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2-19 09:09:09

導語: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研究

對于首發高血壓患者,缺乏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正確認識可能會導致不良心理,如抑郁和緊張,不利于用藥依從性提高和療效提高。因此,為了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強化對首發高血壓病人心理疏導十分關鍵[1]。在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可以明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收集我院1200例首發高血壓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組,對照組予護理常規操作,干預組予心理護理,分析了心理護理對首發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首發高血壓患者1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600例。其中,干預組男350例、女250例,年齡37~82歲,平均(54.24±2.91)歲;對照組男354例、女246例,年齡37~81歲,平均(54.19±2.4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予護理常規操作,干預組予心理護理。1)進入醫院時,用焦慮和抑郁自評評定量表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患者評估情況制定合理護理方案。2)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有關高血壓的發病機制,發展過程,危害性,提高患者和家屬認知。3)合理應用護理心理學知識,加強護患溝通,給予患者精神減壓方法指導和自我情緒調節方法,保持情緒良好和心態樂觀。對于情緒壓力較大的患者,護士可以引導他們深呼吸和聽音樂,多和病友交流,以樹立治療信心。4)護士應鼓勵家屬參加心理護理,多給予患者陪伴和鼓勵,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被重視的感覺[2]。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滿意狀況;依從性(分數0~100分)、血壓達標時間;護理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疾病認知達標率。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滿意狀況對比。干預組滿意狀況100%高于對照組滿意狀況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護理前后心理健康狀況對比。護理前兩組心理健康狀況相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兩組依從性、血壓達標時間對比。干預組依從性、血壓達標時間(95.24±1.89)分、(5.11±1.41)d優于對照組(83.24±1.22)分、(8.67±1.42)d,P<0.05。2.4兩組疾病認知達標率對比干預組疾病認知達標率100%高于對照組疾病認知達標率80.00%。

3討論

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和多種疾病,高血壓有越來越高的發病率,病程長,對患者產生嚴重危害[3]。這種疾病的患者往往需要長期口服抗高血壓藥物。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避免疾病進展。對首次確診高血壓的病人,心理護理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使其明確疾病危害性,提高遵醫行為,自我調節情緒和保持良好心態,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4-5]。

本研究中,對照組予護理常規操作,干預組予心理護理。結果顯示,干預組滿意狀況、心理健康狀況、依從性、血壓達標時間、疾病認知達標率方面相較于對照組更好,P<0.05。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首發高血壓護理中的效果確切,可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疾病認知達標率。

參考文獻

[1]孫燕.探討心理護理對首發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名醫,2018(03):107.

[2]周樂煥.心理護理對首發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2):206-207.

[3]孫敏.心理護理對首發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6):292-293.

[4]張燕,江春霞.首發高血壓實施心理護理對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8):63.

[5]吳蘭霞,劉艷華.心理護理對首發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5):281-282.

作者:閆金蓮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