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對小學生素質教育培養重要性

時間:2022-10-20 09:39:57

導語:美育對小學生素質教育培養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育對小學生素質教育培養重要性

摘要: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對事物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育。在現今素質教育的實施浪潮中,美術教育將發揮獨特的藝術魅力。該文從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三個方面論述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美術教育;素質教育作用

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今天,每一節美術課上學生都在接受著美術教育的滲透。廣泛意義上的美術是指有一定的平面或空間、具有直接可視形象供人們欣賞的藝術。美,無處不在。美是山峰直上云霄,是懸崖直插大海,是筆觸在畫上掠過形成的美,是音符在空中跳躍……美的教育也無處不在,幼兒咿呀學語時隨意的幾筆涂鴉,就已經開始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教育:美育。199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這是黨和國家對教育改革與發展下達的綱領性文件,不但肯定了美育作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進一步肯定了美育在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地位。當今小學美術新課標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新思想,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主動吸收知識,而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一、美育中的欣賞教學:在欣賞中獲得對美的初步認識

每個人對審美都有不同的見解,審美的培養離不開環境對人的熏陶。一名從小喜歡觀察身邊美好事物、熱愛大自然的孩子,一名對待身邊人和事物冷漠、行為消極的孩子,在長大后的氣質和對美的領悟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見,環境對美的熏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新學期第一課時,學生要將欣賞和感悟優秀美術作品作為學習的開端。美術課中的欣賞學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欣賞古今中外畫師的著名作品,如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蝦》、印象派油畫大師莫奈的《睡蓮》等。這些大師的作品閃爍著鉆石般的光芒,學生通過欣賞這些作品,提升欣賞水平。二是欣賞各種突破平面的立體化美術作品,如,風格迥異的雕塑、建筑、剪紙、印染等,結合不同地域人文風情創作的手工藝品等,體現了美無處不在的理念。三是同齡學生的優秀畫作欣賞。這些大多是課程作業,不但具有學生特有的童真童趣、天真爛漫,更是學生在此年齡段心理世界的體現,會讓學生覺得親切,容易產生共鳴。各種風格作品的熏陶可以多方面增強學生對藝術的敏感性,使學生對美術更加感興趣,樂意探索和遨游藝術世界。

二、美育中的繪畫教學:在繪畫中感知美的不同形式

從幼兒到小學低段,再到中段和高段,學生對美的追求是日益增長的。美術作為一種可以表達在紙面上的語言,逐步被學生認可,學生希望能進一步把美表達得更好。幼兒園時期的學生還不會用很流暢的語言表達所見所想,但他們渴望表達,一張張看似不起眼“亂涂亂畫”的作品得以誕生,圓圈可能是代表甜美的水果,豎線可能代表雄偉的高樓大廈。繪畫是一種語言,體現了學生豐富的視覺形象思維。教師需要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順應學生的想法,讓他們能更好地表達自己。在美術課教學中,教學內容包括對中國畫、水彩畫、水粉畫、油畫、蠟筆畫等的教學,學生通過學習點線面、空間、明暗、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和不同畫種,會發現多種多樣美的形式。如:學生在國畫技法中感受寫意的灑脫、工筆的嚴謹;在油畫學習中,學生感受冷暖色調的細膩互補;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新穎的教學想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一年級下冊《五彩的泡泡》中,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拿出早準備好的泡泡水,在課上和學生玩吹泡泡的游戲。太陽光照進透明的泡泡,變出了五彩斑斕的色彩,歡聲笑語和泡泡飄蕩在課室上方。在隨后的繪畫環節中,學生畫出了方形、圓形、愛心形等各種奇異造型的泡泡,有的用蠟筆、彩鉛繪畫;有的用剪刀剪出彩色卡紙貼在紙上,各種形式的彩色泡泡躍然紙上;還有學生在泡泡里畫了各種大小的動物和美食,課堂氛圍歡樂又有趣。在高年級的美術課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重視開展多元化、深層次的教學。部分家長認為繪畫水平高是指畫得像,其實不然。美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寫實是美,抽象也是一種美。在不同領域,美都是存在的,值得人們發掘。如,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者》,畫面中只有三位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背景是一片麥田,遠處還有幾堆麥草垛。筆者啟發學生思考農婦為什么要拾麥穗粒,是否值得。學生思考后認為是生活所需,是值得的。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幅畫,學生卻挖掘出了更深一層的含義。《拾穗者》凝聚著米勒對農民貧苦生活的深刻感受,學生從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中收獲德育教育。

三、美育中的素質教學: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成為有素質的學生

教師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生觀、世界觀。美育不像思想品德和政治課那樣直接說道德、講法律,它沒有強制約束力,往往通過正面的藝術形象和人物情感的渲染,使學生感受優秀美術作品帶來的精神力量,加深學生在生活中對美與丑的鑒賞能力。筆者在上五年級第二單元第四課《烽火歲月》時,給學生簡單介紹了中國的抗戰史,講述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在保衛美麗家園和促進民族繁榮的戰爭中展現出的英雄無畏的精神與樂觀堅韌的意志。筆者帶領學生欣賞版畫《他并沒有死去》,畫面中運用了獨特的黑白線條關系表現了一位戰士的光輝形象。課后,筆者讓學生深思對“愛國”一詞的理解,并臨摹一張最喜歡的作品。學生的課后作業畫工雖然不夠精細,但表現出了努力完成畫作的態度,有學生畫《狼牙山五壯士》,有學生畫潘鶴的雕塑《艱苦歲月》,對愛國精神有了新的領悟。

結語

在人民對物質文化需求越來越多的今天,小到人們用手機聊天發的趣味小表情,大到弘揚美好生活的藝術平面和立體雕塑作品,美術的應用無處不在。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美育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全方位提升美學素質,提高對美的欣賞水平,使學習和生活變得有滋有味,也能豐富精神生活,在更廣闊的領域自由地做出選擇,感受絢爛多彩的生活。

作者:喻簡黎 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