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計算機教育的新探究
時間:2022-04-21 10:13:00
導語:漫談計算機教育的新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計算機文化教育,計算機文化教育的目的與核心是為了提高被教育者的計算機文化素質與數字化生存質量。
一、從數據庫應用看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
數據庫技術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基礎技術之一,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中發展最為迅速、應用最為廣泛的重要分支;《數據庫系統應用》也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必修科目。
(一)數據庫系統應用的背景:概念、市場及其發展
數據庫可以理解為在一個或多個企業組織中,為多個用戶服務的、在計算機上可運行的、有結構的數據集合。與文件相比,文件是面向單個程序的,而數據庫則是面向整個需求的;數據庫中的數據是有結構的,而文件中各記錄之間是沒有聯系的。傳統意義上,數據庫系統是把有關的硬件、軟件、數據和人員組合起來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系統。
數據表示可以有不同的抽象層次。在數據庫結構的描述中至少需要有三級抽象層:概念觀點、邏輯觀點和物理觀點。數據模型(DataModel)是數據及其相互關系的代表,而數據及其關系又是關于現實世界的抽象。數據模型既代表了數據的邏輯觀點,同時也代表了數據的概念觀點。三種最流行的數據模型是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在最常用的關系模型中,包含有關系(Relation)、元組(Tuple)、屬性(Attribute)等成分,其中,關系與邏輯記錄值的集合相對應,元組與邏輯記錄值相對應,屬性與數據項、記錄之間的聯系也用關系來表示。那么,什么是好的關系模式?起碼它不該有數據冗余、更新異常、插入異常和刪除異常。這取決于數據依賴的概念,但在許多數據依賴的類型中,最重要的是函數依賴和多值依賴。
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曾使其產品分為文件系統、關系數據庫、對象數據庫以及關系-對象數據庫等四大類,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系統軟件市場依然是關系數據庫,雖然它能解決的問題與對象數據庫并不相同,但它們之間大有兼容、融合之勢。未來最大的數據庫市場是支持通用的應用(UniversalApplications),并支持簡單和復雜的數據;同時,一些新的應用將驅動市場,如Web、DigitalFilm、DigitalKiosks和GPS等等。
(二)數據庫系統應用課程教學的回顧:dBase-FoxBASE-VisualFoxPro
微機數據庫管理系統dBaseⅢ曾是數據庫技術中的杰出代表。dBaseⅢ具有關系數據庫的基本特征,程序結構精巧,處理信息能力較強,運行效率較高;它的全屏幕編輯功能,操作簡便;它的人機會話方式,易學易懂;它提供運行的輔助手段,方便用戶,還有它的較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使其應用極其廣泛,因此它獲得了“大眾數據庫”的美稱。自從dBaseⅢ引進我國并成功漢化后,計算機專業人員和經濟、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者,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使漢字dBaseⅢ廣泛應用于財務會計、物資、圖書資料、科研項目、學生成績、人事檔案、生產調度、經營計劃、財政稅收、銀行帳目等各個管理部門,建立了無數的小型信息系統,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管理現代化的工作,使它成了名副其實的大眾數據庫,也因此隨著IBM-PC淘汰AppleII,dBaseⅢ取代了dBaseII,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大專院校的課堂。
和dBaseⅢ相比,FoxBASE+更勝一籌:可在UNIX、XENIX等多用戶操作系統下運行;完全兼容dBaseⅢ;運行速度更快;可以使用數組來實現數組和數據庫文件之間的數據交換,以方便對數據庫文件中記錄的操作;可以自定義函數,簡化程序設計;可以保存和恢復屏幕圖像;可以將多個命令文件合并成一個過程文件,減少讀盤次數,提高運行速度;能自動調整內存分配,以便充分利用有效內存,提高速度;擴充了部分命令的功能,新增了若干命令;擴充了一些技術參數的范圍,方便了程序設計。于是伴隨著CPU的換代和DOS的升級,FoxBASE+理所當然地替代了dBaseⅢ。
FoxPro除了兼容性和擴大已有的命令、增加新的命令和函數、減少對用戶的限制外,采用90年代的先進技術,支持鼠標器,使整個系統更易使用和操作。尤其是可將程序偽編譯為非常接近機器語言的中間代碼程序,增快其執行的速度。如果程序經FoxDistributionKit編譯,生成exe文件,就可脫離FoxPro而直接執行。2.0以后的版本加入Rushmore優化技術,使速度顯著提高;面向對象技術的應用使數據庫的設計效果結構清晰、簡單,便于實現OOP;數據庫對象的獨立性、自治性使其便于維護,從而需求變更時程序與數據庫重用率高,修改少等等,也就高于同時期的其它產品。尤其是VisualFoxPro3.0作為第一個正式具有Windows95兼容標志的應用軟件,一個32位的數據庫開發系統,引進了可視編程和面向對象的概念,使用了真正的數據庫概念和多媒體數據,具有更快速開發應用程序、面向對象和客戶機服務器的強大功能,曾被認為是多年來出現在關系數據庫方面最重要的產品,甚至是一個革命性的軟件產品。既具有Visual系列的功能強大、直觀易用、面向對象等優點又兼具Windows和FoxPro的長處;提供的向導、設計器、生成器等工具,加之從界面到內核的完全漢化,使數據庫的管理變得輕而易舉,跟著Windows淘汰DOS,VisualFoxProForWindows換代FoxBASE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對于“摩爾規律”作用下的IT世界,發展尤其是永恒的。隨著微機的CPU從80868088到PentiumⅢPentium4以及K7K8……的發展,操作系統由Dos到Windows又到Windows95982000XP2003……的升級,程序設計由面向問題到結構化又到面向對象再到可視化,內容由文字到圖文并貌又到多媒體,應用由單機到網絡又到全球互聯網,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由Dos-Wps-Lotus123向Windows-Word-Excel轉變,桌面數據庫的情形自然該有本質性的飛躍,尤其是這樣的數據庫技術已不只是被數據庫專家所擁有了。
(三)桌面數據庫系統應用的新概念:Access和Office972000XP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采用數據庫的技術來管理數據、分析數據和獲取信息。所以,編程簡化把數據庫的用戶從傳統的專業編程人員擴大到了所有的計算機用戶。Access的問世和推廣,使它在短短幾年之間即取代了FoxPro在桌面數據庫市場上的統治地位。Access在國際桌面軟件中早已占有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
Access在1993年問世,是一個完全基于Windows環境的桌面數據庫系統,它是與Windows同步成長起來的。在Access中,微軟加入了一種先進的數據庫機制,即JetEngine。這種機制取代了以前的文件格式的數據庫引擎,為數據庫的技術與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今天的用戶可以在VB、VC以及新版的FoxPro中發現這種數據庫機制。
在編程方面,Access從一開始就致力于把簡化的編程環境和復雜的關系數據庫理論巧妙結合;在市場銷售方面,把Access和Office這樣的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的易用工具打包一同銷售。
在Access中,智能化的編程環境和高效率的工具實現了有機結合。比如Access97采用了VB5.0的智能編程環境,所以編程風格與VB完全一致。同時與最先進、“全面”的Office集成,使得Access可以直接操作Office中的上千個對象,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和提高了代碼重用率。Access97同時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可以把一個Access97的應用程序用簡單的操作提升到MicrosoftSQLServer等大型客戶服務器數據庫系統。而且Access采用與MicrosoftSQLServer相同的數據庫引擎,使這種提升變得更為簡單和直接。Access與Office一致的包含InternetIntranet功能和標準,使用戶數據庫與網絡的結合簡單易行。
早先版本的Access并未能夠完全漢化,所以在用戶編程實踐中,對漢字的操作始終是一個困難。從Access97開始進行了全面中文化,包括內核,所有界面,幫助體系(即Office助手),應用向導,甚至示例應用程序。所以,用戶的使用就更加得心應手。全面中文化的Access包含在Office972000XP……中文專業版中。
一般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從95年開始已由Dos-Wps-Lotus123向Windows-Word-Excel轉變,數據庫的教學也從FoxBASE換成了FoxProforWindows。似乎總是跟不上技術發展和時代前進的步伐。加上學生已強烈要求學習多媒體制作和Internet技術,所以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開成Windows+Office(2000XP)則不失為一種好策略。
二、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新嘗試
計算機科技的最大特點是發展極快、應用更廣。鑒于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成為各大專院校學生的必修科目;而它的基本內容也就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著。從原來的BASIC語言、五筆字型、DOS、WordStar、WPS、Lotus1-2-3以及dBaseⅡⅢ到早期的Windows3.13.2、Word6.0、Excel5.0、FoxBASEFoxPro又到Windows95982000、Office972000……等等。時至今日,WindowsXP和OfficeXP已經風行全球并深入人心,WindowsServer2003……也似排山倒海之勢襲來!由此看來這門課的具體內容還要“進化”,而且似乎還要永無休止地“進化”下去。
(一)現行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主要內容:Windows+Office
通常我們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開始,總要談論三個問題:計算機能干什么?我們學什么?怎么學?狹義的答案是:計算機無所不能;我們學Windows和Office;上機。接著是盡可能多地電腦演示,以此來升華學生對電腦知識的學習興趣。
因為Windows時代,計算機操作技術的學習早已不是那么困難,再也無須死記硬背那么多的命令和格式,只需用一個手指點擊鼠標,利用菜單就可以打開一個又一個窗口并在窗口中得到五彩斑斕的世界。可是,這個過程卻很難通過傳統的方法用粉筆在黑板上來講明白。
單就操作系統來說,從Windows3.2到Windows95的飛躍,從Windows95到Windows98的進化,從Windows98到Windows2000的換代,以及從Windows2000到WindowsXP的“體驗”,都使“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陷于絕境。但總有必要盡可能地把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例如學了Windows95,還要講講InternetExplorer和Windows98、學了Office97還要談談FrontPage和Office2000,學了Word,不能不說我們的民族軟件WPS,學了Windows98,還要欣賞一下已成為PC操作系統主流的Windows2000和WindowsXP……等等,還要把各種最新的流行軟件及其應用介紹給學生,如此這般來全面激發學生學習和使用電腦的樂趣,教給學生學習電腦知識的方法,同時也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本領不至于那么快地“過時”和“淘汰”。
另一方面,過去曾經有不少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學了WPS并考試得了高分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當畢業找工作打印簡歷時竟因電腦中裝的是Word而一籌莫展,類似的事情似乎比比皆是、無休無止,這說明了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存在的一個更重要的桎梏和盲點:計算機文化素質問題。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和數字化生存的質量才是一項最根本的任務。
實踐證明,現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Windows和Office,尤其是今天的Windows9598+Office97、或者Windows2000+Office2000或者WindowsXP+OfficeXP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己通過學習軟件(如《開天辟地》、《萬事無憂》、《暢通無阻》、《得心應手》、《電腦總動員》……等等)甚至通過教學網絡更甚至Internet來自學掌握,而且這也是華山一條路了。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緊要課題:從技術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
鑒于計算機科技遵循“每18個月更換一代”飛速發展的事實以及全球互聯網時代日新月異的網絡文化的進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計算機文化素質的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的理解和自學的能力,以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來大大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及工作效率,甚至用計算機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力培養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倫理精神以及信仰,構成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
為了實現計算機文化素質教育的目標,有必要盡可能及時地、全方位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所以問題的解答就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書本里、甚至校園內。比如通過電子郵件,通過OICQ、QQ、MSN,通過多媒體網絡,甚至通過網站,本著實事求是,實學實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意反映學科的前沿內容,將思想方法和操作技巧傳給學生。另外還需要鼓勵和幫助學生裝電腦、買電腦、租電腦甚至修電腦,營造電腦學習的環境。這無疑對教師自身的計算機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思想行為準則在這個時候才更充分地體現出來,真正地潛移默化進日常的計算機教學生活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不斷進步,跟上時代的步伐,成了教師自己的“數字化生活”。此外,教師還需把諸如遠程教育、語音識別等尖端科技的知識和應用普及給學生,帶領學生,走向時代的前列。
可是,不得不提的是,用電腦來上電腦課,或者用“電腦+投影儀”,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替代的,當然最好是在機房里上這些計算機課程。盡管如此,真正的計算機文化素質教育還是要回旋到傳統的模式上。
(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新嘗試:計算機文化概論
現在,誰也無法否認計算機對人類世界的影響了,尤其是互聯網興起之后,與之相關的文化更是以不可抵擋之勢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一門以探討與研究計算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為主要內容的嶄新學科——真正的、實實在在的“計算機文化概論”就應運而生了;而這門課就目前來說實質上就是“計算機發展縱橫談”,包括計算機的歷史、應用、影響和有關的倫理與哲學。顯而易見,這門課所實現的就是計算機文化素質的教育。
《計算機文化概論》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這樣幾個方面:電腦漫談、計算機與教育、計算機文明、信息產業、計算機哲學等。其中電腦漫談主要談計算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包括計算機的思想、技術發展歷史,尤其是CPU與操作系統的發展,并對下一代的電腦做出預測;計算機與教育則主要討論用計算機技術來實現教育思想的方法和意義;計算機文明探索數字化的道德倫理;信息產業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支柱,而它的著名公司的興衰浮沉時刻牽動著整個世界的神經;關于計算機哲學當然要探索電腦的精神,也就是探討人與機器的永恒的關系。
- 上一篇:市建設局局長上任講演
- 下一篇:小議物理教學對學生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