和教案內容作為依據。有些章節還限定靜物的類型和基本的組合形式等,甚至還標明了具體靜物的名稱和物理形態。這些可以看作是基本的母題和來源。如果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擺設教學模型,這就使基本的素材成立,但靈活運用教材和教學內容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更是這樣。下面的很多論述也可以從側面說明這個問題。對素材和母題關切的程度越深,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更大。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做到這一點。具體做法可以是在不影響實際技巧訓練和操作效果的條件下,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要求和知識要點進行有機的擺設和組合。在這里要特別提出和引起注意的是,可以適當增加藝術想象、物象聯系、相關人文內涵、文化對照等考慮角度,并對素材進行靈活的創新和設計組合(選擇和比較、尋求和挖掘、視野擴展和形成參照系統等)。貌似簡單的靜物擺設,在教學者的細心關切下,呈現的素材效果越好,越容易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而學生也可以感受到母題和素材的感召力,對教師接下來進行實踐指導和啟發性教學極有幫助,并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甚至感動教學對象。
三、感覺與經驗
———“像這樣,你的手指要緊緊地捏住鉛筆,感覺到指尖在用力的感覺……”
———“感覺你的筆和線條在紙面上猶如駕駛汽車在平坦的公路上行使的感覺,你可以感覺到那種輪子壓住地面的力量……”
———“如果你的線條畫不好,就好象失控的車子開在崎嶇不平的山間小路上……”
———“感覺筆和紙相互摩擦時發出的那種聲響……”一個老師給低年級學生上素描課講線條時可能這樣形象化講解。教師在具體指導和講授的過程中,有時候并不是按照教材的書面表述進行教學,以上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同樣是講線條,不同的教師可能會根據個人的經驗、想象和創造來啟發學生的學習實踐。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或者對一個作品進行觀察和論斷等,往往具有個人獨到的見解。同樣,與學生的交流也很需要講究技巧。評價學生作品時,往往也反映了教師的評價能力、方式和風格,甚至是健康度。以下是一些課堂評價的啟發性例子,一個有經驗的美術教師也許會這樣評價學生的作業:
———“我只要看畫面上人物的頭、脖子和肩膀的關系,我就可以看出你真實的水平……”
———“給我看看你的調色板,如果上面的色彩是協調的,那么你的畫面上的色彩一定也是協調的……”
———“你的畫面的四個邊沿和角落是怎樣考慮和處理的……”
———“你的畫面有一個明顯的優點,我要和你做具體的交流……”以上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深入思考一些在教學中遇到的存在模糊性的問題和地帶,而這些正是專業研究者和實踐者、或者是其他觀察者需要認清和分辨的內容。當然這些問題還是很難以完全被清晰描述出來,也許只能在這里提出來,并作為給研究者和實踐的一個提示和啟發。在具體的專業教學實踐中,還可能會遇到一些有趣的問題:1.真正的專家是看要點而不是對照生硬的套路和模式?2.學院派步驟示范不能解決全部的教學問題?3.還有很多是大綱和教案不能向你透露的東西?4.引起教學爭論的地方出現在何處?5.美術教學的標準是畫出一張好畫?……(對以上問題讀者可以有自己的判斷和答案,也可以繼續進行補充。)
四、動態與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具體教學形態的變化。例如在高年級的基礎課教學中,有些基礎課實際上已經是接近專業課了,像在大專五年制的素描和色彩課教學中,課程一直延伸到四年級,而且我院美術教育專業實際上也是把一些基礎課作為專業課來設置的。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發展需求,需要適當地在高年級進行一些更加專業化的創新訓練。在應對教學變化方面,傳統和單一的學院技法示范教學沒有靈活性和必然的適應性。除了在教學內容上的變化,教學對象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既是一個學習時間的變化,也是一個知識空間的變化,實際上教學對象的主體也會發生內在質變。考慮到學生是活的主體,學習的真實動態過程會隨著教學互動關系而深入,這些變動中的教學關系,都是當代教師需要思考和靈活應對的事實,也是一種挑戰。這些教學中的形態變化看上去是很自然的,但是要具體把握總體動態并不容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變動中的教學關系:1.學生專業學習心理逐步成熟,教師要進行準確評估和細致把握。2.隨著學生專業水平和知識面的提升,師生交流和討論的空間和壓力增加。3.學生綜合評鑒能力的提高,對美術教學互動的要求更加深入和具體。4.學科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挑戰,當代教學環境中遇到的劇變影響明顯加大。以上幫助我們觀察到一種變動的教學關系的事實,“藝術教育的互動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種過程會隨著條件和環境的變化發生改變和修正”(李志華2006)。所以,去認識和研究這一形態變化,對實際教學和教學發展是必要的,也對教師會有所幫助。
五、差異與還原
一個課程結束時,教師會看到學生作業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就算對作業標準和要求做了嚴格的規定,或者評分標準也有明確的要求,也不會影響或者掩蓋這些差異的存在。特別在高年級的教學中,更要適當尊重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學習特點和差異,使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能夠與其他創新課程相協調,而基礎課教學不應該成為限制學生對表現風格和藝術特點追求的障礙。在當代的藝術教育環境下,面對風格多元和潮流多變的藝術現狀,對于教學視野的明顯沖擊,也是一個美術教育無法回避的事實和挑戰。在學生的各類作業展覽中,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多元的教學效果;在各種學生作業和作品的出版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多元化和充滿差異性的作品。但是,這些作品的核心藝術規則和方法是一致的,雖然表現的形式不同,但最終也會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接受。對這種豐富性和創新性的回避只會限制教學的視野。同樣,美術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就像我們生存其間的世界中的多種語言一樣,也是豐富多彩和具有鮮明的特點以及美感的,美術教育也要尊重和發揚這種自身的審美價值和意義。這樣我們會接近并還原藝術教學本初具有活力的面貌和特點。在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種種變化不定和充滿疑慮的狀態也會得到逐步厘清,而對藝術教學的一種真正理解和感悟會平復教與學共長過程的漫長艱辛。藝術教學的意義之一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得到共同的藝術化回報,而藝術教學因為所傳達的意蘊也可以成為對教學生活的真正激賞。
六、結語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得到啟發,美術教育創新研究既可以立足于教學實踐,甚至是美術基礎教學這些較少人文涵蓋的課程。在今天知識爆炸的時代,這些可能性將會給教學的各個領域形成影響和刺激,教師也必須考慮這種必然和正在發生的影響和可能,這將是美術基礎教學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也是基礎教學的幸運之所在,也將給教學帶來一股清新的新風,同時也將激活整體的教學研究和教學生活。下面我將提出幾個開放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已經超越美術基礎教學的范圍,擴大到更廣泛的藝術教學領域,但仍然包含了美術基礎教學),思考它們將會進一步豐富和啟發我們的思想和想象:1.藝術教學不是封閉的過程,藝術教學需要激發、啟發、交流和質疑?2.藝術教學也需要發現和創新,也需要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表達?3.藝術教學需要導向?4.藝術教學幫助我們發現了什么?問題是開放性的,讀者可以自由評判和作答。
- 上一篇:傳播學想象及疑惑
- 下一篇:司法局維穩攻堅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