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實施德育教學分析

時間:2022-03-22 10:02:44

導語:小學教育實施德育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實施德育教學分析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小學階段作為整個學習生涯當中的起始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教學階段實施德育教育是非常關鍵的,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德育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德育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入小學教學當中,只有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因材施教,才能夠不斷提高德育教學效果。文章通過對當前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開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探討了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德育教育的具體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實施;德育教學

社會在不斷進步的同時,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也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方面的高度重視,小學德育教學主要指的是積極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政治觀念,樹立正確的品德意識,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在小學德育教育實施過程中,要將其全面貫徹落實到小學課堂教學當中,有助于小學生塑造正確的人格,對小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德育教育是當前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一、小學教學過程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意義

對于許多學生而言,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相信都聽到過“十年育樹,百年育人”這句話,這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理念,更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核心價值觀。近年來,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教育體制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小學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1]。國家相關部門也陸續頒發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已經明確指出,要針對當前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力度,小學生因年齡比較小,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行為意識與道德品質正處于重要的培養階段,因此,教師更應當重視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并逐漸將德育教育納入到整個教育體系,全面貫徹落實到整個教學活動當中,不斷加強實施力度。小學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意識,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多情況下,無法分清是非,這樣是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有效避免小學生出現錯誤的行為舉止,減少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傷害,幫助小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觀,保障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當前我國小學教學過程中德育教學現狀

近年來,雖然德育教育受到許多學校和教師的廣泛關注,但是由于不同區域之間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當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具體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開展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對學生開展各種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教育,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且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式的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學生缺乏實際感受,因此,導致教學效率比較低。再者,小學德育教育主要是以德育課堂為主,并未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育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到其他學科當中。在小學過程中,也缺乏有效地互動交流,不同學科之間缺少一定的聯動性,所以,教學力度有待加強。(二)部分教師所講的德育教育內容已經逐漸過時。無法跟上當前的社會潮流,和社會生活產生逐漸脫節,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產生一定的困擾,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穩定高效開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當前部分小學教學并未全面透徹理解德育教育的理念,未對德育教育的重點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不能很好的完成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很容易形式化,成為空談,這樣并不能促進小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和發展?,F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從小受到寵溺,缺乏一定的責任感,很容易受到社會和家庭方面的影響,也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抗挫折能力比較差,缺乏感恩的心,在和同學、朋友相處過程中,自私心理比較重,也不知道寬容。當前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受到不良影響的情況下,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三、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德育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針對學生個性化差異,給予學生鼓勵和期待。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是極為重要的核心觀念。在開展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共同發展。同時教師還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并給予一定的鼓勵,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望時,也會逐漸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希望收到更多的鼓勵和贊賞,這樣有助于學生素質的綜合全面發展。因此,在德育教育實施過程當中,應當全面滲透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被重視和認可的,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調節心態,采用積極向上的心態接受德育教育。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當中應當加強對學生的重視和關心,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與學生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形象,獲得學生的好感。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給予關心和尊重,對所有的學生都應當一視同仁,促使學生的自尊心能夠得到發展[2]。如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有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是學習態度是非常端正的,只是考試結果不理想,學生自己也會感到沮喪,這個時候,不要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首先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并且和學生共同找出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逐漸收獲自信。(二)創新改進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在逐漸發生變化,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也面臨許多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保障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和質量,學校方面應當積極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和家長建立聯系,在踐行教育理念過程中,應當建立共同教育模式,全面強化德育教育力度。學校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組織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相關活動,如組織學生去養老院慰問孤寡老人,學校可以聯系學生家長,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養老院幫助老人做飯、洗衣服,甚至表演小節目等,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尊老、愛老的意識,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三)建設完善的尊重教育體系和實踐理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識,逐漸樹立學習的信心,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步入社會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教師應當時刻保持尊重的理念,尊重是相互的,學生不僅要尊重教師,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教師的付出,并認真聽講,而老師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當尊重學生,學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不同,因此,不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暴力,要采用溫和的態度和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師的包容,這樣有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逐漸建立和諧的關系,更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3]。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自制力相對比較差,在學習中會出現不聽教師話的情況,如在課堂當中大聲喧嘩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盡量不要嚴厲批評學生,調皮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應當盡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且逐漸改變行為舉止。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不要只是沿用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四)精心設置教學環節,逐步滲透德育教育。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圍繞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也是一種相對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不能深入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情境,促使學生就像親身經歷一樣,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投入到學習當中。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音樂渲染、畫面再現等。首先,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創設情境,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材內容要圍繞日常生活來進行,教師要加強學生對日常生活當中的道德現象進行體驗,加深感受。可以倡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當中,要尊敬師長、懂禮貌,鼓勵學生使用禮貌用語,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愛護小動物,遵守規章制度等[4]。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和實際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入分析問題結構,建立推理關系,從而得出答案,不斷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以及健康向上的審美,鼓勵學生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養成勤勞節儉、高效快捷的行為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小學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開展的重要性,為保障德育教育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就要在德育教育開展過程中,以尊重為基礎,建立具有實操意義的教育理論,積極滲透尊重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給予學生鼓勵,并做到一視同仁,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關懷,促進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黃杰賢.尊重高于愛——如何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德育教學[C].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2019.

[2]謝麗娟.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藝術科技,2017(12):290.

[3]劉志明.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下),2018(12):52-53.

[4]王洪靜.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黑河教育,2017(3):75-76.

作者:劉思言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