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5-30 09:57:27

導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

大學時光是人生中最美好與最難忘的時光,是形成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是形成較為完整知識框架的時期。由于社會、家庭、學校等環境的復雜性,再加上學習、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的困擾,大學生常常會遇到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例如人際關系不和諧、自我評價過高、學習成績不理想等,這些問題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大學生要想盡快融入社會與適應社會,就必須注意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之所以出現以上幾種心理問題,主要歸結于社會、家庭與自身三個方面。

(一)社會方面。隨著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接受思想與文化的途徑較多,互聯網的存在,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出現了多元化。他們在面對多種價值選擇的時候,便不知所措。

(二)家庭方面。嚴厲的父母,經常命令孩子把學習放在首位,這些孩子往往獨立性較差;過于溺愛孩子的父母,多為孩子創設較好的生活環境,這些孩子的依賴性較強,自控力較差;放任自流的父母,經常任著孩子發展,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師生,難以適應大學生活。

(三)學校方面。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一線教師,也很缺少。在加上,有的大學生不喜歡參加集體文娛活動,這樣他們的身體素質便逐漸下降了。目前各院系層面較為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專業教師,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心理問題,便常會將復雜的心理問題轉化為思想教育工作,僅僅依靠自己的生活閱歷,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疏導的作用。

(四)個人方面。由于大學生存在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偏差,主觀自我與客觀自我的差距,獨立意識與依賴心里的矛盾,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許多大學生面對淡漠的人際關系甚至激烈的學習競爭,常常對自我加以封閉,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觀看電視劇與玩電腦游戲上,從而與外界隔絕。

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高校是培養人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任務。高校在預防與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途徑具體如下:

(一)院系領導要注重培養心理骨干教師,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高校要幫助從事思政工作的員工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其積極學習并善于運用心理學知識,主動探求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規律,實現思政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引導大學生掌握適量的心理學知識。大學生要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高校應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個體或者團體輔導等,來提高大學生的自省能力,指導學生要經常進行自我反省。

(三)加大心理咨詢工作力度,促進大學生了解自我。高校不僅要開設心理咨詢室,同時還可以開設心理咨詢熱線,避免一些同學擔心自己的隱私或者不敢到心理咨詢室去咨詢。通過撥打熱線的方式,對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學給予必要的輔導。同時,高校也要將異常心理現象排查工作常態化,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心理調查,及時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

(四)營造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教室走向課外。高校要從學工處與校團委抓起,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生活動以及社團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大學生觀摩心理健康劇場,心理健康教育沙龍,開設各類相關講座,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五)高校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教育教學全過程。任課老師、班主任與專兼職輔導員、學生會思政部、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長,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干預小組,齊抓共管。高校還要不定期地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注重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發揮個人潛能。

(六)加強對特殊學生的關注與關愛。院系層思政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飲食起居的關心,特別是對于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患有重大疾病的學生,要給予重點幫扶。同時,要充分利用好“耳目”,調動學生干部對周邊同學的觀察,一旦發現問題,積極主動上報老師,告知家長,對于情形嚴重的學生,學校以及相關部門可建議其家長帶領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治療。

作者:薛敏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