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激勵策略探索

時間:2022-05-21 10:39:39

導語:青年教師激勵策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激勵策略探索

摘要:技師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技師學院教師的重要性。目前,國家對技師學院青年教師激勵的政策較少,學院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導致青年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本文從理論基礎闡述對青年教師激勵的原因,并闡明目前青年教師激勵的現狀及問題,從落實國家政策、完善激勵政策和注重文化熏陶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出青年教師的激勵策略

關鍵詞:技師學院;青年教師;激勵策略

技師學院是從事技工教育的主要場所,承擔著技術工人的培養教育工作。技師學院承擔著技術工人與產業工人的培養、訓練的職責。技師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它在職業教育中的關鍵地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在于教師,青年教師更是肩負著這些使命。在“互聯網+”的大數據背景下,青年教師的成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剖析原因,并且以相關理論作為對青年教師激勵的理論依據,最后提出激勵青年教師的多項策略。

一、技師學院青年教師激勵的現狀分析

在“互聯網+”的大數據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讓現代職業教育的變化日新月異。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師必須接受嶄新的理念與改革方法。大背景的變化對技師學院教師提出了全新要求,而青年教師是技師學院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容易接受嶄新的理念與教育改革創新的方法。為此,應重視青年教師,重視對青年教師的激勵,使青年教師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適應變革的趨勢,推動技師學院的發展步伐。綜合查閱相關資料和網站,本文大體梳理了對技師學院青年教師的鼓勵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于實施山東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培養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青年技能名師”。技師學院作為與職業密切聯系的教育單位,要求青年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能。該文件從政策層面設立專項青年教師榮譽稱號,引導青年教師在實現山東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第二,《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以技工院校師生為主體的中國代表團參加三屆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并提出“鼓勵技工院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該項舉措既肯定了技師學院教師取得的成績,也鼓舞了技師學院教師積極參賽,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好風尚。第三,《山東省職業院校教師參加技能大賽表彰獎勵辦法》中,規定對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教師、參加全省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教師,進行項目獎勵和優先評定職稱。此后,山東省各市紛紛制定職業院校教師職業技能大賽獎勵規定,極大地激勵了技師學院的青年教師。第四,各個學院和地市自行制定政策,激勵青年教師發揮作用。例如,山東工業技師學院對參加大賽并獲獎的教師,給予“前五名教師經審核認定,晉升技師職業資格;已具有技師職業資格的,可晉升高級技師職業資格”。

二、技師學院青年教師激勵的理論基礎

自1920年以來,管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分別從不同的維度研究如何對人進行激勵的問題,下文介紹幾種對后期社會影響較大的激勵理論。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認為人有五種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前四種是較低的基本需要,自我實現則屬于高級需要。在他看來,這五種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級上升的,要滿足最高層次的需要,必須滿足低級層次的需要。2.弗洛姆的期望理論該理論認為要增加個體對目標的期望值,在個體取得一定成績之后進行相應的、及時的獎勵,將獎勵與個人需要掛鉤,這樣便可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弗洛姆還將該理論用公式M=f(E,V)表示出來,其中,M表示激勵水平,即個體接受激勵的程度,E表示期望值,V則表示目標的價值。3.西奧多•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表明,人力資本是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人力、知識和技能的總和,這種總和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但這種資源在其取得的同時也是一種消耗資本,因此人力資本的形成是投資的結果。

三、技師學院青年教師激勵現狀的問題分析

上文指出山東省制定了技師學院青年教師的激勵政策,某些地市和院校在人事職稱改革、參加大賽獎勵等方面進行自主探索,旨在提高青年教師的積極性,進而激發青年教師參與教學改革、教學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潛能。從總體而言,山東省技師學院在青年教師的激勵方面仍舊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青年教師的發展意識較差,難以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潘懋元先生在《高校教師發展簡論》中提到,教師的發展主要包括四個要素:教學發展、個人發展、組織發展和專業發展。目前,山東省逐步將教師招聘的權力下放,各個院校有自主進行招聘教師的權利,院校可根據專業發展需要確定招聘教師的年齡、學歷及專業等要求,自主招聘新教師。符合條件的新教師大多數是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直接應聘到技師學院,缺乏相應的職業領域工作經歷和教育教學背景。大多數的青年教師將教師職業作為一種謀生的工作,并未從教育學的角度考慮自身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全國和全省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提出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的目標,而青年教師未必能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的熱潮,難以實現教師自身的發展。2.青年教師職稱較低,專業發展的前景受到限制。目前各個院校實行職稱評審、考評及職稱晉升制度,將各個制度進行量化賦分,制定這些標準的人員往往是組織單位的管理人員。受到這些條件限制,青年教師職稱較低,大多處于中級及以下職稱層次。從各個院校的實際來看,多數高級別的科研項目、課題以及大賽選拔等,都限制帶頭人的職稱。青年教師即使有熱情、有能力,也難以承擔課題項目等主持人工作,導致青年教師掛名在高職稱的老教師名后,付出多,但難以獲得相應的回報,極大地打擊了青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3.青年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現象,工作熱情不高。從山東省技師學院教職工總數情況來看,教師的總數在逐年減少,學生人數出現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導致生師比上升,意味著同一位教師將承擔更多學生的教育工作,教師工作壓力逐年加大。另外,從現實因素考慮,教師是一種職業,青年教師將此作為謀生的工具,面對日益增長的生活成本,無法只依靠教師收入存活,只能另辟蹊徑,從事兼職工作來改善生活。青年教師在生存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逐步失去對教師工作的熱情,出現職業倦怠。4.青年教師難以接觸國際化培訓,自我提升較慢。從各個院校招聘新教師的條件看,院校對教師的學歷要求日益提高,青年教師的視野逐漸擴大,因此他們對外出培訓、深造以及進修的愿望較為強烈。受名額限制,青年教師難以參與到較高層次的外出培訓、深造及進修,導致教師難以接觸到國際化培訓,自我提升較慢。

四、山東省技師學院青年教師的激勵策略

上文分析了山東省技師學院青年教師激勵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并闡明對技師學院青年教師進行激勵的理論依據,下文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山東省技師學院青年教師的激勵策略。1.落實上級政策,重點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技師學院應積極落實上級政策文件,并且根據上級文件制定落實細則,讓政策落地,讓政策的福澤潤及每一位教師。在全國上下重視職業技能大賽的大背景下,各個技師學院應當積極落實相應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或者指導技能大賽,并且對獲獎教師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在為教師提供豐厚獎勵的同時,更注重提高教師參與技能大賽的積極性。從長遠角度來看,有利于技師學院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更利于實現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2.完善激勵政策,免除教師后顧之憂。青年教師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較大。為提高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減少青年教師的后顧之憂,各個院校更應該完善激勵政策。各院校應對在學院爭創文明單位、技能型名校、特色名校中付出努力的青年教師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獎勵,形成學院與教師的良性互動。在青年教師參與或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時,學院應明確具體的獎勵規定,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給予教師鼓勵,提高青年教師的成就感,鼓勵青年教師持續參賽。3.利用“互聯網+”,實現教師激勵形式多樣化。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師更應該從自身角度,抓住這次機會,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在現代化的課堂上施展才能。青年教師可以依托計算機、互聯網、移動終端、多媒體等技術,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現代網絡技術,從事并且完成教學任務。青年教師可在教學時間、教學形式、教學地點方面進行創新,院校可對青年教師的創新活動進行多平臺的宣傳報道,從精神層次給予鼓勵,激發青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4.重視文化熏陶,讓青年教師定下心。學院文化對教師發展的導向功能日益重要,技師學院提倡的匠心精神對教師來說更是熏陶和滋養。目前青年教師面臨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較大,更需要學院文化的導向和熏陶。學院應重視文化氛圍的建設,從青年教師進入學院伊始就向其傳承技師學院的文化,讓青年教師感受學院深厚的文化功底,感受職業教育的匠心精神。另外,學院需要對青年教師進行發展意識的培養,鼓勵教師從自身性格、職業興趣及專業特產等方面審視自身優勢,科學規劃職業發展,全方面助力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作者:謝曉雪 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