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

時間:2022-09-27 04:30:32

導語: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

摘要:基于分析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探討。首先分析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以及中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包括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厭學心理等多種原因。其次分析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含社會、學校和家庭三大因素。最后分析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部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為何會出現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要分析出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來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心理問題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教育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在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開始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因此,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要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解,分析出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因素,來幫助學生改善其心理問題,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內在積極力量,使其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所研究的一種新興科學。積極心理學采用比較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值,倡導學生的積極取向,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心理健康。近年來,由于中學生心理問題、犯罪行為以及自殺行為等頻發事件的出現,使學校開始意識到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由于生理和心理日益成熟,但社會經驗和閱歷較少,使其心理比較幼稚,導致學生在處理學習和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了各種的心理沖突,尤其面對突然的打擊或挫折后容易心理失常。當前,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總體上比較良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心理問題。本校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某中學生每個年級隨機抽取一個班,總共對15個班級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935份,回收有效問卷897份,有效回收率為95.93%。其中初一143(15.94%)人;初二134人(14.93%);初三137人(15.27%);高一151人(16.83%);高二147人(16.38%);高三185人(20.62%)。其中男生有456人(50.83%),女生有441人(49.16%)。根據著名心理學家自行編制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卷,包括五個分量表,24個維度,58個條目。主要有智力正常發育、情緒反應適度、心理與年齡相符、人際關系的心理適應、個性與人格健全。所有條目均采用克特式五等級評分,其中十分不符合為5分、不符合4分、比較符合3分、符合2分、十分符合1分,分數低則證明心理健康現狀較差。如圖1所示。

2.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主要心理特征

積極心理學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為主來建立學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其良好的道德觀念,從根本上徹底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而目前的中學生心理存在不同種類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2.1自卑心理。中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比如個別學生的家庭條件狀況不好,生活比較困難,與其他的學生相比感覺到自卑,使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一些學生在小學學習時成績優異,但進入中學后開始成績下降,導致學生的優越感喪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造成學生產生挫敗感,隨之出現自卑感。2.2逆反心理。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展期,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嚴重。主要表現在學生與教師的頂撞,不受家長的管制,使學生受到外界的刺激產生與正常狀態相悖的心理[2]。比如個別學生一直性格比較內向,但在偶然的一次受到欺壓或者莫名的冤枉,使其性情大變。以及一些中學生開始逐漸有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急切的想要擺脫成人的監護,使其反對成人將自己看作孩子等。當中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后,情緒波動較大,經常會暴躁、易怒等,并且學生開始有報復心里,導致發生一些危險或者不良行為。很多中學生產生不良行為都是為了引起家長的關注。因此,一些對孩子不夠關心的家庭;或者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家庭,都是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當學生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時,此時面對社會和網絡上的負面影響,導致學生的文化根基發生了改變,造成了學生的人生價值觀迷茫,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2.3嫉妒心理。到了中學階段的學生,個性差異逐漸清晰化。一些學生學習比較好,經常受到教師的表揚,但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也比較優秀,因此不服氣,并對其嘲諷、排斥等,從而導致學生出現了嫉妒心理。或者個別學生生性好強,做事喜歡爭第一,但經過失敗就會對他人產生嚴重的嫉妒心。2.4厭學心理。厭學就是學生討厭學習,對學習不認真,這種情況在中學生群體里發生率較高。中學生的厭學心理主要表現為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睡覺、玩手機、做小動作等,甚至有的學生上課說話、吃東西。或者一些學生抄襲作業,以及漏寫作業、不完成作業;以及部分學生在考試時草草了事,根本沒有認真答題。最為嚴重的就是學生出現逃學的現象,無故曠課等,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未合理的實施素質教育,忽略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3]。長此以往,在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就會產生挫折,并對學習感到恐懼,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3.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對學生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而社會中很多不健康的思想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首先,社會風氣的影響,通過家庭、朋友、傳媒等途徑,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使中學生的心理扭曲,無法形成正確的三觀。其次,處于不同生活和學習環境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各不同。比如生活在城市的中學生,鄰居之間的交流少,使學生缺少了人際交流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和自卑心理。或者大城市的社會環境產生的大量信息,經常出現爭吵、打架等事件,使中學生莫名產生出緊張心理,影響其心理健康。因此,學校、社會和家庭要共同幫助學生抵制不良風氣,確保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3.2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同時學生的一半時間都是在學校中。而學校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如若發生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采取了很多不符合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手段。比如大量的練習題、作業等,使學生的智力和精神狀態超負荷,容易造成學生神經衰弱、厭學、失眠等心理問題。其次,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的心靈導師,教師的職業素養和言行舉止都會影響著學生。因此,提高教師的素質,在教學中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受到教師積極向上情感的感染,以及優秀品質的熏陶,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另外,學生在學校中的人際關系,是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的一大因素。很多學生在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好,或者一些學生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使學生產生焦慮、社交恐懼、自卑等心理障礙。而且學校的校園文化和校風、班風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學校要使校園的每一處都能給學生美的感受,讓學生能受到心靈的凈化,創造出和諧友好的班級氛圍,極大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3.3家庭因素。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心理變化是尤為重要的。不良的家庭因素就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比如父母離異、父母死亡;家庭情感矛盾、氣氛冷漠;以及溺愛或者放任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學生缺少幸福的氛圍,也就是缺少了心理健康發展必備的一種條件,導致學生出現心理病態。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使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礙。因此,學校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深入的調查與了解,并分析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給予一定的解決措施,來幫助學生改善其心理問題,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內在積極力量,使其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學習習慣,從而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婷婷,劉美玲,孫萍,etal.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8(4):566-568

[2]岳蕾,梁慧珍.初中教師心理幸福感現狀分析及其提升對策——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9

[3]劉美玲[1],劉婷婷[1],孫萍[1],etal.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學生心理健康評估量表評價[J]中國衛生統計,2018

[4]李啟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改革[J]當代旅游,2017

[5]穆驥飛.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12):80-81

[6]盧鴻雁.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評估和干預[J]家庭醫藥,2017(2)

[7]陳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7

作者:王昊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