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開展路徑

時間:2022-09-23 08:35:25

導語: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開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開展路徑

摘要: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有效途徑。本研究通過梳理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現狀成因分析,嘗試從制度保障、課程實施、資源優化以及勞動教育評價角度,探索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開展路徑,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

關鍵詞:勞動教育;職業教育;路徑

一、引言

新時代下各學段有關勞動教育的全面發展已經提上日程。2018年9月10日,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要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文件中也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由此可見,新時代下各學段勞動教育得到國家更多的重視。本文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依據,以“勞動教育”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搜索。梳理文獻發現,現有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段的勞動教育內涵明晰、教育價值等理論層面,以及各中小學校勞動教育的實施等實踐探索層面。然而,關于大學階段尤其是職業教育階段如何開展勞動教育的研究文獻卻很少。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當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現狀,嘗試從制度保障、課程實施、資源優化以及勞動教育評價角度提出改善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現狀的意見與建議,以供各職業院校參考。

二、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現狀

勞動教育一直被視為中小學段重要的必修課之一,但在大學段便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職業教育以培育高技能型人才為辦學宗旨,更應將勞動教育內涵貫徹始終,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特色,而不是給學生造成“工具人”的勞動教育誤區。分析其成因關鍵在于,一是勞動教育內涵建設不足,職業院校未能正視院校內部對勞動教育的缺失與誤用;二是勞動教育內涵價值認識不足,職業院校未能規范設計與開發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專業課程;三是勞動教育內涵理解不足,職業院校未能在思想認識上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一)職業院校對勞動教育的缺失與誤用

在基礎教育階段,龐茗萱等在對天津市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中發現,在抽取天津市的40所樣本校中有27.5%學校未開設勞動教育相關的課程。由此可見,基礎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仍存在缺失情況,職業院校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情況不容樂觀。職業教育始終堅守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這就要求學校培育的學生不僅具有技術過硬的本領同時要兼備新時代高素質勞動者所要求的勞動精神與勞動素養。然而,由于學校對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不清,導致有的學校忽視了對學生勞動教育價值目標的引導,單純將勞動教育等同于勞動技能學習,甚至存在有作秀心態。勞動教育成為走形式、過過場,并沒有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設計職業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

(二)職業院校鮮有專業的勞動教育課程

首先,部分高職院校管理者對勞動教育價值內涵認識不到位,錯誤地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實習、實訓教育內容畫等號,認為不需要單獨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其次,部分職業院校的管理者將勞動教育開展流于形式化,為應對上級管理單位的要求,象征性地在某學期進行1-2次的勞動教育講座,組織社團進行1-2次志愿者活動就相當于進行勞動教育,同時調研顯示有57%教師在對待勞動教育態度上認為提高成績更為重要;再次,部分管理者們陷于學校本身管理資源限制,沒有足夠的能力資源支持校本課程的開發;最后,部分管理者們呈現有心無力的現象。關于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由于缺乏該方面的專業指導經驗,職業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制度保障、資源分配、教學規劃、師資配備、課堂實施以及教材選用規格等無從借鑒,盡管管理者們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是無從下手。

(三)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存在錯誤的勞動觀

學生們在家庭中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失對勞動教育的理解。認為勞動即是個人體力勞動的付出,忽視了在勞動中的獲得感,缺失了集體責任感與榮譽感;學生們在學校安排的重復性強、技術性低的實習實踐的活動中,疲于應對并陷入了人被物化為“工具人”的誤區。“勞動”成為僅是獲得或者鞏固“技能”的手段,“勞動”教育片面發展為鞏固技術技能的基礎,學生勞動行為與勞動認知平行發展,使學生們喪失了在勞動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樂趣,個人價值也未能實現;隨著社會產能結構不斷升級優化,機械的體力勞動已不再成為學生獲取專業技能的禁錮。部分學生現在應用更多的是腦力勞動,同時,學生們也受傳統“勞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響,出現輕視勞動的現象,形成失衡的職業觀,向往“不勞而獲”的成功,追求“一夜暴富”的虛無。

三、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舉措

在倡導立德樹人、工匠精神等崇高品質時代背景之下,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需要統籌管理力求多方面協同推進。從學生層面來講,學生應正視勞動教育的價值內涵,樹立正確勞動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從教師層面來講,需要更改已有的知識與結構來滿足新時期勞動教育的需求;從學校層面來講,遵循教育規律,探索開發并實施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配備資金、制度、師資保障,拓寬綜合實踐渠道,豐富學生們的職業體驗,從而掌握生活所必需的勞動技能與生活實踐中的勞動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勞動道德品質;從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層面來講,應以確保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是否符合其效果評價標準為工作導向,使得高校勞動教育實施行之有效、行之有范。

(一)重視學生勞動素養的培育

新時代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應幫助學生重塑勞動觀,鼓勵學生參加勞動實踐,豐富個人勞動知識,提升個人工作技能,培養勞動意識,為今后個人的工作實踐奠定基礎。學校應正確宣揚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的辦學特色、校風校園建設當中。像每年舉辦一次或多次的文明宿舍評優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日常的生活勞動,使學生們養成自覺、主動的勞動習慣。勞動是連接知識與實踐之間的紐帶。職業院校的學生更應秉承理論檢驗的踐行者的理念,積極參加學校帶有組織性、目的性的校內外社會類的生產性勞動、服務性勞動(學校社團活動、勤工儉學、公益志愿項目、工農業生產活動、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的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勞動實踐,并學會在實際勞動中提高動手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學校組織的一系列勞動教育活動,使學生們養成熱愛勞動意識、尊重勞動價值、主動服務他人和服務社會的習慣,樹立起勞動可以創造美好未來的觀念態度。

(二)形成切實可行的保障機制

新時代下的職業院校應建立起相應的勞動教育保障機制,切實推進勞動教育可行性實施。學校科學統籌安排勞動教育方面資金投入,建立勞動教育制度保障,成立勞動教育實施機構,配備基本工作人員,制定勞動教育方案,明確勞動教育教學目標、活動設計、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學校在師資投入上,調整現有師資結構,開展專業勞動教育課程知識培訓,改變教師對其認知不足與偏差,輔助教師更新升級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以提高其教育和教學能力,滿足新時期勞動教育的需要;另外,要配備必要的專任教師,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加強教育教師專業培訓,組織經常性教研活動,促進勞動教師專業化;完善評價標準,設置健全的工作考核機制。學校利用頂層設計,規劃資金投入、提供師資保障、制定勞動教育相關制度,為學校實行勞動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三)完善學校勞動教育課程設置

新時代下職業院校在構建新時期全面勞動教育體系時,探索勞動教育與職業技術學科的有效結合,開發校本課程,形成行之有效的勞動教育新方法,增強勞動教育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關于課程的開發和設計上,遵循職業教育學科設計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來進行,可以分兩步走。一是改變勞動教育課程屬性。將其設置為必修課課程,依據學生個人生活實際需求以及社會發展需要,在學校可提供資源范圍內,開設個人生活勞動類、集體義務勞動類或者公益勞動類課程。一方面喚醒學生們的勞動意識,認識到勞動的價值;一方面也可以平衡到部分設計類學生體力勞動教育缺失,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發展。二是開設技術學科與勞動教育融合課程。依據學科特色,在專業理論教育階段加入勞動價值觀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規范的勞動技術流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與勞動習慣。在專業實踐教育階段,強調學生要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正確認識理論與實踐間的關系。

(四)拓寬實踐渠道,形成勞動教育體系開放化

新時代下職業院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體系應該是科學、數學、工程、藝術等多學科相結合的體系,僅依靠學校資源不足以支撐學生的勞動教育需求,應借助校外教育資源支持。與各類外部機構合作,共同開發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形成勞動教育資源共享的綜合機制。例如,文化類、運動類場館等公共設施。學校應嘗試拓展調動全社會的教育力量,組織的專業資源和技術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條件,豐富職業體驗,讓他們參與探索性、綜合性和基于項目的勞動,并在實踐中獲得經驗。打破組織和制度上的障礙外,這種合作企業還可以幫助建立校外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形成學校與社會相互支持的勞動教育開放體系。

(五)建立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新時代下職業院校以培養職業技能型學生為目標,給予學生評價應更具有綜合性,在衡量學生全面發展依據上,勞動教育逐漸嶄露頭角。教師方面應注意學生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注重綜合應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方式。給予學生科學指導,像是表演、播音、美術等藝術性課程的評價方法更多使用的是過程性的評價模式。學校方面應依據校本勞動教育課程特點制定評價標準,設計開發勞動教育評價量表,建立激勵機制和公示、審核制度。另外,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可考慮設計學生勞動教育課程電子檔案袋。一方面對每個學生勞動作品形成連續式記錄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作為學生自我成長的參考。學校后期可借助成熟的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學生檔案袋中記錄的數據,進行橫向或縱向的多層比較,形成學生畫像,可給予學生全面的勞動素養評價,也能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依據。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應正確認識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現狀,正視勞動教育缺失與誤用成因,保持科學嚴謹治學方略,提高思想站位,正確實施勞動教育內涵價值。同時應明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目的、目標,深入理解勞動教育內涵意義,注重重塑學生對勞動教育思想內涵解讀,改變學生對勞動教育思想認識,引導學生對職業學院勞動教育與專科課程融合的科學理念,注重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實施策略,使其行之有效、流程化、規范化、制度化;注重實施過程監控,輔助修訂勞動教育制度章程缺陷與實施短板問題,不斷優化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切實將勞動教育落地運行。勞動教育體系制度化,堅持頂層設計,建立完善制度保障措施,提高勞動教育有效實施能力,將勞動教育與職業院校課程落地融合;勞動教育體系開放化,應堅持開放、融合、共享、共贏的理念,拓寬勞動教育內涵與外延,將勞動教育與社會職業技能教育科學融合,形成合力舉措;勞動教育課程化,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施以課程為載體,創新性開發勞動教育與課程融合新方法,保持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活力,形成勞動教育課程長效機制;建立勞動教育評價反饋機制,注重勞動教育綜合實施全面評價反饋,創新評價機制多元化,實施勞動教育過程監控,逐步優化勞動教育實施舉措。

參考文獻: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9-10.

[2]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勞動價值觀[J].人民教育,2017,(09).

[3]裴艷慶.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02).

[4]蔣麗君.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理念辨析與實踐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19,(02).

[5]李珂,蔡元帥.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對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

作者:王麗麗 單位: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